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战阴霾依然笼罩世界之时,整个国际社会都感受到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谋求和平与发展的真诚愿望,开拓精兵之路的政治气魄。这表明,继全党工作中心实行转移之后,这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军队开始了面向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性转变。
“在百万大裁军的舞台上,上演的并非简单的大裁员,而是战略性结构大调整。”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舟说。
与裁军相同步,陆军航空兵部队、电子对抗部队等新兵种,以及预备役部队相继成立;随着陆军集团军的组建,陆军中技术兵种比例首次超过步兵,人民军队迈出由摩托化向机械化的关键一步……
从人员素质的历史性飞跃,到编制构成的精干高效;从常规武器的长足发展,到国防尖端技术的重大突破,与共和国同步发展的人民军队,朝着精兵、合成、高效的方向迈出坚实步伐。
上世纪90年代,以冷战结束和海湾战争爆发为标志,国际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世界新军事变革蓬勃兴起,争夺高技术质量优势成为国际军事竞争的焦点。
放眼世界,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核心是一个‘精’字。精,既是对‘量’的要求,更是对‘质’的要求。”党中央、中央军委下决心解决影响和制约军队战斗力提高的体制性障碍,对体制编制进行深刻的调整改革。
1997年9月,在百万大裁军的基础上,军队裁减员额50万;6年之后的2003年9月,再次裁减员额20万。与此同时,我军领导指挥、管理体制和部队编成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等高技术军兵种不断加强。
党中央、中央军委作出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必须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走以机械化为基础、信息化为主导,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之路,实现我军现代化跨越式发展。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形势更加错综复杂,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不仅面临着传统安全威胁的挑战,而且面临着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的威胁……”陈舟说,“这一切,迫切要求人民军队拓展保障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范围,不断赋予军队建设以新的时代内涵。”
2004年年末,胡锦涛同志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作出科学概括——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我军职能使命有了新的拓展,军队改革发展任务更加艰巨。党中央、中央军委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挥写人民军队又好又快发展的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