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国内成品油调价参考的三地原油变化率从今日起将由正转负,意味着油价未来下调的可能性日渐增大。
国内成品价格紧张的缓解主要受两个利好因素影响:一是国际原油价格近期来持续从高位回落,纽交所原油期货以110美元/桶为峰值,5月份跌破百元之后持续走低,基本维持在90美元一带,本周,国际能源署宣布将释放60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导致国际油价进一步走弱;二是财政部宣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我国将大幅下调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燃料油的进口关税,其中柴油、航空煤油将以零关税进口,这一税收调整史所罕见。显然,在盛夏到来电荒已提前上演之际,关税调整的直接目的是管理层并不希望电荒之后再闹油荒。
而油价上调所带来的直接利好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将可以有效缓解国内成品油紧张状况,从而减轻来自境外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二是油价下跌有利于交通运输、化工等行业的成本降低,从而降低PPI上涨,有利于缓解通胀自上游向下游传导的压力。
同时,成本油涨价压力的缓解还带来一个“副产品”:联想起此前发改委考虑将成本油定价权下放给油企“三巨头”引发市场的反弹,市场认为国内油价多年以来总是“只涨不跌”,或者是涨多跌少,此次的油价回落对减轻定价机制改革的反对之声可将可以起到阶段性的缓和作用。如果定价放权之后,具有定价权的企业能够顺应趋势,真的按油价联动机制下调售价,则无疑将可以大大扭转市场一直以来所形成的油价调整只涨不跌的“观感”,对油企“三巨头”企业形象的改善以及今后的良好形象的建立都将是有利的。
当然,油价定价权是否真的需要下放、应不应该下放,需要充分考虑市场意见,进行充分论证;同时,国际、国内油价因供给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将运行在“上升通道”,故局势的缓解将只是“阶段性的”。
成品油定价放权不妨就从下跌周期开始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