周明华
若父母获“县长特别奖”称号,其子女可直接“端”上在事业单位的饭碗。如指标自己用不完还可以转送他人。近日,有网友爆料称,河北盐山县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明文规定,对“为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授予“县长特别奖”的称号,并在下一年度为这些单位相关负责人或个人的一位子女在事业单位安排工作等。(8月25日《燕赵都市报》)
尽管盐山县县委等相关部门对记者的验证采取“闪人战术”,几经推诿,至今未对此做出明确解释。但从这些部门的“回应不会、躲避能行”的表现来看,有“红头”为脸面的这份县政府文件,所规定的内容应是八九不离十了。之所以相关部门将这个“皮球”踢来踢去,不外乎他们还是知道,这样干是违反国家相关规定的。当人才市场人头攒头,无数大学生正埋头苦填着似乎希望渺茫的求职登记表时,这里孩子却能承袭父辈的荣光,直接“端”上铁性十足的公饭碗,说这种行为不是“拼爹”当然无人相信。
时下,只要是有点油珠珠渗冒的岗位,只要其“铁性指数”比非垄断中小企业高得多的单位,便不时传来“孩子拼爹”的丑闻,大家似乎已感“审丑疲劳”了。之前几度被媒体曝光的温州科级以上干部子女公开考录进事业单位,身后便有大量的“拼爹”身影。该市龙湾区人事局负责人称,因区划调整后区机关干部普遍十分担心子女就业问题,为稳定干部队伍,使全区各项工作尽快步入正常轨道。随后该市公管处政工科科长林光夫对“拼爹”解释为:“温州交通系统领导直系亲属端公饭碗不奇怪,他们从小在父母耳濡目染下,立志报考交通系统,故考上的人较多。”
林光夫的这个“立志论”与之前的“稳定论”互相照应,而今又来了个“县长特别奖”后追奖孩子的高论,的确让人哑然。看来,一些人觉得,这些机关事业单位里一个个冒着热气的公饭碗是公家的资源,现在他们作为公权人正掌管着这些资源,理当归其支配。加之“有权不使、过期作废”的思想侵蚀,不出点招术、想点法子为自己子女及亲属谋个旱涝保收的活儿,那是自己装傻、装清高。他们总固执地认为,干部牵挂子女就业问题,是人之常情,给公饭碗作为奖品也说得过去。但我们想过没有,这样干是公开背离公正、公平、透明的公职人员的招录底线的,无疑是往当前劳动就业不公的伤口上撒盐。
不必讳言,当前一些机关事业单位的领导,将裙带关系发挥到极至。一些稳定而殷实的机关事业在编岗位,不约而同地踏上了“内部互换”之途。虽然采取的措施不一,但本质无别。有直接进人的,有像盐山县这样打着奖先进的方式进人的。他们往往首先安排子女,其次照顾远亲,再次横向嫁接社会关系,不同事业单位领导子女、亲属之间铸起“友情换岗”联盟。一句话:各强势单位的“处科官们”不可能无缘无故地推开体制内的大门让“外人”挤入。让人忧虑的是,而今这道“用人堤坝”还有不断固化之势,像用政府出文件来掩人耳目的此类“萝卜招聘”的变通技术也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