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深入、系统地理解中央提出的社会管理创新,是做好相关工作,科学推动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胡锦涛同志鲜明指出:“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由此可见,社会管理创新,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已经跃升为事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同步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具有了明确的全领域、全方位的统领性质:
——没有科学的社会管理创新,就没有稳定、健康、向上的政治基础。加强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的过程,同时也是民主发育与生长的过程。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与民主政治建设不可分割地融汇在一起,内在地成为我国现阶段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突出标志。
——没有科学的社会管理创新,就没有快速、高效、持久的经济活力。开放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发展,已经更多地依赖于对社会资源吸纳与配置的能力和水平,其中最为重要的要素就是人,既包括人才资源的利用,也包括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调动。
——没有科学的社会管理创新,就没有积极、正确、活跃的文化氛围。历史和实践无数次证明,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文化的形成,有赖于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价值取向和支撑体系。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社会导引,会最终反映到文化的凝结和放大中,好的社会习惯与好的文化传承总是正相关。
——没有科学的社会管理创新,就没有重商、重信、和谐的社会环境。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市场主体者得天下,得民心者得社会。因此,重商、亲商、拥商、安商、富商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重信、诚信、普信是区域发展的坚定源泉,和谐、融汇、凝聚的社会状态则是区域发展的恒久支撑。
——没有科学的社会管理创新,就没有融合、协调、永续的生态理念。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承继积极发展的基本准则之一。实际上,在人与自然之间,处理好人的问题也即社会管理的问题是首要任务,是保持生态良好的基础工作。
总而言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变革进程,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相结合,统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加大基础投入力度,整合基层管理资源,补齐社会管理“短板”,推动区域发展五轮并驱、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