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发6条信息”的官样网还要它作甚


      全国蔬菜销售难,蔬菜大市陕西省渭南也出现了莴笋滞销。然而,渭南市农业局主办的农业网,只转载了其他媒体一条信息。在其3年发布的6条供求信息中,两条是外地的,当地的4条中两条是其他媒体报道过的。(《西安晚报》5月3日)

      3年发6条供求信息,平均下来,也就是说,一年只发两条。这样一个超懒的农业网还要它作甚?

      不要说当地没有需求。数据显示,渭南的蔬菜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上百万亩,年总产量达170万吨以上,产值18.5亿元,是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这样一个庞大的产业,牵涉到诸多相关产业、众多从业人员,正需要一个资讯丰富、反应迅速的信息平台,以整合方方面面的供求信息。更何况,蔬菜产业本身固有的分散性特点,也使得即时信息的获得变得极为重要。可以说,这是一个堪称庞大的需求。

      也不要说农民素质低,不习惯使用网络。事实上,农民上网早已经不存在资金、技术乃至理念的门槛,网络已经走进了农民的生活,成为其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帮手。有着雄厚政府资源的农业网,正应该在引领农民蔬菜产销上发挥积极作用,何以竟然完全毫无作为?退一步讲,即便农民暂时还不习惯上网,农业部门也负有引导农民使用先进快捷的信息渠道的责任。

      更不要说网站人数少、忙不过来。渭南市农业网也不仅仅是一个摆设,与“市场动态”严重“贫血”相比,这个网在突出“领导动态”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局领导参加各种会议的新闻一样有声有色。可见,问题不在于忙不过来,而是根本就没打算朝服务的方向努力。只要把领导的“动态”跟踪好就可以了,哪管什么市场的“动态”。按照这个思路,即便是发布蔬菜滞销的信息,渭南市农业网也应该是突出局领导如何深入基层帮助菜农解困的“动态”吧。

      渭南市农业网只是时下很多官办网站的一个缩影,类似的超懒网站还有很多,并且还在不断孳生出来。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只对单位领导负责,浓墨重彩突出领导的行止动态,其实际功用不比单位的一块黑板报更大、更有效——黑板报也是需要经常擦掉、换新的。至于说,市场动态、服务信息、价格指南……等等这些与百姓息息相关的信息资讯,并不在其关心的范围之内 
      客观地说,今年之所以出现全国范围内的蔬菜滞销,原因很多,即便是渭南市农业网的供求信息再丰富,也未必就能完全缓解困局。但是,值此滞销困局之下,农业网的缺位却如同给焦灼的菜农心头添了一把火,甚至不免让人对农业局官员们的作为产生某种怀疑,蔬菜大面积滞销,官员是不是应该多一些作为?可见,其存在的负面意义远远大于正面意义。这样官样十足的官样网站,不要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