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学生权益和逼死教授的大学不是世界一流大学——评韩国名校4名学生和1名教授自杀


     《新民周刊》报道(http://news.sina.com.cn/w/sd/2011-05-11/114222444582.shtml),今年前三个月内,韩国最著名的理工科大学KAIST(韩国科学技术院)接连发生四起大学生和一名教授自杀事件,震动了整个韩国。他们死因尽管各不相同,但韩国舆论却众口一词地将数名大学生的死归咎于该校校长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其核心是过度竞争和学业压力大。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经济发展很快,号称亚洲四小龙之一。但韩国教育却没有取得与经济成就相匹配的地位。韩国无人问津自然科学诺贝尔奖,国际大学排名韩国大学很少能进入前100名。 KAIST是韩国最著名的研究型大学,不仅国家财政重点扶持,而且集中了每年韩国高考理工科各地市的状元。但即使就是这样的顶尖级的大学,在国际大学排名中仍默默无闻。为提升KAIST在国际大学排名中的地位,韩国政府积极支持KAIST朝国际化、先进化方向改革。2006年7月起,KAIST聘请了自高中就在美国留学、在美国麻省理工获得博士学位的徐南杓教授回国任校长。徐曾任过麻省理工机械系主任和美国科学财团副总裁,这样的资历说明,徐有学术专长,对教学和管理也很有经验。徐以美国MIT作为韩国KAIST改革蓝本。制订了“将KAIST培养为世界顶级大学”的目标。新官上任三把火,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主要措施归纳有:  其一,强化学生英语水平。除了韩国历史和韩国语外,所有课程实行全英语授课。.....其三,学费等级缴纳制。KAIST是国立大学,由国家财政全额拨款,学生在校四年本可以享受全额奖学金,不用交学费。对此徐南杓认为,“无偿教育”导致学生的成绩下降,造成学生怠慢学业。徐出任校长后,规定如果学生的平均学分达不到3.0分(满分为4.3分),或者未能按时完成学业,在校期间超过9学期以上,必须交纳部分学费。在最坏的情况下,成绩不达标的学生每学期最多将支付75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4.5万元)的高额学费。......其四,严进严出。韩国大学与我国情况极为类似:严进宽出。学生为考入名牌大学竞争异常激烈。但只要进去了,极少有毕不了业的。徐南杓掌校后,规定KAIST学生考试不及格经补考后仍有三门课未过关,就要令其退学。......其五,加强教授任期审查,旨在打破教授铁饭碗,终身制。 应该承认,徐南杓改革推行以来,确实为KAIST带来了新气象和明显的进步。KAIST在英国《泰晤士报》和大学评价机构QS2009年10月公布的世界大学排名中,名列工学和信息技术领域(IT)世界第21名,取得韩国大学在国际排名的最好成绩。2010年,KAIST的专利申请件数也是733件,在韩国大学中最多。但是徐南杓校长的上述改革措施带来的副作用也是很大的。四名大学生和一名教授接连自杀就是明证。舆论认为,竞争激烈的学校氛围是最近大学生自杀接连不断的原因。有媒体批评,徐校长为了他的“世界第一”的目标,把学生当成学习机器,“过分重视学业一边倒的‘精英教育’,而在人性教育方面明显不足。”

     看到这个报道,我认为,这个南朝鲜的例子给我们的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其实,南朝鲜政府对于KAIST大学的做法,是一个典型的功利主义做法,与其说是徐校长把学生当做机器,把教授当做工具,不如说是,南朝鲜政府把大学当做资本,把校长当做傀儡的结果。他们完全忽视了大学应该以学生为本,应该兼容并包,自由民主的精神。其实,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虽然徐校长的改革措施很多,但是,逼死学生的主要就是不让毕业,而逼死教授的就是打破铁饭碗。我完全同意,美国的MIT可能就是这么操作的,但是,正如我的一位领导和朋友所说的,美国的经验不一定适用于亚洲,美国人可以理解的民主,在亚洲就可能造成混乱和不稳定。同样的,美国可以不让学生毕业,因为大家普遍可以接受,这并没什么,而在亚洲学生不能毕业,则是致命的,是人生的失败,是没有出路的,是会被归入另册的。大家可以设想一下,一位没能毕业的北京大学学生和一位有毕业证的苏州大学学生去求职,在大多数领导心目中,会选择哪一个呢?不仅如此,由于我们要求严格,大多数学生的成绩都没有很多90分以上的优秀成绩,而相反很多医学专科学校的学生成绩单全是90多分,哪个又更好看呢?这是亚洲文化的特点,是我们无可回避的。而美国可以打破教授的铁饭碗,因为美国大学很多,竞争激烈,而且教授的饭碗也不是随便可以打的,因为一旦打破终身教授的铁饭碗,不仅要支付高昂的赔偿,还要承受失去人才的压力,毕竟口碑坏了,没有人愿意去了。只有那些追求高风险收益的人才会去,久而久之,自然大学就会没落的。大家都明白这些道理,所以,美国的教授铁饭碗没了,也不会紧张,因为大学会给其补偿,自己也可以找到出路。但是,在亚洲这就难了,因为教授都是很敬业的,本身交流就可能有限,而且亚洲教育不如美国发达和正规,还是以国有公立大学为主体,而含金量高的私立大学又都盯着国外大学的教授,所以,一旦被打破饭碗,生计就难以维持。这不是个性脆弱,可以完全解释的。

     当然,南朝鲜的大学悲剧最终还是由于大学的排名引起的,我们的校长都非常关注大学的科研排名,但是,却很少关注大学教师们的收入排名和福利排名,也不关注学生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排名。他们宁愿花上成千万甚至上亿的钱,去追求SCI的分数,却不愿意花同样的钱来解决教师的住房和福利,或者学生的伙食和住宿等问题。这与大学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学生和教师是大学的主体,大学的一切都是他们创造的,有他们的存在,大学才是大学,而当今我们的个别所谓一流大学却没有考虑自己的学生还在担心食堂的菜价,没有考虑自己的老师还在担心住房的价格;在他们的计划中,只有明年要得到多少经费,发表多少篇SCI,却没有明年教师的工资要有多高,学生的学习条件要有哪些改善?这个原因不在校长和学校的管理者,而在于有关部门的指引与考核。南朝鲜的大学悲剧就是最好的例子,因为其政府要大学争排名,出诺奖,搞面子工程,所以,才会请来把学生当机器,把教授当工具的校长,所以,大学才不会顾及师生的死活。但这样的大学和校长,只能把大学带入死胡同,最终承担失败后果的还是南朝鲜政府自己。这可能也是其对于我国个别建设一流大学的大学领导人可以借鉴的经验与教训吧。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  王月丹  博士

     于学院路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