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领导的革命
沈东子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1950)只活了47岁,却无比精准地预言了三十多年后,也即1984年人类社会的某种结构——说穿了也就是后极权结构,让人不得不相信,无论历史走入怎样的迷途,总会有佼佼者站出来将真相告诉世人。奥威尔是个笔名,真名叫埃里克·布莱尔,与那个支持小布什打伊拉克的英国前首相同姓,不过两人并无血缘关系。奥威尔所属的这个布莱尔家族主要在海外发展,他生于印度的比哈尔邦,戏称自己的家庭出身是“下中农”。好在他尚在襁褓就随妈妈回英国,后来进伊顿公学,有幸聆听赫胥黎的孙子小赫胥黎授课,这个小赫胥黎也相当了得,后来写出长篇小说《美丽新世界》,是英国现代文坛上的一位重量级作家。
奥威尔后来去过世界许多地方,包括缅甸和新加坡,并参与了西班牙内战,这场战争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不少文化人加入国际纵队前来增援共和政府,包括海明威、马尔罗。奥威尔到达前线后,因个头高挑鹤立鸡群,屡次被战友警告,要他别在战壕里探头探脑的,以免被冷枪击中,可子弹怎能阻止作家的好奇心呢,他还是忍不住时常抬头张望,终于有一次被对面狙击手逮住,一枪打中他的脖子。幸运的是子弹没伤到动脉血管,他保住了性命,但损伤了气管,造成他终生发音困难,每次说话都瓮声瓮气的。
共和政府失败后,奥威尔拖着受伤的身体和受伤的心回到英国,莫洛托夫与里宾特洛甫签署的苏德协议更让他万念俱灰,他躲到伦敦郊外的农场一边种土豆,一边思考人类的未来,开始写一本前无古人的寓言《动物庄园》,这本书叙述了一场由猪领导的革命,猪为了反抗人的残酷剥削,合力将人赶走,但后来猪自己又成为更残暴的剥削者,比人残暴多了。书稿强烈讽刺了斯大林的专制统治,在二战结束的1945年面世,被认为是东西方冷战的开始。
不要以为奥威尔的能量就此全部释放了,他的身体是虚弱的,但内心正聚集更为强大的力量,在此后的四年里,他一直潜心创作一部更睿智的书,这次不是寓言,是一本真正的长篇小说,一本将政治与文学全面融合的新著,它描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老大哥,还有他那些无处不在的小耳目,任何人想反抗他都会被无情消灭,直到九九归一,所有人心甘情愿进入乌托邦世界,这本书叫《1984》,1949年出版。
1949年描写的1984年,得到了准确印证,苏联的解体也与作家的预测相吻合,如今的后极权统治也只剩下北朝鲜等几块活化石。小赫胥黎认为,对人类未来社会的预测,《1984》超过了《美丽新世界》,当年的学生超过了老师,他为此感到欣慰。1949年10月奥威尔与一位红颜粉丝在医院病房举行婚礼,这是他的第二次婚姻。三个月后他死于肺出血,根据他的遗愿,无论死在哪里都葬在距去世地最近的教堂墓地里,墓碑署名埃里克·布莱尔。碑文没有任何一处提到乔治·奥威尔这个笔名,似乎这个名字与他个人无关,属于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