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连续5季下滑,经济隐忧需格外关注


  7月13日,2011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公布,1-6月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二季度增速为9.5%,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总体来看,当前经济运行稳健,但也存在几点隐忧,需要引起重视。

  1.GDP增速连续5季下滑。2011年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速为9.5%,低于一季度的9.7%,这是2010年一季度达到危机爆发以来的高点11.9%后,连续五个季度出现连续小幅下滑态势(这五个季度增速分别为11.1%、10.6%、9.8%、9.7%和9.5%)。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曾从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经历了连续6个季度的下滑,虽然本次下滑在周期长短和下滑幅度上有区别,而且也高于既定的8%目标,但也要引起警觉,因为考虑到调控政策滞后效果的影响,GDP可能存在继续下滑可能。

  2.“三驾马车”运行均出现放缓苗头。从投资来看,今年前五个月,固定资产投资月度累计增速逐月缓慢上升,但到了6月份,这一势头出现逆转,1-6月较1-5月下滑0.2个百分点。而且,如果考虑价格因素,上半年投资的实际增速比去年同期要明显放缓。从消费来看,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较年初已有所回落,扣除物价因素,已明显低于2009年和2010年的同期增幅。从进出口来看,1-6月份,我国进出口总额达17036.7亿美元,同比增幅为25.80%,远低于去年同期的43.05%,3月份以来,我国出口增速已连续四个月下滑。而且,从主要出口国来看,对欧盟和美国出口增速下滑达到7个百分点。

  3.管理通胀预期的压力不减。在当前通胀由食品价格主导的背景下,粮食生产和第一产业增加值对通胀治理影响巨大。从粮食生产来看,虽然夏粮出现丰收,但幅度有限(2.5%),且主要来自于单产提高(贡献84%),这在短期内难以有大的上升空间。同时,由于夏粮生产仅占全国粮食生产的22%左右,秋粮是我国粮食产量的主体,而今年长江中下游发生的旱涝急转则可能给秋粮生产造成较大影响,今年粮食仍有减产风险。再从畜产品来看,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同比增长仅0.2%,猪肉产量甚至出现0.5%的下降。考虑到畜产品生产的周期性,以及生产成本的快速上升(二季度生猪生产价格涨幅同比达到41.5%),这将对物价短期上行产生持续推动力。从第一产业增加值来看,二季度第一产业同比增速继续下滑,较第一季度再次下降0.3个百分点,达到3.20%,已经达到2008年3月以来的低点。

  4.成本上升的负面影响愈发明显。一是企业生产成本上升。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84.70%,比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受此影响,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仅为6.20%,甚至低于一年期贷款利率36个基点。二是农产品生产价格上升较快,二季度达到18%,1-6月份也达到17%。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进入二季度以来,畜牧业产品和油料的价格涨幅明显加快,生猪生产价格更是达到41.50%,油料价格也达到14.30%。这种成本的上升,直接导致了当前生猪价格的快速攀升和食用油企业高涨的调价预期。三是人工费用开始上升。以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为例,人工费用上升最快,二季度达到13.50%,1-6月份达到12.50%,明显高于总体6.60%的涨幅。

  5.个别产业风险增大。1-6月份,房地产业、汽车、家具、电器等行业,在投资规模或者销售水平方面曝露出一些问题,值得重视。对房地产业而言,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6250亿元,同比增长32.9%。这一水平虽然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也反映了国家严厉调控政策的一些效果,但从增速上看,房地产市场仍然有些过热。在房地产调控依然趋严的背景下,房企融资成本和住宅库存已处于高位,这增加了房地产业及相关产业的潜在风险。大量投资资金流入地产行业将对当前中国经济结构性调整产生阻碍,房地产行业仍需要进一步调控。对汽车等产业而言,其零售总额下滑的态势需要注意。1-6月份,汽车类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22.1个百分点,家具类增速回落8.5个百分点,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速同比回落7.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