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广州第一太当回事!


热焦点评(11116):不要把广州第一太当回事!

彭澎接受《南方日报》采访

 

题外话:这两天许多媒体要我点评中国社科院和首都经贸大学的生活质量指数报告。其实这就是一份分析报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并不是很科学、很权威,不要把它太当回事!

这些年来,一是蓝皮书热,二是各种排行榜热。只要民众尤其是政府和媒体感兴趣,就会有许多这样那样的评价体系出台,把一些排名较后的城市“气死了”,把排名靠前的城市“乐死了”。如果真的较劲,我就看不出第二名的上海与第一名的广州的差距有多大。撇开广州高出的4个点不论,从切身感受中,可能许多市民都会不有同看法。

因此,要从比较中发现自己的差距,找到别的城市的优点,不断改进自身的生活质量才是最重要的,这样的指数报告才有价值!

 

生活质量指数,广州凭什么拿第一?

比市民心态,比生活成本,更比治理城市病成效

  为什么是广州?首个《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报告》日前揭盅,在全国30个省会城市排行中,广州击败北京、上海,生活质量指数跃居全国第一,引来诸多专家和市民围观

    生活成本比北京、上海等城市低、借力亚运治理城市病卓有成效、珠三角一体化助推……专家表示,广州确实有成为第一的理由,而老百姓对此的争议亦说明广州的生活质量仍有提升的空间。

    “广州跃居全国生活质量指数第一,欢迎大家来做客。有市民在微博上发出这样的邀请。

    比心态不比爹,不比财,生活简单

    “原来广州生活质量这么高,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报告》的发布,让不少市民更加留心身边的这座城市。

    据介绍,首个生活质量指数由一系列客观指数和主观指数加权得出。主观指数包括收入、生活成本、医疗保障、生活环境、生活节奏及生活便利程度等满意度;客观指数包括人均财富、通货膨胀率、绿地面积、恩格尔系数等。

    广州生活质量指数全国第一,却引来不少专家和市民围观与一番争议:为什么是广州?我们是不是被幸福了?

    面对争议,有不少粉丝和市民自发争相替广州这个城市生活质量的新科状元找答案:

    在网友许剑虹看来,广州跃居第一,最大的因素是这几年广州治安好转,加分了

    海归“USMBA”表示,广州生活质量最高不奇怪,回国后不少从其它地方来的朋友都大赞广州。这是一个低调、友好、包容的城市。

    有市民对广州的这个第一做了一番幽默解读:这里不比爹,不比财,不比文凭,生活简单,工作快乐。

    “按这样的算法,排第一并不意外。节目主持人马志海在微博上这样写到。

    他表示,在省会城市中,广州的房价是一线城市中最低的;媒体发展较为成熟;广州的生活相对宽松,穷有穷活富有富过,人与人之间相对平等。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广东省省情调查与对策咨询专家胡刚说,一些老百姓对广州的全国第一并不买账,也充分说明了广州在生活质量上还有提升的空间。

    比成本生活较便利 费用相对低

    在我的印象里,广州还是第一次在类似幸福指数、生活质量等的全国评比里面拿到第一。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彭澎说,很多人对广州生活质量跃居全国第一感到意外,但是仔细分析,广州确实有成为第一的理由。

    在彭澎等诸多学者看来,广州更大的优势在于从住房到吃穿用费用相对低,而生活便利等水平又是和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看齐。

    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资料显示:去年广州市民在衣食住行上的消费价格总水平全部下降。而今年4月份,广州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5.2%,比4月份广东省CPI同比指数低0.3个百分点,比4月份全国CPI同比指数低0.1个百分点。

    “我们的住房焦虑感没有北京、上海那么严重。彭澎特别强调说。

    中国社科院去年发布的《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0—2011)》作横向的城市间房价比较:广州去年房价泡沫指数低于30%,在35个大中城市中位列第23位,低于一线城市和一些二三线城市。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纵向比较,2007年下半年至今的4年时间内,除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上半年房价呈上涨态势外,其余时间广州房价保持平稳或呈平缓下降的态势。今年5月的一手住宅价格12477/平方米,与200710月的房价11574/平方米相比,仅增长了7.8%,而这期间,广州的GDP增长了56%,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48%

    比治理亚运给广州加了分

    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一样,广州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城市急剧扩张后,也出现了环境质量下降、人文气息减弱、交通拥堵、公共服务不足等工业化、城市化病症。

    “城市病成了城市居民欲罢不能的心结。城市生活质量排座次,背后是城市生活质量与治理城市病的互掰手腕。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不无担忧地说:尽管目前广州暂居首位,但是随着人口、物流的增加,广州可能会步北京、上海的后尘,让位其他后发城市,广州不能停步。

    “亚运给广州加了分。根据胡刚的观察,从亚运会出发,广州正在破题城市病、提升城市生活质量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以迎办亚运会为契机,广州通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创造宜业宜居的优美环境,举全市之力开展以水环境、空气环境、交通环境和人居环境为重点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广州的城市建设加快了510年。这意味着市民提早510年享受到了城市建设现代化的成果。

    如今,市民明显感觉到广州的公园绿地多了,漂亮房子多了,蓝天白云多了,违章建筑少了,脏乱差黑点少了,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据统计,近几年通过拆违建绿、拆围透绿和规划调整,仅老城区就增加了10.6平方公里的绿地,这还没包括白云湖周边的新建绿地。随着各大公园相继免费向市民开放,绿色与城市生活融为一体。

    “如果我们追求短期利益,把这个地拿出一半去搞房地产,至少可以收回1000亿元,但是广州没这样做,而是拉开建设、还绿于民。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如此诠释城市发展理念的改变。

    伴随着《珠三角规划纲要》颁布实施,珠三角一体化加速,这也成为广州生活质量跃居全国之首的推动力。

    林江分析,珠三角一体化使广州城市的空间相比其他省会城市,多出了纵深的腹地,同城化与轻轨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广州的交通压力。

    同样,在珠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开启的环境质量的提升和生态状况的改善,也让广州的人居环境再次升级。

    南方日报记者 郑佳欣

    让城市回到生活原点    

    短评

    当广州悄然登上生活质量指数排行榜首的时候,一些市民并没有感同身受,有的说自己被幸福了,有人为自己拖了城市生活质量后腿感到抱歉

    城市生活质量指数的对象是城市,而对幸福的观感指向城市里的每位市民、每个家庭。在这个意义上,城市生活质量指数报告并不能完全涵盖身处城市母体里纷繁复杂的个体现实情况,也不可能100%准确地进行记录和描述。因此,有市民对生活质量指数提出疑问,这并不奇怪。

    毋须讳言,城市病不仅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成为沉疴,更在向二三线城市蔓延。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入托难、就医难等诸多问题严重困扰着城市居民的生活。曾经的水乡不再,曾经的田园不再,陌上花开的时节,堵在路上的人们早已没有了缓缓归的心境。

    在治理城市病的呼声中,广州市政府正在努力,努力使城市回到以人为本的原点。尤其是经过迎亚运综合治理和实施一系列民生工程,市中心蓝天日益增多,黑臭的河涌重焕生机,纵横交错的绿道让低碳生活触手可及……广州破题治理城市病,不少地方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其成果是大多数市民有目共睹的。

    广州城市发展模式正在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正在转向以人为本、注重公共服务的现代化轨道,未来的路仍然很长。不论是城市管理者还是城市居民,更应该把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事关幸福的细节,而不仅仅是盯着考核指标。

    让每一个人都共享一座城市的幸福。我们期待着这样的场景。

    郑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