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波翀
近期公布的沪深两市银行股半年报均靓丽无比。以建行为例,每股收益0.37元,截至8月22日收盘价为4.45元,动态市盈率仅6倍。即便如此,银行股的行情依然不见起色,让不少投资人百思不解。
为何眼下市场对低估值的银行股失去了兴趣呢?笔者估计,这涉及投资逻辑的问题。长久以来,对于“低估值是否是买入理由”之说始终存在争论。有观点认为,低估值属于价值洼地,具有相当安全边际,可以作为买入理由。也有观点认为,存在即是合理,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低估值总有它的理由,并不能作为投资的依据。
事实上,上述两方观点均被市场所验证,显然,关键还在于市场所处的趋势。假如是在上升趋势中,低估值当然是买入的理由,市场不断挖掘出低估值品种,直到价值洼地被填平。假如在下跌趋势中,那么低估值可能只是先行指标,比如有了建行的低估值,其他银行股也不好意思高高在上,大家齐齐被拉下马,最终加剧了市场跌势。
从表面上看,在上述投资逻辑中,牛市中上涨自然不需要理由,熊市中下跌也不需要理由。但实际上,事后我们都知道,上涨和下跌都有其理由。就如同我们在作出投资决策之前,肯定需要充分的依据一样。
回顾笔者对A股市场的观点,8月初即判断市场短期并无趋势性机会,随后A股出现了新一轮下跌,至8月9日,上证综指出现了近期低点2437点。反弹则止于8月16日的2636点,幅度不过200点,刚好处于本轮下跌的半分位,市场还算强势。
从技术角度看,如果市场在2500点获得支撑,那么反弹还将延续,短期可能会有机会。笔者所接触的大部分投资者,在建行半年报公布后均持上述观点。理由无非是建行估值已创下新低,下跌空间有限,市场不应该再跌下去了。不过在笔者看来,这可能只是一种幻觉,市场还会根据自身规律,向下寻底。低估值只不过是个借口罢了,市场完全可以毫不理会。
最直观的理解,市场怀疑经济还能持续增长。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际,全球都在采取“救市”措施。我国有了4万亿投资计划,美联储有了量化宽松,勉强支撑了2009年股市估值的修复。2010年全球经济均经历了“被复苏”,但下半年疲态就已毕露,市场震荡在所难免。到了2010年,市场尚未完全缓过劲,欧债危机再度爆发,美债危机也走上前台,全球经济陷入了对二次探底的深深担忧之中。在愁云密布的市场空气下,金价强力冲破每盎司1800美元,世界各国纷纷商讨救市良策。美联储继续宽松至2013年年中,我国还是扛起了投资的大旗,在保障房建设、水利建设中找到投资的着力点。但市场在短暂的振奋之后,很快又因为种种疑虑而沉了下去:靠大规模投资真能挽救经济么?投资拐点到底何时出现呢?
确实,上一轮投资的阵痛尚未过去,新一轮投资扩张就已来临。投资人的担心并非没有缘由。除了可能的坏账担忧、地方债务平台窟窿,我们还经历了“高铁降速”。超发货币使得通胀阴影挥之不去,紧缩政策又极大压缩了企业的生存空间。虽然半年报还是看起来很美,但三季报会怎样?会不会环比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呢?不确定性很大。
在紧缩背景下,A股市场本已面临短期供求失衡,增量资金始终无法入市。近期又拟推出转融通业务,无疑增加了市场的供给压力。如果企业盈利预期无法改善,供求继续失衡,则A股市场调整或整固行情就还将继续。笔者认为,这也是估值普遍很低,市场仍然难获上涨动力的原因所在。
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行的个案或许是很有代表性的。看来,低估值并未支撑股价上涨。主板如此,那么中小板会如何呢?创业板又会如何呢?
(作者单位:中投证券资产管理部)
陈波翀:低估值并不能成为支撑股价上升理由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