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的中国社会,竞争压力无处不在,大家的脚步都急急匆匆,大块大块时间都被用来写汇报PPT,开会和吃饭应酬了,只有碎片化的时间,你才可能忙里偷闲真正干几件自己真心喜欢的事儿。而这正是微博爆发的基本前提,君不见,等车中,午饭时,下班后和睡觉前是微博爆发的时机。
虽然很多人还没理解这种叫“微博”的东西到底有什么好玩,但谁都不能否认,就是这种“微博”正悄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之前你没有时间干,或者想干却又很复杂条件支持的事儿,现在可以尽情去做了,因为几乎所有在网络上,甚至你以前经常见面才能做的,全都可以放到手机上了。
这是一种不可挡的趋势——微生活。即你利用碎片时间享受的生活,或可理解为在“微”小屏幕上体验的,别有一番风味的“生活”。在这里你才能找到你真正喜欢,而非无奈奉承的生活,社交的魅力在于你随时随地和心有灵犀人的沟通。尤其是适合中国人的“可意会不可言传”?
这一点无论你是你从各种手机签到类LBS应用获取的优惠券,还是在上下班途中用手机秒杀一条牛仔裤的凡客VANCL,或者是中午想看看周边朋友评论最佳餐馆的大众点评,你大骂油价飚升而想通过PickRid拼车偶遇帅哥,甚至你担心健康的话还可以用“辐射速查”去消除一下敏感,这都是微生活的一种。
最长140个字的一段文字,在很多看来没有什么意思,但现在却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并对此乐不思蜀,并从这些小段小段的文字中获得了信息,交到了朋友,丰富了知识,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更为清晰的世界。那么你的微生活也如此
随着iPhone、Android等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的普及,电信运营商3G高速数据带宽的大规模发展,更重要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爆发式增长使得微生活成为一种必然。这也必将改变未来生活的形态,我的这篇文章也以微博体展现,就是分段描述只要论点,每段最多140字。
什么是微生活?为何微生活要“火”?
马斯洛老师说,在人类需求中最高的需求就是社交和自我实现。现实中很多朋友对自己非专业领域有天然地恐惧感,比如网上购物。由于所谓“网络、口碑营销”的水军存在,使得对美好事物一直有雾里看花的感觉,而正是基于手机社交应用的微生活,使得马老师所说的最高需求才有机会实现。
微生活其实就是“碎片化生活”,在碎片时间内自己享受爱干的事儿,这是一个真正体现用户特色的细分时间段。微生活是一个“自门户”,每个人的精神门户,通过其了解世界的窗口,之前的办公、学习、购物、教育甚至娱乐都因为即时性、互动性和真实性的不足而让位于微生活。微生活更独特的魅力是你在和不认识,有相同话题的,神交已久的朋友在讨论,相比广告,你更信任这种社交生活的朋友推荐。
这种生活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那就是数据流量费,很多人望而却步的原因一个是固有的数据流量费很高,另外一个就是速度慢体验不到互联网冲浪的感觉,这是目前限制微生活的最大门槛。其实按联通iPhone4的386套餐数据流量来充分应用,你完全可以体验到微生活的精妙。
预存5880话费免费拿16G的iPhone4(目前4999裸机价格),每月返还245元,还算价格公道吧,包含1600MB的流量,超过后每MB流量3毛钱。大家对1G流量能干什么没有概念可以参考这个, 1G流量可以:在线玩QQ斗地主或QQ麻将或种菜等小游戏170个小时;实时观看200小时股市行情;浏览3500个网页(300K/页);下载10500幅图片(100K/幅);下载340首歌曲(3M/首)或在线观看3部高清电影(350M/部)。
如果你对此还没感觉可以看看我的经历:以2011年3月为例,平均每天发7条微博,其中2条随拍图片,碎片时间围观合计大约2个小时;用UC浏览大约半小时,通过color、instagram、picplz图片分享至少4张,用嘀咕、微领地和街旁签到每天多于6次,偶尔和朋友viber或Fring视频一下,掌上百度给儿子查作业至少3次,外出时QQ在线,下班开车时用豆瓣电台听歌,隔几天读一下南方周末,每周2次我查查扫描食品标签看哪儿便宜,每周一次凡客VANCL手机购物,谷歌地图每周三次,招行客户端每周一次,OA几乎天天用。很少看视频,几无下载电子书,共计使用流量1496.28MB。
微生活必须G时代支撑,除了数据流量费的大幅下降、运营商3G,特别是联通WCDMA制式3G的快速布网,使得畅快淋漓的移动互联网体验成为可能。我的朋友,互联网专家@刘兴亮说,微博客迅速走红的原因大概有四条:1.“零时间”提供了一个满足个人碎片化倾诉与沟通的新空间。2.实现海量信息的重新组织。3.碎片化信息可汇聚成话语权。4.人人都是传播信息的驱动力。这同样也可应用于微生活,最主要的是提供了满足个人碎片化生活的新空间。
如何微生活?怎么享受微生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选择一款体验完美的终端是必不可少的,你要考虑屏幕的大小,最好尺寸大些,摄像头像素比较搞,照片至少是1024*768的,音效必须得好,最重要的是要有很多微生活应用可以玩。价格档次不同差异很大,好在运营商补贴还可以接受。选择运营商3G服务重要的是看其网络速度和带宽,最好选个G流量的套餐包,当然,你要客观上很是忙碌,主观上对微生活感兴趣。
当然也有个标准判断你是否喜欢微生活:1、是盯着手机看而不是举着手机打;2、看见一个名词,就去Appstore或market搜索有无应用;3、只要手机实现,一般不用电脑,比如手机收发邮件、微博、办公及阅读;4、看到有意思的东西不分享出去自己都不好意思;5、喜欢微购物、微支付、微交友等所有碎片时间。最重要的硬件标准是自诩每月一个G,言必称G时代。
如何享受微生活,以签到为例,某一个周末,当你走过商场,点开手机,刷新你的位置就会发现,二层某个你喜爱的品牌正在打折。四层一个当红的明星正在做一场签售会,而一个素未谋面的网友正在离你不远的两条街外。手机从此变成了一个“社交地图”(Social Map)。你迫不及待地把这条消息发到微博去显摆一下,传到Qzone和开心网去分享听听朋友对这款衣服的意见,查一下自己的支付宝余额是否可以买得起,当然忘不了用手机116114订一下晚上烛光晚餐,顺便微信一下男朋友领会一下心情。这全是基于手机微生活实现,只要你想。
微生活的未来
微生活重要的是打造更为细分的用户需求,目标也更为精准,传统的营销理论是根据用户来区分高中低不同的ARPU值,微生活时代将根据用户的不同时间,比如大块的忙碌和碎片的生活来区分用户的高中低,这样不近会催生更多用户享受微生活,或可带动崭新的商业模式。
乔布斯说过,“iPad的成功是结合精致硬件+内容平台,形成一体化的完美”的说法,微生活就是“1G流量+一部极致体验的终端+无限多的长尾应用”的无缝体验。目前移动互联网开发商认为网络不给力价格高,运营商认为缺终端好东西没发展现,广大用户对流量没有认知认为应用不值得~
有鉴于此,未来对于运营商而言,如果只强调流量能下载多少歌曲显然不行,因为他不如我电脑下载再同步手机,而应该强调G流量时代带给用户的融合体验,比如个性化的音乐电台。移动互联网开发者应该和运营商密切合作开发新的产品,或可采用流量合作运营,通过广告或电子商务来补贴一下用户流量费,未来也有可能。
对于用户,你可以尽情地去试试。很多人买了iPhone4合约计划后数据流量使用严重不足。其实如果你认为iPhone4的摄像头只是拍照片,那可是太小瞧了这个产品了,毫不客气地说,互联网的基础就是这个摄像头。如果就餐的你,除了正常的签到外,在菜单上某个地方拍了一个二维码再传上去,你想到了什么?如果你拍了一张照片发到一个网站,发现周围很多朋友以图会友,那会怎么感觉?如果你看到商品黑色条形码随拍一下,看到国美苏宁京东淘宝上的不同价位以及火辣评价你会怎想?
一种生活模式成功的关键就是如何在正确的地方、正确的时间、找到正确的人,并通过直接、新颖、有效的互动来刺激受众产生消费行为。希望未来,微生活的各方可以给人们更多的交流甚至生活方式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