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装、模特及设计师的潮流冲撞
在这个动不动就要讲风格的时代,在这个动不动就要讲元素满天飞的时代,在这个动不动就要讲策划的时代,设计便成了这一切进步与结果至关重要的主导。就时装而言,它永远没有一个出局的界定,有人热衷上世纪20年代的衣着方式,有人热衷上世纪50年代的红色与军人潮流,有人热衷上世纪80年代的自由与奔放。而上世纪末至今,可谓时光穿梭,各有各的所爱,各有各的向往,各有各的自行设计,谁都不服谁,谁都在紧跟着时尚与潮流。爱怎么穿,谁都无法阻挡。单从今年春季的时装秀场之展示来看,那一股宽版西装、阔脚裤、高腰曲线之搭配潮流,正沿袭着上世纪70年代最经典、流行的时尚元素。真的是模特的有意制造,还是设计师的有意推崇?抑或是他们才思枯竭,不得不急炒冷饭?这一切恰恰又与巴黎时装周的流行趋势极为吻合,为什么会是国际性的集体复古潮呢?是否与现今的电视电影一样,都要有自己的思想,又都深陷于从前的那种思维,翻拍再翻拍,尽管有无数说词,既要有全新而丰富的时代内容,又要超越原来的那种模糊视角。其实那一个时代的印痕,不能没有属于那一个时代最为完美的艺术真实与理想追求。所以说他们是复古也好,说他们是动情于那一个时代最为美好的回忆与再一次的冲撞也好,最终是希望能够制造出另一种流行趋势与时尚。因为流经世态的美好,总会有人去把他们打捞上岸的。
模特就是这一个又一个流行时尚的展演者,他们的神情,他们的身姿,他们无论是多么传统与夸张的表达,激情于世的就是希望能够改变,就是希望能够引起共鸣,就是希望最终被全世界认可。每一次的时装秀场,因为脚下的厚底鞋、粗跟鞋以及尖锥高跟鞋让她们总会有一个狼狈地摔倒。但这不打紧,偏偏又成就了人们对这一举动的关注,时尚哗然,模特就有意无意地达到了一摔成名的效果。恨天高不也成了时尚、时代、时装的助推器吗?这是商家的有意制造?还是设计师们的创作灵感。设计师们为什么从5厘米到10厘米再到20厘米以至更高的鞋垫去挑战模特们的生理极限?身材与飘逸,崇高与玉树临风,烂漫的袭袭热浪与无边的风情就真的是这个时装界的追逐么?一定如此,也只有如此才能构筑经久不息的潮流。难怪也有模特放言,宁愿摔断腿也不能没有恨天高的风雅之情。是时装造就了模特?还是模特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潮流?还是设计师的才华与灵感在飞?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制造了万千依怀的时装选择,进而蔓延于四季的轮番寻找与更替,就象一年24个节气,就象重复于圆周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谁都担保不了哪一刻指向不会发生奇迹。时装做到了,模特做到了,设计师做到了。其实真正的潮流不算什么,重要的是有人敢于去挑战,有人敢于去冲撞,一切泛泛之美就会细化成每一个人对生活的悉心关注。
再说远一点,我们的美食亦都如此,我们行迹江湖感应日月星辰与春夏秋冬都是如此。这无数的具象与抽象我们都在一一随着众多人们的步伐行进,或许我们每一个个体都充当着我们这一个时代的模特,进而不断地充盈着设计师的想象与期望。潮流不在世界,潮流只留在我们的心里。顺之而来的就是我们栖居最长时间的住所,当初人类从树居到洞居到茅舍到砖房到今天的高楼大厦,是人们在改造环境,是环境加快了人类最远梦想的到来。
在被今人称之为有房才有家的传统影响下,无论农村、城镇,还是大都市,家及家居与家饰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走往任何一个地方,房子便成为我们眼睛里最真实的风景。尽管我们是有还是没有房子,这都是让人激动的。那么家居之下的家装便开始越来越富有时代的气息。它们不是模特,但是主人们无不在提升它们的形象与最为直观的应用与享受。而今的陶瓷、石材等等家装建材都在无不得以充分运用。前些年,因为生活的局限,一个家就无法重视设计、艺术、文化、功能及其更多的内涵与外延的相容相生。
今天的建材选用,恐怕不亚于时装的深远影响,它们是需要设计的,他们是需要有整体的整合协调的。诸如对整体空间的映衬与表达,诸如对材质的协调运用与全方位的布局提升等等,当然不是从前的那种一个调儿的铺成排列了。他们更多的接纳并融于大自然的新款时尚与全能配套,进而创造出多维的艺术与人生极尽的享受。这或许是一种潮流,这或许是一种对复古时尚的挑战与冲撞。无论如何,未来不是用简单的思想可以总结的,而是在不断地引领更为有人性的关怀与人生的追求。因此,一切时尚与潮流是永远不可能排斥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