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与创投共赢之道(2):创投青睐哪些企业


     企业发展要素众多,创投进行投资决策前,需要对企业深入了解,最主要是对企业的“人、技术、市场”进行深入考察与评估。简而言之,人就是指创始人和管理团队,主要看领导能力、创业精神和对所从事领域的专注程度;技术要有独到之处,有发展空间;市场方面是指企业好的商业赢利模式和未来成长的规模与速度。

那么,创投青睐哪些企业呢?
一、创投眼中的理想企业
1、高增长行业里领先企业
为了防范不能规模化经营的市场风险,创投一般会选择市场容量大、高增长的行业,通过市场容量、行业增长率以及行业集中度等指标判断市场吸引力。其中的商业逻辑表现为:一个增长率高而并不存在强大主导公司的市场,是最为容易培育出卓越企业的领域,可在其中获得投资的成功;增长率低而集中程度低的市场可能易于进入,但企业要获利却会显得困难,竞争将破坏行业投资价值;增长率高但已存在强大行业领导公司的市场,企业成长将面临原有行业领导企业的打压,但企业有切实可行的产品(服务)创新、业务模式创新,仍可能在严酷的行业竞争环境中成长起来,获取创投的认可;增长率低且存在强大主导公司的市场是四种市场中吸引力最小的一个——新培育出成功的企业几率较低,除非有独特因素,否则,这领域中的初创企业难以引起创投的兴趣。
为了在高增长行业发现有投资价值的企业,创投一般先考察那些目前在行业中业务销售额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市场占有率高,比竞争者有优势。尽管用反映企业过去成长的速度来判别公司是否有投资价值不大科学,但这是最为简单、容易识别的量化指标,犹如一个人给别人的第一印象——身材外貌。
2、比行业企业更为出色的财务表现
单凭销售额、业务增长率,还不能完全判断企业过去的表现——企业的不同阶段,阶段性追求目标有所不同,需要用不同的指标去衡量。从企业的价值评估角度来看,对于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企业都以增加企业价值作为长期目标,以自由现金流量折现评估公司投资价值,能更合理地评价企业业绩,有效识别了企业的短视行为:自由现金流量不仅考虑企业过去的获现能力,还考虑企业未来营运的变化,把企业未来创现能力纳入考核中,更具有发展的眼光。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处于亏损阶段,但企业价值评估值却很大的原因(如京东还处于亏损阶段,但最近公司估值已经达到100亿美元)
因此,企业也应该运用自由现金流量指标管理公司绩效表现,促使企业更注重包括销售利润、投资等影响自由现金流量的因素组合,使经营活动服务于企业战略与资本决策,推动企业将管理决策集中于价值驱动因素方面,最大限度实现其价值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创投考察企业的财务表现,不但考察企业自身的财务表现,也会将财务指标与行业平均作比较——成功的增长,业务量和股东回报增长速度都大于行业平均。
3、富有创业精神的创始人和高素质的管理团队
“人会改变企业一切”,尽管这句话有点夸张,但是,企业的管理团队与技术团队对公司发展影响巨大,特别是企业发展还未定型的时候,企业中的一两个人就会决定企业成败。很多创投在投初创型企业的时候,都会感触“投企业,就是投人”。因此,创投面对创业者,通常会问:“你有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吗?”,更多的时候,创投在默默地感受创始人是否具有以下的特质:
——执着但不固执
——善于制定雄心勃勃而切合实际的目标
—— 能真诚与员工和投资者沟通成长战略
——针对市场与能力规划,设计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机制
——能时常警惕外界变化快速提出应对措施,富有变革与创新的勇气
——真诚而勇于面对现实
对于成长期企业,除了考察创始人,管理团队也是选择项目时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创投眼中的优秀管理团队:
 ——综合素质高,善于经营管理
 ——诚信度高,代表广大股东利益
——具有艰苦创业、执着向上、锲而不舍精神
 ——团队有共同的理念,相互信任与合作
4、不存在发展的硬伤
尽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持续进行业务和组织变革,完善管制体系,但从创投的投资能否顺利获利退出的角度,创投机构希望企业在以下的几个方面上不要存在硬伤:
  •                股权结构:股权不规范、股权结构瑕疵、股权结构复杂、股权有争议都有可能对企业IPO、公司治理带来不确定因素,影响到公司发展和投资退出。特别是今年发生了真功夫等企业创始人股权纷争事件,更使创投对股权结构的提高了重视程度。
  •                关联交易:企业缺乏独立性,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有较多的关联交易。关联交易过于密切,使公司的收入有重大依赖,不但影响到企业未来IPO的审批过会,也使创投难以感觉到公司业绩的透明度,创投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               主营业务:主营业务不突出,业务缺乏成长性、成长性不足、持续盈利能力不稳定;业绩波动大,对税收优惠、资产出售等非经常性收益的依赖比较严重。这是一般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优秀企业与一般企业的本质区别,创投就是希望找到成长性好的企业。
  •               财务规范:财务管理规范,没有较大的纳税问题。
  •               知识产权:技术有不确定性,知识产权有争议,降低了公司的无形资产价值;如果知识产权有重大争议,也会影响到公司IPO。因此,创投对科技型企业的投资也会关注到公司的知识产权。
二、企业获取投资资金的关键
企业的成长速度反映企业过去的绩效,是较容易判断的要素;过去成功不等于未来成功,企业的成长质量以及成长潜力如何,是较难判断的因素,但这是优秀创投企业最为关注的要素。可以说,企业的成长空间与潜力是融资的关键因素。无论是人、技术还是商业模式,这些要素,最后必将反映在企业的成长性上,“企业获得资金不难,企业持续成长才不容易!”
企业如何实现高质量的成长?
1、确定清晰的发展路径
成功增长的企业,非常了解他们的行业、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在行业变化当中创造价值,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调整市场、产品组合,通过变革、整合资源、创新,谋求企业成长。也就是说,成功增长的企业,需要不断鉴别与选择机会,发掘新的市场机会,设定超乎寻常的目标和价值观,并逐渐将其变为现实。
1:企业价值增长的三个途径
因此,企业要想获得创投的资金,必须清晰地告诉创投,资金是如何驱动企业成长的呢?
2、不断调整产品(服务)组合
由于市场环境变化快,高成长企业采取以客户导向的发展观,以开放的心态,贴近市场,不断地调整产品与服务组合。这些高成长企业,了解公司的能力局限,视公司成长为不断挖掘未使用能力的过程,根据机会的吸引力、与公司能力的契合度,积极管理业务与服务组合。尽管业务与服务组合不断调整,但高成长企业也有一个特点——不轻易偏离核心,因而,他们不缺专注。
3、打造独特的竞争模式
尽管这些高成长的企业已对行业发展趋势有清晰的认识,但他们也需要打造独特的竞争模式,将“认识”转化为“成长成果”:
——通过对客户、市场的洞察,提出产品(服务)新价值;
——重新审视行业价值网,构建具行业特色的商业伙伴关系;
——影响环境,从而改变竞争。
4、不断补充公司成长所需的动力
为了实现商业计划,成功增长的企业需要不断为公司的成长补充动力,如:设定具有强有力而又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使得企业的员工具有开拓性和企业家精神;根据组织成长特性,不断变革公司运作体系,在各运作单位之间形成协同效应等。
案例
1. 看中“人、技术、市场”:百度
如果百度的初始投资人投资百度,主要是看好百度的两位创始人以及他们达到的技术水平(搜索引擎世界排名前三的专家),那么,在百度第二次融资中,DFG与IDG投资百度, 是看中李彦宏的创业家精神:他们发现创始人李彦宏非常关注去找“比自己强”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组建最好的管理团队;百度仅用4个半月,比原预计提前1个半月就做出了当时全球领先的中文搜索引擎。
2. 看中快速发展的经营业绩和潜力:京东商城
DST 3月份看中京东快速发展的业绩,向京东商城投资5亿美元占5%股份。自2004年上线以来,京东连续6年保持超过200%的增长,预计2011年销售额将达到 240亿~260亿元人民币,约为去年销售额(102亿元)的两倍。而刘强东的目标是“在5年内年交易额超千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