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乳业高速发展的10年,胡朝阳在牧场建设行业做成了隐形冠军;三聚氰胺之后乳业巨头开始加大牧场建设,胡朝阳又开始做牧场的环保设备。
一个新西兰牧场主把几头心爱的奶牛卖到中国,几个月后,他不远万里来到黑龙江双城的一座牛场探望它们。结果让他大惊失色,曾经干干净净、在大草原上悠闲觅食的宝贝,如今已是满身臭粪,卧在狭小的牛栏里动弹不得,他当即含泪给厂长跪下,要以5倍价格买回奶牛。
这是件真事,就发生在并不远的2004年。而这几年来,中国奶牛的生活环境也没有本质的改变。记者曾经参观过几个养牛场,即便好点的牛场,依然在几公里外就闻得到青刍(草料)和牛粪混合的怪味,里面充斥着二氧化碳和氨气。许多恶劣的牧场,恶臭的空气招来大量蚊蝇,传播疫病。牛栏里随处可见牛粪,已经浸没了牛蹄却还未被清理,而毫无办法的奶牛们就踩着粪便,走上卧床,以致在趴下休息时,被粪便污染了乳房,从而容易患上肢蹄疫和乳房炎。还有那些壮观的废水、牛尿,未经处理便冲到牧场外的田间地头,因为其COD、BOD超标而导致土地日益板结。
“这就是中国奶牛业的现状。很多牛场就是破坏环境的元凶,是垃圾工程。”按四方祥隆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朝阳所说,环保达标的牧场寥寥无几。曾经做了6年多养牛场工程建造的胡朝阳见证了中国奶业的发展是如何从落后保守的节奏突然间爆炸式增长,他的四方祥隆受益于中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而其中的隐患又让他这个奶源环节的淘金者担忧不已。“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前提必须是所在行业能良性发展。你看着吧,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很多奶牛场迟早都要整改。而我们必须变在前面。”
四方祥隆2010年营业收入约5亿元,它成长的速度与中国的乳品行业相比并不算快,年均增长率不到30%。它的样本意义在于,作为一个典型的奶源环节参与者,它的成长脉络,反应了整个中国奶源建设的演进过程。
在业内人士眼中,胡朝阳在乳业领域是一个半路出家的“投资商”。他当过兵,转业后给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领导开车,因能写不错的领导讲话稿而颇受赏识,被领导封了个小官。后因领导调任,自己不再受重用而决定辞官下海卖消防器材,却歪打正着发了财。2001年,他从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德发那里听闻了牛场建设这个项目,随即出国考察美国、加拿大、荷兰、德国、丹麦,当胡朝阳看到一个个优质、高效、环保的牧场时,他震惊了。
“一看才知道,我们可做的太多了。”那种激动,就像当年王佳芬初次在法国看到达能的全貌。“欧洲的牧场就是一个漂亮的花园,北京的动物园、公园都比不上。新西兰、澳大利亚的更好,是最天然的大草原放牧形式,相比之下,人家的牛生活在天堂里,中国的奶牛简直生活在地狱里。”而设备的先进性、环保性,也和中国有着天壤之别。“他们2001年的奶牛养殖水平,中国到现在也还需要至少10年才能赶上。”
胡朝阳回国后立刻开始筹备。他的起点很低,仅凭着手中一些国外牛场设备的照片,胡朝阳在原来消防器材的加工厂里,开始“研发”起卧床、饮水器等养牛设备。但在当时落后的环境里,几乎找不到更好的供应商。于是,胡朝阳揽到了第一个业务,给2001年成立的北京达尔曼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加工牛场设备。
不过,由于照片只能看出比例看不出尺寸,胡朝阳研发出的设备需要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修改。在达尔曼身后成长了近3年后,2004年,胡朝阳正式注册了公司,他当时定位公司为“牛场工程商”,还打了个有趣的概念“做牛地产”。意思是要做成牛场建设公司里的“万科”。
那一年,由于达尔曼的董事长刘国民决定不做国家倡导的养殖小区业务,很多项目被四方祥隆拿走。当年四方祥隆的年营业收入达到2000多万,而2005年便跃升至1个亿。到2008年,四方做到3个多亿。在收入结构中,60%是工程建设,30%是牛场设备,10%是设计收入。
在资深乳业专家王丁棉看来,四方祥隆的原始积累有很复杂的因素。“那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的年代,中国整体牧场建设水平都不高。胡朝阳是半路出家,学习能力很强,但在技术和对牧场建设的理解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在方法上,四方祥隆让一些刚大学毕业的人做项目,明显经验不足。”
而这些不足,在2009年之后便逐渐牵制了四方祥隆的发展。胡朝阳也承认,以往为了节约成本,四方祥隆招了很多大学毕业生甚至学历较低的人员,出了不少问题。更重要的是,随着类似的企业越来越多,大家水平差不多,在牛场建设和设计上,四方祥隆并不具备核心竞争力。“我走过的最大弯路,就是一开始把战略定错了。”胡朝阳这样说,“做牧场的时候利润挺高,但后续维修改造的成本非常高,能一点点让我把赚的钱都吐出来。”
认识到弱项后,胡朝阳决定转型。2009年,他开始将公司主业逐渐由工程建造转为销售环保设备。为此,他和荷兰JOZ公司、美国US公司合作,在河北定州建设了亚洲最大的畜牧机械装备生产制造、研发基地,并将与北京首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北省定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建立现代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其实,从2005年开始,胡朝阳就意识到环保设备对于养牛场的重要性。他做起了荷兰JOZ智能化清粪系统和美国US粪污处理设备的总代理。
“例如有名的全自动粪污固液筛分系统,先用刮粪板清理牛粪,再用管道把牛粪推到一个区域,再用泵冲到一个池子里,用我们的固液筛粪系统,把固体液体分离开,降低里面的臭气和氨气。粪便出来后是发红的,不臭,可以直接铺在卧床上。”胡朝阳用手在桌上画着大概的流程图,每次接到环保设备的招标项目,他都要突出这个系统。
加上27%的增值税和13%的进口关税,一套供500头牛使用的进口设备价格高达16万,而建造一个万头牧场要花费一两千万元,这对利润微薄的养牛行业,已经算是“天价”。因此,虽然胡朝阳每年在培训、宣讲、营销上花的精力很大,但销售进口设备最多做到四五千万。“我认为起码应该每年5个亿。”胡朝阳说。
就在胡朝阳苦苦突围之时,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到来了。对于奶源建设的关联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三聚氰胺事件让中国奶牛的规模化养殖加速了10年。”胡朝阳说,“原来98%的奶牛是传统手工挤奶,三聚氰胺之后,98%的奶牛是用机械挤。这是一次重要革命。第二次革命是2009年的饲喂技术革命,传统饲料变为TMR混合饲料。而即将到来的第三个革命,就是环保。”
胡朝阳满心期待地开始快速变革,第一步就是加快进口设备国产化,从而降低价格。2009年3月,胡朝阳飞赴美国,向美国US公司提出合作国产化项目,5月,又飞赴荷兰,和JOZ面谈。不过,这两家公司比胡朝阳想象的谨慎得多,他们研究了近5个月。
“我不着急,我边和他们谈,一边就在定州开建工厂,如果他们不同意,我要不自己干,要不找再别的外国公司合作。那时候想来中国淘金的外国公司太多了。”双管齐下的四方畜牧,最终等到了两家公司的拍板。以US和JOZ技术入股,各占20%股份,四方畜牧占60%股份的方式开始了合作。成立定州四方诚信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投资4亿元建立亚洲最大的环保设备生产、研发基地。
“除了卖产品,我还要在全国建立环保设备的‘4S店’,给客户提供便利的服务,现在我们已经储备了一批服务人员,即将在各地建店。”看来,精明的胡朝阳除了销售环保设备的利润,还看重了持续的维修保养收益。
而这些“4S店”还将支撑着胡朝阳更大的野心。“我们已经开始代理更多的国际公司的环保设备,先做一段时间进口产品的销售,然后转向国产化,并逐渐掌握他们的技术。”一位四方祥隆的内部人士说。而胡朝阳也不避讳地说,“我的思路就是要借力。”
不过,对于胡朝阳的环保蓝图,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还不够深刻和全面,“粪污处理有很多方式,他应该拿出更多的解决方案。”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中国奶业的牧场建设几乎进入了“大跃进”时代。“简直是爆发式增长,行业总项目多了几百倍。”胡朝阳感叹,“但有些是面子工程,是做给政府看的,根本不环保。”面对这种项目,胡朝阳自称“坚决不做,做了会影响声誉。”然而,这些项目依然在不断上马。业内人士不无担忧地表示,“大跃进的背后,环保问题日趋严重,疫病传播等风险正在加大。”
而这,或许将成为胡朝阳和他的环保设备一次更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