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
文/钟腾海
近日,重庆查获上千只被灌矿石粉活鸡。近年来,类似此类关系食品安全的事件,不知道出现了多少次,如三鹿婴儿奶粉、苏丹红事件、双汇瘦肉精毒猪肉事件、地沟油事件、山西生畜吃转基因玉米不育事件……类似的事件已经数不胜数,难道是因为这几年才发生的事情吗?我们说不准。也许只是因为今天网络发展的作用,我们才知道有这么多肮脏的、令人触目惊心的、让人惨不忍睹的事情。
这就又说明一个事情,那是不是在网络不发达之前,这些事情,这些事情就已形成事实,成为行业的“潜规则”了呢?事情让人不敢回想。
今天我们也不去探讨相关部门的监督是否到位。首先,我就来谈一下上千只被灌进矿石粉的鸡的感受。——我不知道,在那上千只活鸡被灌进矿石粉时,他们是什么一种感觉?佛说:“万物均有生命!”言外之意,就是说,万物有都生存的权利。
前段时间,我与朋友去了西安法门寺,即释茄牟尼世界上唯一一粒舍粒子保存的圣地,上面有句大概这么写着:“人呀,总是不把自己当做物体,而总是把路边的花呀,草呀,石头呀,当成是物体。”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作为万物之灵的我们,不能总是把自己当作是万物之灵,同时要学会尊重别人、尊重自然、尊重万物,如此才能保持人与自然的平衡与和谐,才能万物和谐、和睦相处。
这个故事,用在这上千只被灌矿石粉的鸡上面,也是一样的道理:
第一,你是生物,鸡也是生物,即使你比鸡高级,既然人都有人权,鸡也有“鸡权”,不能因为人的高级,而蔑视鸡的“鸡权”。让一个人体面地死,同时也应该让鸡体面地死,这是一种“道”。如果让一只生物,在把它杀死之前,虐待其一番,作为高级动物的人,我们又与禽兽而何呢?只能说,我们为了追求或满足其“富”与“贵”的私欲,已经丧尽了最起码的“道义”、“道德”。
第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矿石粉是什么?是一种工业原料,鸡吃了会生病,而在鸡内滞集后,人再吃了,也会生病,这与三鹿婴儿奶粉的道理是一样的。既然大家,我相信这个灌矿石粉的“商人”也应该知道,人吃了会患病,那他为什么仍这样做?难道仅仅纯粹是行业潜规则吗?难道其连最起码的“你都不敢吃,你都不想生病,那为什么让别人就去吃,让别人去生病呢”,你自己都“不欲”,那为什么还要施加于人?
人,都是有欲望的。作为欲望,这无可厚非。正如有次孔子感叹说:“吾未见刚者。”孔子弟子说:“申帐,是刚的人。”孔子说:“申帐这个人,也有欲望,哪里能真正地刚呢。”人有欲望是很正常的,也是符合易经讲的“道”,符合自然的一种规律。孔子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不以其道得之,不处;贫与贱,人之所恶,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但关键是要“有节有度”。三千年前的人们就懂得的这个道理,发展到现代的今天,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走下坡路呢?这就不得不联系、分析我们的大环境了。
在全民皆商的大环境下,不管农村还是城市,不占少数的人,都往往怀着“向钱看”的意识。“笑贫不笑但娼”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很多人心中的座右铭,已经形成是一种很严重的风气。在这种风气下,人们已经丧失了最基本的“是非观”、“道义观”,有的只是“成败观”、“金权观”。“成则为王,败为寇”,它是有一定道理,用在企业里,能起到激励整个团队创新、发展的目标;用在国家里,能推动整个国家的发展(注:不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其只注重市场的效益,而忽视了道德方面的建设,忽略了道德的力量与约束,因此到头来,整个事业(包括企业、国家)终会毁之一旦,最终造成分崩离析,落得个“白茫茫真干净”的结局。
二十年前,伟大领袖邓小平提出“白猫黑猫,抓得住老鼠,就是好猫”,他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一起抓。但是,现在人们只看到能创造效益的猫,而没能够看到“创造效益”的前提是不能损害到别人、社会、国家的利益。
一个国家如果不能重视自己的道德建设,各级政府一切唯经济发展为指标,那无疑是一种危险的信号。经济发展是死的,道德发展是活的,如果没有道德的发展,或把道德的发展跟经济的发展捆扎在一起,机器化地操作,那不管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团队,那都将失去“道”的方向,偏失自然规律的发展准则。
易经说:“天尊地卑,乾坤定亦。”意思是说:天地有差别,这是天与地的自然规则决定的,虽然天是尊贵的,地是卑微的,但不能因为天的尊贵而不要地的卑微,或者因为只要地的卑微,而不要天的尊贵。一个国家或社会或企业也是同样的道理,不能一个国家因为人们贫困,然后就只发展经济,而忽视了道德的建设。如果这样,这个社会危险了,这个国家也危险了。
论语上面有这么一个故事。孔子的弟子子贡有次问:“老师,如何才能治国和为好政呢?”孔子答:“要让一个国家的‘足兵、足食、民信之’。”子贡再问:“三者,必须只能做到两点,要舍弃哪一项呢?”孔子说:“拿掉‘兵’吧。”子贡再问:“那剩下的两项,必须只能取一项,怎么办呢?”孔子说:“拿掉‘食’吧。一个国家的人们,可以吃不饱,穿不暖,但比起一个国家散失了道义、信义,那即使国家再富裕,国家的军事力量再强大,那还有什么比得上这‘失道、失义’更可怕的呢。”
一个企业要有战略眼光,一个国家同样需要有战略的眼光,“大道无形,大音无声”,一个国家或一个团队,“道”是看不见的,它不似经济建设与法律法规,可以看到得、摸得着,好操作。“道”是不好操作的。但是,如果一个国家或社会或企业丧失了道义,那还有什么不能发生呢?“足兵、足食、民信”最重要的是“民信”,民无信,失去信心,一个国家即使兵强马壮又能如何?物欲横流,道德沦陷,一个国家、社会,又能几存活在多久呢?
红楼梦中,大观园在被大搜查时,贾探春说了一句话大概的意思是“一个集体,祸患往往来自于自身内部,如果自己内部都做不好的话,那无疑会产生巨大的后果”,祸起萧墙,正是这个意思。
其实一个国家、社会、企业,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放任道德的沦丧,而勿略了伟大领袖邓公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一起抓的重要性,只领略到“白猫黑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粗浅的第一层内涵,那对于我们党的事业、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持续发展与复兴,将是一个巨大的阻力。
据说,清朝晚期,慈喜太后掌权时期,清朝的国民经济总值,相当于整个欧洲的总和,这说明清朝国力是强盛的,经济的强大的,但1860年,却在鸦片战争中惨败,这说明,国家的强大,真正的是在于“民信”,在于军民团队、军民一心。而这就是“道”。
现在慈祥的温家宝总理,我看到他又瘦了,头发白了,额头上的皱纹多人,眼圈又深了。是的,他是真的瘦了。为什么呀,我猜温总理是心里急呀:人们对高房价,没有房住,载声怨道,而面对高挺的房价,却总是压不下来;而对地方政府的强制拆迁,上演一次又一次血淋淋的自焚,政民关系一次次挑动老百姓的神经;面对不断贬值的外汇贮备,看着每天都在滴血……温总理是个好总理……
这段时间,又有人说起温州的炒房团。我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慈味,我家不在温州,但温州确实是我的第二故乡,在这里我呆了将近十年,比我的家乡还熟悉。但我在外面出差,听到温州炒房团、炒煤团,心里却有点郁郁。大概别人的评价是,因为原本房价就已经很高,温州不少商人或炒房团、炒房太太团,却总是在推波助澜,然后觉得以前被封的“犹太人之称的温州人”的荣誉感谢荡然无存。其实,一个人挣钱,这无可厚非,但关键是在于“道”。正如孔子说的:“富与贵,人之所欲,不以道得之,不处;贫与贱,人之所恶,不以道得之,不去。”生意场上,同样讲求一种道,这就是“商道”。违反了这个“商道”,就是一种投机,就会遭受人们的白眼。
温总理前段时间说了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温总理这句话,说得很透彻、很深邃。“安”是什么,“安”代表的是一份安全、一份安定、一种和谐与祥和,对整个国家来说,吃的是这样,住的也是这样。而如何“安”,怎么“安”,却任重而道远——“安”靠的是“足食”,“安”靠的是“足兵”,“安”更靠的是“民信”。
孔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和谐,靠的是一份“仁”。“仁”是什么,“仁”就是对别人,对外界的事物有着一份恻隐之心。
这些商贩对上千只生禽没有恻隐之心,只能说明,他们是对自己身边的人没有恻隐之心,他们由于利欲熏心,已丧失了最起码的是非观、道德观,不管是潜规则还是明规则,这种意识都是社会危险信号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