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东方的算命与西方的心理咨询
王一博于2010年7月3日贵阳新添寨
东方的算命与西方的心理咨询是两种不同的文明,但确有相同的功效,就是安慰人。
昨天应朋友相邀吃饭聊天,席间不经意谈到了《易经》。人们对《易经》的认识是肤浅的,认为《易经》就是用来算命的,并且算得很准。
其实,算命只能是《易经》的“副产品”。如同,用黄豆磨豆腐,豆浆是“主产品”,而“豆渣”是“副产品”。《易经》的“主产品”是什么?至少是三个方面,一是《易经》有一套完整的符号系统;二是《易经》有一套数理系统;三是《易经》有一套文化系统。用《易经》算命,如同,让一位工程师看大门,是大才小用了,使其处于“隐蔽性失业”了。
出于好奇心驱使,我曾给上千人算过命,算命如同家常便饭了。我给人算命,只想探求一个问题,《易经》与人是一种什么关系?“八字”与人是一种什么关系?
从算命的实际经验看,我发现,无论人的命好还是人的命不好,人们都希望得到安慰,或得到某一事情的肯定。
我系统地学习过《心理学》,知道心理咨询是也同样有安慰人的功效的。但我思考的是,东方人为什么想要得到这样的安慰?
前一段时间,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位列车员因救助车上的乘客,挺身而出与歹徒作斗争,而乘客无一人做协助,列车员吃了大亏,致使列车员有了“心理障碍”。于是几个如同算命先生模样的专业咨询师,在电视上开始了咨询,对乘客的“不出手”,做出了“合乎道理”的专业咨询,开脱乘客们应有的社会责任和道德,通过“专业咨询”,似乎列车员也明白了,乘客们“不出手”也是“专业的需要”或“社会心理的需要”。
出于好奇心,我来贵阳后,走访过很多的算命的摊子。我发现,很多算命先生,连“八字”“七柱”都排不了,还在给人算命,究竟是怎么回事?闹了半天是与上面的“心理咨询现象”一样,人们需要的并不是,所谓的“算命”或什么“咨询”,而是心灵深处的安慰,或灵魂的安静。
我看过很多算命的书。但与《心理学》比较,不是非常的专业。我指的“不是非常的专业”,是指其的理论基础和逻辑性,如果有人能系统地、理论性地阐述出来《算命学》的话,一定能与《心理学》媲美的。
解放前,有易经大师、风水先生、命理师给毛泽东和当时的红军“算过命”,现在看来,算的“很准”。毛泽东对《易经》、算命的本质是什么是非常清楚的,他为什么要“破四旧”,有人说,毛泽东只允许自己相信,而不允许别人相信。说得对,说的也不对。为什么?因为无论是《易经》还是算命,都存在如何运用的问题,运用合理,能给社会带来福祉;运用失当,将危害社会。社会大众的辨别能力是有惯性的,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与算命是相辅相成的,在新的社会意识形态构建的初始阶段,破除它要简单,而运用它则非常难以管理和控制。毛泽东看问题入木三分,他能看到算命能给这个社会带来什么。如同,上面的“心理咨询现象”能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什么一样。
这让我想起了李宏志的“法论功”与张悟本的“养生热”。信仰佛教是没有错的,但到了李宏志手里,却把玩成了“法论功”;人们养生也是没有错的,但到了媒体与张悟本手里,却把玩成了另类“养生热”。
心理咨询与算命比较,我没有感觉到其有多科学。但其被西方社会更多地运用于了,有利于社会健康发展的方面;而东方的算命则更多地运用到了迷信或危害社会健康发展的方面,这是值得我们中国人深刻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