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形记
公司有事找某公,发现某公不在,差人打电话。
问:“你在哪了?”
某公答:“在楼下。”
于是等,等,等了一个多小时,某公才上来。
追问:“你不是在楼下吗?”
答:“在我们家楼下。”
又一日,公司有人找某公,某公不在,于是打电话。
人问:“你在哪?”
某公答:“在路上。”
人想,他家离公司并不太远,指时可待矣。
谁知,快吃午饭了也不见某公的魅影,于是再打电话。
问:“你到底在哪了?”
答:“到了。”
半小时以后。
再问:“你到哪了?”
答:“北京。”
后来,公司又有人打电话找某公,他说:“出来了。”人再问:“从哪出来?”一般人会以为他是从家出来,快到公司了,其实他是从公司刚出去,那次他被成功拦截。
职场上总有一些人敢于并善于开小差儿,或来有影,去无踪,或来有踪,去无影。过去,见过有人在桌子上放一个书包,在椅子上挂一件外套,显示:我在。其实,人早已人间蒸发。
现在,衣服和包早就out了,有人打开电脑后,开溜。有人干脆头天就不关,当天就没来,而最top的道具是手机。
公司规定24小时开机,三次电话不通,按自行解职处理。某公已有两次不良记录。这一次,某公又欲走私,于是他把用二百块钱买的二手磨蹭拖拉手机故意扔在桌子上。某公清楚,没有人想要他的手机,所以手机丢不了,而他却可以成功丢失。而且,公司一旦追查,还可以手机忘在桌上为由逃脱。
结果,公司的处理却在他的意料之外——
一、某,开除。
二、某手机,没收。
职场遁形,遁形职场。
每个学生心里都有一颗逃课的种子,每个员工胸中都有一粒脱岗的因子,这有时也怨不得他们,这是只用制度不用文化管理的结果。例如有的公司老板就是遁形高手。他找你,必须“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你找他,肯定“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于是又有了一种与领导如影随形却不是秘书、领导到哪他到哪却不是司机的人。
某女买通老板的秘书和司机,洞悉老板行踪,老板来,她就来;老板在,她就在;老板一开门,她的门就大敞四开。老板不来不在不开的时候,她就闺房深锁红杏出墙了。结果,由于演绎精彩,被老板青睐,把她的职位和原秘书的职位调了个个,这回她seven-eleven了。宣布当天,公司所有员工的午饭,史无前例地不约而同——
捞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