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23日味千拉面被曝出“骨汤门”事件之后,一石激起千层浪。7月29日,肯德基又陷入“豆浆门”、“老油门”。随后,麦当劳密云餐厅被网友曝光包装破损的汉堡原料面包正在烈日下暴晒,等等。顿时,曾以环境优雅、干净卫生赢得中国消费者好感的洋品牌快餐连锁企业陷入巨大的信用危机。于是一些人质问,这些著名跨国企业怎么就变坏了呢?
著名跨国外企进入中国市场后都要入乡随俗,调整自身系统,这样才能“适者生存”。
这些年来,不乏多起外企曝出“贿赂门”事件,其中包括IBM、朗讯、雅芳、戴姆勒、西门子、力拓等全球知名企业。这不能不说与中国的市场生态有关,即盛行于中国(包括商业领域)的潜规则:通过请客送礼、拉人脉走关系获得资源,从而在不公平的竞争中事半功倍地赢得胜利。
这些都影响、改写着正常的竞争规则,不同的竞争规则必然催生不同的竞争手段。资本的本性是逐利的,不管是外企还是中企,都追求利润最大化,当利润足够吸引人时,资本就会铤而走险,这是马克思发现的资本定律。一些外企进入中国市场,放弃“洋为中用”,搞起“中为洋用”,正是我们的市场环境里非正常竞争规则潜藏滋长的真实映照。
一旦“中为洋用”,这些外企更像一个个夹生的“中企”,除了资本、招牌是国外的,从中下层人员到管理营销行为,都相当的“中国化”了。这到底是外企的悲哀,还是市场环境的悲哀呢?
因此,我们要质问的是怎样建立一个让所有企业尽可能向好的市场。那就要完善竞争规则,建立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让所有企业向好的看齐。那种以企业的身份来推断商业伦理的高低,看似有理,实则既不现实也不公平,就像以官员的好出身来推断其肯定不会腐败一样,往往是不可靠的。
竞争规则决定竞争手段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