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对决广电专家:付费电视有戏吗?


神秘客PK罗小布:付费电视VS免费电视

来源:中广互联独家  作者:熊飞  发布时间:2011-05-10 10:30
 

  5月5日,中广互联上线1000天,歌华有线市场运营总监罗小布在中广微博独家开通微博。5月7日,周六,一位网名为“广电爆料”的网友突然向罗小布发难,就罗总的“付费电视没戏论”发起挑战,众多网友参与论战,一时火花四溅,精彩纷呈。

  当天的辩论,一向在演讲中以犀利缜密著称的罗小布竟似并未讨得半分便宜。5月8日,周日,罗小布继续上线,可惜“广电爆料”并未登场,多位网友与罗总继续的交流抽丝剥茧,颇有见地。直到罗总下线之后,广电爆料才姗姗来迟,打扫战场。

  硝烟散尽之后,中广互联特将这场论战经过及相关观点整理如下,对于付费电视的发展或许能够带来些有益的启发。

 



  论战起源:无心插柳之举

  付费电视论战起源实在属于“无心插柳”,2011年5月5日,歌华有线市场运营总监罗小布在中广微博独家开通微博,开博即言:“作为歌华市场运营总监,我殷切希望各位对歌华交互电视提意见!我们一定会虚心接受,并改正!”

  中广微博用户丁元庆随即向罗总提问:“罗总,网站方面如搜狐视频除了大量免费影视节目,还推出付费频道(实际上是按次付费);我们有线运营商在视频产品矩阵上,分为数字电视基本节目、高清节目、付费频道、VOD,在策略、定价、布局和营销上如何体现出我们的优势?”

  罗小布答道:“首先,从互联网视频业务一开始,经营者就梦想付费,几十年的历史证明根本不成立;其次,电影和电视剧具有档期性,美国是200天左右,中国只有6天,在档期内付费,档期后带广告,或到农村播放;第三,付费可以促销免费;最后,付费毕竟经营者的梦想,不死心呀;不过再试,也不会成立,但可以价值再利用!”

  当然,罗小布先生还是回到了本行,他指出:“广电的优势就是广播电视节目源,不谈上星卫视。仅目前的付费广播电视节目,每天更新量就是300小时以上。在交互电视时代商业模式非常简单,1)将广播节目变成独立的点播节目源;2)对节目源重新分类;3)更新按周进行;4)给百姓选择《付费》或《免费》;5)免费中带上广告,即前20秒不能快进!”

  罗总的回答应该说非常真诚,但是其“付费电视没戏论”还是被中广微博用户“广电爆料”抓住不放,其言辞锋芒毕露:“罗总的付费电视没戏论对有线乃至整个视频行业都极其有害!美国有线及Hulu,Netflix的经验充分证明付费视频可行性,就算我国内容还很一般的付费频道,在一些地方卖的还可以。付费没戏论,一定要抵制!”

  中广微博广大用户就罗小布先生这一观点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以下为中广互联为大家整理归纳的“论战实录”。(注:鉴于微博的随意性,中广互联在不失原意的前提下对一些微博用语进行了编排以利于大家阅览)

 



  付费电视有戏还是没戏?

  罗小布:往事不堪回首

  罗小布首先根据自身的历史运营经验回应道:“我真的希望付费电视有戏,这种‘抢钱’的生意是最好做的。问题是抢不到,抢到的一点点钱连机顶盒基本折旧都不够!最要命的是获得一个‘抢劫犯’的名声,将来不好做人。可以这样讲,最开始进行抢钱生意的就是我本人,当年一口气发展了8万户,回头一看,实在不行!才金盆洗手。”
  
  其随后更新微博给出支撑:“根据我2006年掌握的基本数据1,中国开路的电视价格,平均每小时是0.014~0.034分钱。2,没有广告的价值仅仅比带广告的高出1.75倍(美国的研究)。3,世界发达国家电视消费能力一直维持在人均GDP的1.2%左右。4,节目品质的更新率需要保持在25%才有吸引力。5,同一节目的重复周期是5个月(根据记忆遗忘曲线)。

  罗小布再一次更新微博支撑自己观点:“根据我在2004年上海做的付费实证来说明,现在全国大规模实证的结果与我当年的实证差不多,付费电视用户超过不了3%,通常都在1%左右。请您再算一下数字化后每个频点的折旧是多少?可以不包括头端和网络优化与改造费用。结果将是折旧的一半都达不到,意味着只要是做付费电视就如同吃鸦片自杀!”

  他指出,高尔夫频道播出全年高尔夫比赛实况;欧洲足球频道转播英超实况等。现在的情况是:欧洲足球频道已经成为烈士、高尔夫频道已经奄奄一息了!因为世界付费电视只有两个成立,一个是肉情,一个博彩;体育付费是体育博彩的副产品!

  罗小布直言不讳的说到:“现实非常残酷!说实话,老百姓现在连免费都看不过来,有谁还去看付费!一个简单的方法是问我们自己愿意付费吗?如果IPTV和网络视频真的大搞付费,广电肯定欢迎,因为我们会被他们救了!任何竞争的本质只有两点:一是差异或有特色。二是便宜!”



  辩方:朝阳无限好

  中广微博的大量用户则与罗总针锋相对过招,证明付费电视是有市场前景的。

  广电爆料对罗小布的底细似乎了若指掌:“罗总:您说的当年一口气发展了8万户,是指当年您在东方有线时开办付费电视吧?当时诺基亚的盒子3000多吧,节目主要是SiTV?内容、机顶盒价格、运营能力等综合因素,造成了您的错觉。尤其是运营能力,您有运营理念,但整个团队要想有过得去的运营经验,绝非易事。并非付费模式行不通,其他原因而已。”接下来的论战变得完全针锋相对。

  广电爆料:Netflix的付费用户已有2200多万了,今年前三个月就增加了300多万,付费并非不可行!


  罗小布:一件事情需要澄清一下:美国租赁界转型与付费电视是两回事,不可混为一谈!
  
  广电爆料:严重错误!我赞同中广互联曾总的观点,现在已是一个大视频市场的概念,有线、IPTV、互联网电视、网络视频,都将在一个平台上竞争,因为服务已经越来越同质化了。那么对于Netflix,虽然原来做录像带租赁起家,现在转型网络视频,但其核心是什么?是用户为视频内容而付费!这难道不是付费电视吗?


  罗小布:当今的世界只有一个有能力,这个人的名字叫“老百姓”
  
  广电爆料:您说的这个叫真理。我完全赞同。老百姓并非免费就好,老百姓要的是体验。看一场电影几十块上百块钱,抵得上看你歌华半年收视费,为的是体验!再有,互联网时代,简单的内容组织确实没有吸引力了,就像现在的有线电视,但通过SNS进行传播,通过社交电视边看边交流,体验就卖出钱来了,不是吗?

  名为“平行”的网友也认为:“免费的都看不过来有点异议,老年人如果子女关心会不会对老年健康保健类的节目买单?中年人我觉得肯定对自己感兴趣的节目买单,最差也会对子女教育频道买单,年轻人其实是最大的消费群体,影视动漫音乐体育这都是卖点,关键是节目要精品!同质化的东西是没人买单!节目质量对运营的影响不容小窥。”

  中广微博也不乏“算术高手”,“荆无命”认为根据罗总的说法,中国付费电视市场还有260亿的市场空间:“按罗总说法,世界发达国家电视消费能力一直维持在人均GDP的1.2%左右,我国去年人均GDP为29524元,那么月均电视消费为29.52元;而去年整个有线收入506亿,其中向用户收的收视费收入估计也就400亿不到,有线用户为18730万,用户月均消费仅为17.8元。那么,付费电视每年还有260亿的市场!”

  殷建勇则直接抛出付费电视的运营数据:“2009年在7000万数字电视用户里发展了600万付费频道订户,收入26亿。2010年在9000万用户里发展订户1000万,收入近50亿。全国付费频道订购率平均确在1~3%,这还是运营商粗放经营的结果,只在屈指可数的营业厅内等客上门,用户有冲动需求也无法办理,很少能打通的客服电话,再对比移动电信联通在各类套餐和新业务营销上下的功夫,潜力可将订购率整体提高到20%,个别公司已做到70%。”

 

  争论与理性

  这场关于付费与免费的论战断断续续,连续到了5月6日。争论归争论,其中不乏理性思考。殷建勇认为有线付费频道的背后是一亿拥有真实固定有消费需求和支付能力的数字电视用户,互联网视频号称3亿用户,但是人是谁?在哪里?而这正是有线电视的优势所在。

  舒袖飞扬献言:“国内付费电视的发展快十年了,如何突围,内容往往是焦点。在现有价值传递体制下,网络公司目前大多数仅能支持以频道形式出现的付费电视,包括点播也要包月。因此,在面对广泛享受着2.0互联网业务乐趣的人们时,加强业务支撑所需信息系统的完善,和优化、丰富内容同样重要。”

  中广互联CEO曾会明认为需要改变电视市场不合理的历史格局:“美国有线是向电视台交钱而非像中国那样向电视台收落地费,但这笔版权费实际转嫁到用户身上,因此美国有线的收费较高,同时也养成了付费习惯。中国电视长期公益性培养了用户免费习惯,加之盗版光碟和初期网络视频的混乱,因此付费难度甚大。但近一年多视频产业规则快速变化,应该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良机!”

  殷建勇也认为,该免费的在收费,该收费的却在免费,数字电视公共广播与专业频道之纠结不断。不是用户没需求,也不是用户没有支付能力;没有不好的产品,只有不好的推销员。是运营商不给力,缺乏在所有用户中找出20%的用户的能力,还停留在过去等客上门的观念。要是内容给力了,睡着觉就把钱挣了。

  中广互联CEO曾会明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果平均每个频道收入有三四千万,按541分,每个频道1500万,至少有50个频道可盈利,应能做出更好的节目。但现在弈坛春秋、天元围棋,经常还是96年的比赛呢?” 平行也指出现在不少付费的电视节目不给力。

  舒袖飞扬认为可能是数据不精确的原因,因为很多网络公司对付费频道是保底分成的,从实际用户角度来看,户均433元/年,可能没那么多。殷建勇则认为在付费频道的成本太高,现在一个频道光上星的费用就几百万,还得谈落地,还有中数文广北广四大平台的雁过拨毛,实际上收入不到二三千万难盈利。

 



  罗小布的生意经

  值得介绍的是,罗小布先生在中广微博中贡献了很多的“赚钱秘笈”。

  免费不等于不赚钱

  罗小布指出:“免费的核心有两点,一是线上广告;二是想办法实物化,电子商务只是实物化一种(线下经济);还有其他,例如,苹果的软件相对于软件的应用是实物化,游戏的工具相对于免费的游戏是实物化。方式非常多。中广互联的线下会议,也是实物化的一种。现今的互联网已经证明了四个一切,一切皆媒体(人气),一切皆内容(吸引力),一切皆免费(欺骗),一切皆广告或电子商务(目的)”

  罗小布总结道:“免费是一种常态的经济形态,与付费作为经济形态一样,同样比较收益的大小!免费好了收益巨大!”这也得到了部分网友支持,丁元庆认为,基础节目一定要免费,靠用户量的规模效应来获得基础的ARPU收入;付费节目可以尝试着运营,靠受众的个性偏好的长尾效应来获得微利的收入。说白了,免费节目是我们养家糊口的钱,付费节目是挣得零花钱。”

  针对有博友指出罗总的“免费经济学”受《免费》一书影响甚大的看法,罗总直言:“我的观点比《免费》早三年。”

  老百姓第一大

  罗小布认为自己并不是反对大家继续尝试付费,也真诚的希望大家能够付费成功!他说他只是想告诉大家,一旦这条路走不通或者走不下去了,还有路可走!

  罗小布认为要考虑中国电视市场是垄断的,而垄断是有代价的,必须有交换,百姓和社会才能答应。260亿的交换实在太少,百姓不满意!如果没有这个因素,中国的付费电视市场甚至远不止260亿。

  他指出,在免费频道已经很多的情况下,付费频道在老百姓看来是运营商在抢钱(这个负面形象是以政府为受体的),而运营商却连基本的折旧费都收不回来,双方都不满意。在老百姓是运营商衣食父母的情况下,要从老百姓角度出发去考虑挣钱的问题。

  专业频道已有出路

  罗小布爆料道:“我们已经为所有专业频道找到了出路,但不是简单的免费,也不是简单的付费,而是让百姓选择!”

  有中广微博网友猜测其操作模式可能是在内容制作过中收取赞助费和植入广告费,这个对频道商的要求很高,但运营商是否收取专业频道的落地费还不得而知。也有人认为是定向广告,让客户自己选择是收看喜欢的广告来换取免费授收看,或是直接付费收看。

  殷建勇调侃道,希望专业频道能多学电视台,以赞助和广告为主要收入,更希望罗小布多跟电视台、专业频道收落地费,然后把十八块钱免了,真正的免费电视也就来了。

 



  结语:能量守恒定律?

  广电爆料提出的“免费还是付费,并无绝对的可行还是不可行,财富也遵守能量守恒定律”得到了中广互联CEO曾会明的响应,他认为应从产业链价值关系及交易结构合理性来分析,有时间好好分析一下节目制作机构、电视台、广告公司、广告主、有线网络、用户等各个环节的投入与回报的合理性,看看交易结构是否合理,或许能够找到一个相对合理的答案。之前中广互联也提出有线、IPTV、互联网电视、网络视频的“大视频市场”概念,在“多屏合一”、“一源多屏”的格局下研究视频行业的产业链与价值体系就非常必要。

 



  悬念:“广电爆料”是谁?

  中广互联本来计划发起“挑战罗小布”的活动为中广微博上线“炒作”,未曾想第二天即自发地上演了这场论战,中广互联也乐得借此机会“添油加醋”。而论战发起者“广电爆料”可谓一战成名,截至5月10日上午,其在中广微博一周影响榜排名首位。

  “广电爆料”的真实身份还不得而知,他经常披露一些业内传闻,虽然在新浪微博和中广微博的粉丝并不算多,但已引起了不少业内人士私下纷纷猜测。

  中广微博也正好借此炒作一把,保留这份神秘。微博中还不乏一些业界高手,预计随着下周启动每天热点话题的讨论,更多的草根名博将纷纷登台。

  更多话题争讨,欢迎登陆中广微博!weibo.sarft.net 

 

欢迎关注广电行业的朋友们加入中广微博(http://t.cn/hrt9CJ)。中广微博致力于打造广电及三网融合领域的行业垂直微博,话题及人群更加集中,用新浪微博账号可直接登录。愿意公开的话题,可实现在新浪微博与中广微博两微博的一键双发,需要在圈子里私密交流的话题,也可只在中广微博里内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