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史 杂 论(122)
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中的
一个重大问题
2011-5-16
长期以来,对于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以及应该如何解决等问题,存在不清晰甚至混淆的认识。这种误识地直接后果是妨害了对于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的正确性认识。
2011年5月15日的《北京青年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的专版上,写了一段话:“井冈山干部学院教授陈胜华说,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总国共产党帮助贫苦农民解决土地问题,调动起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最终夺取了中国革命的胜利。”陈胜华的认识很有代表性。但是这种认识我认为不正确。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两种性质的革命,一种是旧民主主义性质的,一种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这两种性质的革命的根本问题都不是农民问题。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问题是资产阶级夺取政权,消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也包括把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成为资产阶级剥削剩余价值的对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问题是驱逐帝国主义势、争取民族独立。为了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实现民族独立,要动员农民群众参加革命运动。因为农民人数最多,受帝国主义压迫最深。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由革命性质决定的。不是由参加的人数量决定的。在世界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农民参加人数都是最多的。但是并不因此就改变了革命的性质和根本问题。
在中国革命中,国民党和共产党都反封建。国民党进行北伐战争,消灭封建军阀和封建割据,也解决了一部分农民问题。但是国民党与共产党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反帝。国民党不反帝,而是为帝国主义服务,所以它也不能够真正的反封建,不能够真正去解决农民问题。,相反中国共产党不仅要解决农民问题,首先要“反帝”。“反帝”是革命的核心,“反封建”是革命的基础。二者互为前提、互相作用。如果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的根本问题仅仅是解决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就和李自成的农民起义没有任何差别。不管她是以什么理论为指导,她的实践已经决定了。
在中国革命中,凡是反帝斗争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如武汉收回英国租借、省港大罢工、上海起义、“五卅”运动等直到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在反帝斗争中牺牲的人数最多。历史纪录历历在目。而掌握政权和军权的国民党不反帝,而且怕得要命。所以“不抵抗”,从东北、华北一直退到西南。即使在参加抗战以后,也始终没有一个战略(前有共产党,后有美国援助)。反过来看,抗日战争中,大大小小的汉奸和卖国贼都出自蒋介石的国民党,而且是大面积的、体系性的。一个个的“皇协军”就是国民党的队伍。这是国民党不反帝的必然结果。在这样鲜明的对比下,中国人民所以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不当汉奸的共产党。这也是历史的必然。近年来社会上流传所谓抗日战争救了中国共产党的说法。这是完全不懂得历史和历史规律的认识。客观规律是不可违背的、不可回避的、不可消除的。
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帝斗争的必然性,决定了苏联的支持。这就是毛泽东讲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苏联的支持是偶然性的。不是因为苏联支持中国共产党才反帝。虽然苏联将中国共产党作为她的远东支部,仅仅是当作工具,是为了与美英争夺中国。但是中国共产党在处理与苏联的关系时,坚持反帝原则。为此经常被苏联责怪和干扰。到五十年代,中国共产党批评和反对苏联的大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由此引发了分裂。由于中国共产党反帝,才吸引了许多在国外的科学家回国。这也是历史的必然。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中去认识和理解中苏关系,才是科学的。
中国共产党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是以她的艰苦奋斗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取得自主性和主导性的。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精神和自我精神,使她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爱戴和信仰,也使得大批知识青年和许多“余则成”转向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和主导性和偶然性的统一,是她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中国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现实的根本问题之一。解决农民问题首先要铲除封建政权。不铲除封建政权就不可能解决土地分配问题。由多个帝国主义列强侵占和控制的半殖民地国家,由各帝国主义控制金融和城市交通的国家,封建政权是各个帝国主义竞争和掠夺的政治基础。对此刘少奇曾经说过。中国共产党首先反帝,领导反帝,这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问题,是符合世界历史发展的要求。首先反帝同时反封建,使得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了历史必然性和社会基础性。这种必然性和基础性的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和胜利的根本原因。对于这种必然性和基础性及其统一的认识,集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艰苦的斗争后,提出了推翻“三座大山”的纲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功绩和错误也都是由于对“反帝”和“反封建”的关系的认识偏差上。
从现实来讲,如果忘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规律,忘记了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忘记了历史经验,设计再好的改革开放前景和路线图,也不会真正成功。
科学的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和主导性和偶然性及其统一,是统筹方法。统筹方法是新的历史方法,是三维的历史方法。
成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