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因债务危机或将破产


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已经一年多了,尽管欧洲中央银行及相关国家曾经出手救助,但危机并未解除甚至愈演愈烈。201155日,芬兰国内正统芬兰人党领导人Timo Soini表示,欧洲危机处理机制根本未发挥作用,希腊必将出现债务违约,且其避免债务违约的努力已经失败。

201156日晚,由于希腊当前的情况对欧元区来说关系重大,欧盟委员会在卢森堡举行在秘密状态下的紧急会议,讨论希腊退出欧元区以及对其进行债务重组问题。

希腊无奈考虑退出欧元区的困境源于200912月爆发的希腊债务危机。

2009128日,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宣布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由“A-”降为“BBB+”,前景展望为负面,这是希腊主权信用级别在19992009年的10年中首次跌落到A级以下;与此同时,惠誉下调了希腊5家银行的信用级别,结果造成当时全球股市应声下跌、希腊股市大跌6%、欧元对美元比价大幅下滑。

20091216日,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宣布将希腊的长期主权信贷评级下调一档,从“A-”降为“BBB+”;标普当时警告说,如果希腊政府无法在短期内改善财政状况,有可能进一步降低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

20091222日,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宣布将希腊政府债券的信用评级从A1下调至A2

20104月,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将希腊信贷评级下调了两个级别,从BBB+调降至BBB-,这是投资级别中最低的评级。

2010427日,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下调希腊主权评级3个级距至BB+级,为投机或“垃圾级”的最高级,并给予“消极的前景展望”。

希腊债务危机是高盛和两家对冲基金的预谋和攻击造成的。

2001年,当时希腊刚刚进入欧元区。根据欧洲共同体部分国家于1992年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欧洲经济货币同盟成员国必须符合两个关键标准,即预算赤字不能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负债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但是刚刚加入欧盟的希腊看到自己距这两项标准相距甚远,于是求助于美国投资银行“高盛”。高盛为希腊设计出“金融创新”的一套“货币掉期交易”方式(希腊发行一笔100亿美元(或日元和瑞士法郎)的十至十五年期国债,分批上市。这笔国债由高盛投资银行负责将希腊提供的美元兑换成欧元。到这笔债务到期时,仍然由高盛将其换回美元),为希腊政府掩饰了一笔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从而使希腊在账面上符合了欧元区成员国的标准。

2010年,这笔货币掉期交易到期的日子已经到了,希腊的债务问题便暴露出来。但20101月底2月初出现对希腊和欧元的金融攻击,并不是市场的自发行为而是有预谋的。为了打击希腊的金融信誉,高盛与两大对冲基金一方面大肆“唱衰”希腊支付能力(包括动用力量将希腊信誉等级降低、传出希腊破产谣言等),另一方面则轮番抛售欧元导致国际市场的恐慌进而跟进。这次攻击利用希腊多笔债务到期在即、炒作希腊出现支付能力问题,从而使市场出现大幅动荡,结果造成欧元下跌、希腊融资能力下降、成本剧增。因此,高盛一方面以所谓的“创造性会计”方式为希腊政府出谋划策,做虚账以使希腊符合欧元国家标准;另一方面却同时在背后攻击希腊和欧元,从中牟利。从根本上而言,高盛在希腊的行为就是在吞啮公共财富。

201052日,欧洲各国财长启动对希腊创纪录的1,100亿欧元(1,470亿美元)援助计划,当时希腊承诺将在未来数年内节省大笔开支。

希腊接受欧元特别拯救基金一年后,其债务危机并未得到应有的缓解,债务危机反而已发展到无法解救的地步。因此希腊政府正在考虑退出欧元区重新使用自己的货币。

如果希腊退出欧元区,德国财政部的一份文件认为,希腊使用自己的货币将使希腊币对欧元的汇率大幅贬值;可以预见到希腊币将会有50%的损失;希腊国债将急剧增加,希腊货币贬值后其国债恐将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200%;希腊不可能重整债务,希腊会完全破产。

如果希腊退出欧元区,德国舆论界认为这将对欧元成员国有传染作用,未来将会有更多成员国(例如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和西班牙等)退出,这对欧元的信誉是一个重大打击。

如果希腊退出欧元区,欧洲中央银行将遭受巨大损失:过去欧洲央行购买了不少希腊国债,其总数不低于400亿欧元,这些援助将一去无回;欧元成员国联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为希腊提供的1100亿欧元的一半援助目前已经到帐,希腊如果破产其债务将全部转嫁到欧元成员国纳税人身上。

    201156日,德国财长朔伊布勒认为无论如何要阻止希腊退出欧元区。如果这样,由于没有货币发行的自主权,希腊只能等待进一步的援助或者债务重组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希腊因债务危机或将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