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独家:2011年4月上海大众新车销量点评!


                        借势上海车展,很多厂商都在4月推出了上半年的主打新车,上海大众也不例外,赶在车展媒体日前一天上市的新帕萨特请来姜文代言,21.88的起价也引起了媒体和消费者的关注。上市两周内,新帕萨特销售了1266辆,在领驭系列车型尚未停产之前,新帕萨特的销量很难快速提升。今年4月,上海大众一共销售了90220辆新车,和3月基本持平。5月传统淡季将至,包括上海大众在内的所有车企,都必须对这个两年来“最严峻的淡季”做好准备。

                        上海通用尽管4月份销量出现了环比下滑,但仍以96219辆的新车销量领跑国内新车销售市场,上海大众则以90220辆的新车销量位居第二位。和日系车企受地震影响在华销量普遍下滑形成对比的是,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都通过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积极迅速地寻找第二供应商等方式,基本消化了日本地震对这两家车企所带来的直接冲击。对于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而言,随着日本零部件巨头们逐渐恢复生产和部分关键零部件的供货趋于稳定,这两家车企已经顺利通过了地震影响最为严重的时期。

                        不过,上海大众仍有个别车型产品受到了地震的影响,比如新途安,由于全线产品均搭载1.4TSI发动机,所以在近两个月受到日本地震的影响较为明显。消息人士透露,上海大众已经暂停了新途安在上汽内部的员工优惠购买。从4月份的销量中也不难看出,新途安的销量环比3月下滑了26.2%。而在其它车型上,上海大众则通过调整不同配置、排量车型的生产比例等方式,尽可能地降低了日本地震对上海大众日常产量的影响。

                        在中级车市场上,备受关注的新帕萨特终于交出了第一份成绩单:1266辆的单月新车销量和这个细分市场的容量不相匹配。对于一款仅上市两周、仅推出了中高排量、配置的车型而言,1266辆的背后,是帕萨特领驭系列9331辆的销量支撑。总体上看,上海大众新帕萨特上市所带来的“市场增量”尚不明显,新帕萨特的市场供应尚未完全铺开,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领驭仍将占据帕萨特家族销量中较大的比重,只是随着新帕萨特供货量的逐渐提升,新帕萨特所占的销量比例也会逐渐升高。对上海大众而言,新帕萨特和领驭相加之后的“市场增量”能否扩大,才是最关键的市场指标。尤其一汽大众在今年7月推出国产迈腾B7L之后,新帕萨特在中高端市场的竞争压力将会更加明显。

                        4月份,上海大众其余的中级车产品市场表现都相当稳定,桑塔纳和志俊的销量始终保持在1.7-1.9万辆之间,斯柯达昊锐也不声不响地站稳了4000辆/月的销量水平线上,斯柯达品牌近期正忙于换标和重塑品牌宣传口号,“睿智感悟恒久魅力”的斯柯达将逐渐变成“生活,造车初衷”的斯柯达,品牌定位的变化,也是斯柯达品牌在中国市场逐渐成熟的表现。短期来看,“性价比”仍旧是斯柯达旗下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昊锐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也体现在其同配置产品和迈腾、新帕萨特之间的“差价”上,在国内主流中级车市场上,斯柯达的品牌号召力仍非常有限。

                        朗逸和途观依旧是上海大众销量最为稳键的产品。4月份朗逸销售了22003辆,环比3月还有小幅微涨;途观在4月份卖出了10070辆。随着5月份主要竞争对手本田CR-V和丰田RAV4的供货紧张,途观的市场潜在需求还有望进一步增长,但目前对途观而言,最大的问题依旧是产能,5月至7月份,国内紧凑型SUV市场可能是唯一“淡季不淡”的细分市场,加上日系两大主力车型的供货紧张,这也给了诸如现代、起亚等韩系车企一个难得的市场机会。

                        斯柯达明锐在4月份销售了9481辆,环比略增长2.1%。但是和去年的销量高峰相比,斯柯达明锐目前的单月销量水平并不乐观。去年下半年,明锐的单月销量峰值在1.2万辆左右。今年2月份明锐的单月销量仅为8005辆,3、4月份回升至9500辆左右。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国内中高档紧凑型轿车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改款明锐的推出,并未给明锐带来预期的销量增长,这一方面和市场需求的增速放缓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前一段时间明锐过多的负面报道有关。对上海大众而言,应密切关注明锐的终端市场表现和媒体早先对斯柯达明锐的负面报道,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和宣传手段,妥善处理相关的负面报道,避免车市淡季到来之后,明锐销量的进一步下滑。

                        4月份新Polo的销量依旧保持在8000辆以上,成为目前国内最热销的合资品牌A0级两厢车。全新的设计、迎合年轻消费群体的营销宣传策略和适中的配置、售价体系,促成了上海大众新Polo的成功。很多媒体朋友和专业车迷会觉得,Polo近十年的国产化和换代之路,就是不断地减配、降本之路。事实上,这十年也是Polo不断寻找最合适的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的探索之路。从最早乏人问津“精品小车”,到如今离年轻人最近的“第一辆车”,Polo产品定位的转变,也是大众对中国消费者熟悉过程的一个缩影。从这一点上看,中国普通消费者需要的,也许不是技术过剩的产品,而是最适用、最能产生消费共鸣的产品。

                        斯柯达晶锐4月份销售了3342辆,Polo+晶锐的组合让上海大众拿下了1.3万余辆的A0级两厢车市场份额。和新Polo相比,晶锐的消费群主要是两类,一类是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晶锐比Polo更具性价比优势;另一类则是偏向于个性化的消费者,晶锐的整车设计比Polo更具个性化。据悉,未来上海大众也会重点挖掘晶锐车系产品的个性化营销,晶锐将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推出改款车型,改款车型对整车外观方面的改动较为有限,但整车内饰、座椅等方面的个性化配置和选择方案将比现款晶锐丰富得多,厂商似乎也在尝试通过斯柯达晶锐去激活年轻消费群体的个性化购车需求。届时业内和媒体也可以关注改款晶锐的这些变化是否能否为厂商带来更多的销量和利润。

                        济仁小评:4月份绝大多数厂商还是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5月起国内车市将正式步入“传统淡季”,这一传统淡季将从5月份一直延续至8月份。在这期间,国内日系车企的部分产品也将受到日本地震零部件供应紧张的影响而出现产销量下滑,今年油价的频繁调整,也将影响到一部分潜在消费者的购车欲望,在经历了两年高速增长之后,今年夏天中国新车销售市场可能会迎来一个“冰火两重天”的景象,中高档豪华车、SUV等价格敏感度较低的产品将持续保持旺销势头,而竞争本就激烈的中级车、紧凑型轿车和小型车市场上,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产品,可能会加速被市场淘汰。

                        

作者:童济仁

版权声明:本文系搜狐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搜狐汽车所有。未经搜狐汽车许可,不得编译使用,不得转载,否则一经发现,必将追究!

《济仁评车》专栏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此处阅读  

童济仁希望倾听您的声音,如任何建议和想法,可以致信:georgeren123#gmail.com(请将#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