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师父在五观堂作第十九讲早斋开示——《皈依与发心》,大意如下:
皈依三宝,是自己觉悟的一个表现,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前提。自己皈依佛以后还要愿所有的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皈依法以后还要让所有的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皈依僧以后还要让所有的众生
但是我们具体要怎么做呢?
我们常常说发菩提心,那就是发觉悟的心。觉悟的心就是皈依的心。你只有刻意去发、经常去提策,它才能生得起来;需要很多很多的外境,缘境发心。你自己要有愿力:皈依也好,修行也好,发心也好,它绝对是一种自觉的行为。
那么你这个心发起来以后,它需要行为的配合,因为这个心仅仅是一个因,它需要身、语行为的配合。这个就是身、语、意三者的一种结合,自己与他人、众人的一种结合。
学佛法的整个过程当中,你要处理好自己和众人的关系,众人比较重要还是我自己个人比较重要。这也是佛法和非法的区别。
你真正发心了,你就需要保持,那以后就不得了,都会有很大的生命方面这种格局的成就,他内心有力量。他有力量不管干什么都能干得成。
能够觉悟起来了,你知道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我们每天说话做事,自己所有的行为有没有考虑说,自己的这种行为要同众生联系在一起,这个就是我们学佛发心和不发心的本质区别。
发心必须要靠自己,自己发不了,别人教也没用,也发不起来。
所以我们说的大智慧,不等于你会背多少经文,就是你能够对着所有的人,所有人跟我们自己接触,都能有作用,产生启发,发善心。
我们学修的整个过程,都是为了要建立一个坚固的佛法的正知见。有了正见以后,他就不迷茫,然后慢慢就越修越好,这条路就越走越踏实,自己内心里就会越来越安稳。
早斋后,贤启法师带动僧众缘念时,请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
贤龙法师:“师父谈到发心的问题,发心以后最难的是坚持的心。有了坚持的心以后,才能有一个长久的目标。如果仅有初发心,而没有坚持,无论是大乘还是小乘,都难以成就。”
贤世法师:“师父这篇开示是从实际的角度,对于我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我们要真正意识到我们生命的意义、我们出家的意义,要把握住这个目标,不致于在出现问题时迷失方向。要不断熏习这个发菩提心乃至成佛的目标,并且在生活中去实现与体现这个目标。”
贤俊法师:“师父讲了树立正知见的重要性,指出了学习教理可能会出现的偏差。师父强调从一开始就要去发心。为什么要发心呢?要面对境界,去不断提策自己的发心。还有愿力,以愿力来摄持、牵引,这样我们的生命才会有力量与方向。”
贤启法师总摄:“印象最深的就是怎样代众生受苦,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组长、做执事,就是要承受众生的种种痛苦与烦恼,在这个过程中去策发菩提心,拓展自己生命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