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拽人名”只因对社会不公的恐惧


    

“拽人名”只因对社会不公的恐惧

  “我一大学同学毕业两年就买了3套房子”、“我昨天才和圈里一名人吃饭”……如今,不少年轻人在聚会时总爱提及一些成功人士,甚至有意表示自己和这些人特别熟。这种现象被网友称为“拽人名”。
(5月3日《中国青年报》)

“拽人名”有多普遍?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网易新闻中心,对201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虽然58.7%的人对“拽人名”现象表示反感,但多达80.4%的人坦言自己“拽”过人名。仅19.6%的人明确表示从不“拽人名”。

“拽人名”有虚荣的缘故,更多的只是为表达一种自己有“背景”,“背景”在现实中很重要,现在有什么事,不是想到要按法律和规则办事,最先想到的是“找人”。找人即找关系,想到的就是如何摆平。哪怕有时候要付出更多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结婚要傍大款,理财要傍巴菲特,办事要傍有权力的人……如今,不少人一门心思地希望借助“捷径”实现个人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类人被称为“傍傍族”。“拽人名”与“傍傍族”何其相似?都是自己力量不够,想借助别人的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借助”的跳板往往不是“正义”的,而是“邪路”居多。

不管是“拽人名”还是“傍傍族”,都体现着一种“边缘人”的弱势心理,因为权和钱离他们有些远,他们怕被不公淹没,怕自己得不到该得到的利益,也就将触角伸向了别人手中的权和钱,希望借此机会抬高自己,使人能够高看自己,而不是受到无穷的欺凌。

“拽人名”的现实是尴尬的,一方面他们对社会的不公表达着极度的不满,一边却又要钻社会不公的孔隙,想自己从中受益。如此的矛盾和尴尬,却也造成了现实中的“两面人”,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悲哀,而是社会的悲剧。社会缺乏阳光,社会到处不公,这就会导致一些人要从“非正义”的路上寻找自己的垫脚石和依靠。

社会需要公平,当公平的阳光普照大地,“拽人名”、“傍傍族”,就没有用武之地了,也就会销声匿迹了。
新闻链接:http://zqb.cyol.com/html/2011-05/03/nw.D110000zgqnb_20110503_3-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