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可不可以单独成为一门科学?诚信为本的真理畅行古今中外,隐藏在商品内部成本之后的社会外部成本,成为打开秀水街与华尔街不同命运走向的一把钥匙。我们可以用信用经济学来分析秀水街与华尔街商品的成本差异。 一般我们说起管理来,好像都是从内部谈起,是内审内视的,而信用则貌似比较偏重于外部评价。其实二者是可以相互影响和转化的。企业内部也应该讲信用,素养高不高、对内是否讲诚信,直接影响产品质量。而质量好了,外部的信誉就好,信誉又有扩散的可能,因此内部管理就可以转化成外部信用。假如外部社会环境里的大多数人都是不讲诚信、尔虞我诈的,那么外部的信用成本就很高,一定会反过来影响企业内部。假设100个生产肉食的企业里面99个都是双汇那样的,那么要独善其身其实是很难做到的,代价很大。这个外部的信用成本跟内部的管理成本加在一起,在跟美国人竞争的时候,就非常没有竞争力了。 当你把秀水街的东西卖给美国人的时候,不要看表面的价格很低廉,一旦加入信用成本,实际上总的成本代价就很高,在跟美国商品博弈的时候,我们的要价就始终上不来。内部和外部成本的转换,要实现一个成功的跨越。像高盛这样对内部要求非常严格的华尔街企业,降低了整个美国社会的外部成本,因此总成本要远远小于秀水街商品的交易成本。秀水街的价格不断向下走,卖什么什么便宜,而华尔街的价格却是向上走的,卖什么什么贵。当把这两个集合体进行对比的时候,你才明白——哦,原来社会成本是我们每个企业共同的成本。尽管秀水街的商品价格可以压得很低,可以偷工减料,雇用低价劳工,但是社会成本高,最后的成本还是大于华尔街商品的成本。 同时我们还要问,内部质量与外部形象的关系是怎样的?现在整个社会只关注竞争外部、过分注重外部的信号,因此社会也就变得失衡起来。科学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你包装过分、过分注重信誉经济而忽视实体经济的打造和匹配时,完全靠品牌和符号,的确在一段时间内可以赚到钱。在上个世纪80和90年代,很多商品不会包装也没想如何包装,一旦在包装上增加了品牌附加值,必然会赚钱。然而,当信用经济价值和实体经济价值相匹配的时候,匹配的程度却超出了信用所能承受的范围。什么意思呢?比如你手里有3万元钱,我说向你借100元的时候,你说没关系拿去吧,但是我要把3万元都借走的时候,你肯定要考虑一下。这就说明,你自己的信用跟外部环境,还有你自己的能力,是有个量的关系存在的。这个关系就是你的资本。在你的资和本能够承受的一定范围内,才有信用,这种信用叫做杠杆或者支点,如果你把握得好,的确能够撬起重物。 如果我现在向你借5万元,你还得自己再去筹集别人的2万元来拼凑一下,如果我再借10万,你只能说对不起,没有这个能力了。所以信用跟资本跟市场环境,有个对应关系,这个关系是种客观的限制,跨过这个规限你就撬动不起来。 如果都只重外部形象而不重内部质量,那么这个民族是没有内涵的。所以应该先搞好企业的内审内视,提高自己的质量,再注重外部信用信誉,内部质量与外部信誉是一种相互匹配,否则是一种相互抵减,而不是相互递加,人类社会内部和市场外围之间的成本增减关系,其实是一种不断这样循环的关系。 信用有一个自己的规律,就是先在一个企业内部强调信用管理,同时强调外部信息对称。一个企业在注重内部管理时,就像个在精心装扮的女孩子,目的是“女卫悦己者容”,是为了让别人更关注自己、知名度更高、产品销路更好。还有一个从外到内的反向变化,外部信息对称到内部运营管理,外部的宣传和赞同变成了动力和压力,促使内部的改进,这会让企业在自觉、不自觉区间里不停地运动。 如果用区间理论来描述企业这种内外行为的转化的话,当一个企业100%只注重内部不注重外部的时候,可把这种现象描述为0,只管内部练功,不管外部意见,还有一种是完全不管内部只管外部的,我们把它描述为1。当企业完全指向内部时,对外部不能交换能量,所以被迫开始改变,慢慢向1运动;而完全不注重内部的,也会随形势发展开始向0运动,外表慢慢转向内涵。我们把这个过程定义为如下四个区间: 【0,0.382】信息萌芽区间 【0.38,0.5】关系区间 【0.5,0.618】制度区间 【0.618,1】自在区间 人类的天性是贪婪的,很多组织最初都希望内部能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赶快进入到【0.618,1】的阶段。然而,这也就进入到一个小圈子的封闭阶段,排外是主要特征。没有对外的能量交换了,圈子内部慢慢死掉了。所以不可避免地向相反方向运行。人类信用始终在0和1之间不断变动,就像西西弗斯滚石上山一样周而复始。只有把【0,1】和【1,0】这两个区间的状态加起来,才能较为完整客观地描述世界。 信用区间的理论还可以用来具体衡量企业的经营行为。比如企业成本分为生产成本、内部的管理成本和销售成本,而销售成本是一个很大的变量,可能远远大于也可能小于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之和。那么,互相之间保持何种比例比较合适呢? 假如我们先把生产成本视为1,销售成本视为0,这种极端情况当然不正常,所以在可能的条件下,会慢慢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销售成本。在资金一定的前提下,可以依据区间理论对这几个成本进行合理的分配。当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在介于【0.382,0.618】之间时,是最正常、稳定和科学的。比如一共有100万元,内部和外部成本都在38.2~61.8万元这个区间分配时,既能保证内部管理,又有外部信誉的扩张。两个变量此消彼长。内部成本还分为研发、财务等等细部,有一套具体的公式去计算衡量,各个细部的成本应该是多少,可以自动算出。 这个公式还可以用在人这种具有不确定性的对象身上。如果要进行股票买卖,只要用电脑设定函数和条件,就能客观地操作,避免人的主观判断失误。比如在今天的高频交易中,就可采用这样的区间分析办法配置股票。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
秀水街和华尔街的差距就两个字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