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8


 
发改委拟对商品房实施反暴利规定(A9 赵)
    《南京晨报》说,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司长许昆林昨天表示,发改委正在研究在商品住房领域实施反暴利规定,以保证商品房价格能够保持在合理水平。
这个消息我感觉--一声叹息,为什么呢?您先看下一条。
 
行贿笔记牵出太原规划局窝案涉60余省市级官员(赵)
     《新京报》说,近日,由于一本行贿笔记的曝光,引发了一起涉及山西省60多名省市级官员的贪污窝案。这本行贿笔记属于一名为房地产商跑项目审批的中间人,这名中间人与太原市规划局关系熟络,房地产商通过他办理规划审批,每单公开要价200万元。而通过这位中间人的穿针引线,太原市规划局的多位领导大肆收受贿赂,为很多手续不全的违规楼房大开方便之门,还任意修改规划,纵容开发商侵占业主利益。
要把商品房的成本算清楚,理论上不难。土地、建安、规费、营销运营开支、几个项一加再除以一个可售面积,就出来了。但是这里面有几个坎儿绕不过去。
第一、灰色或者行贿成本。咱不是说每一个房地产项目都有违法犯罪的赃事,但是干干净净的项目有几个?我想:这会儿听我读报的、凡是手里对开发商有点制约权的心里有数。这种成本,打死也不能说的;第二、规费、主要是地方规费,名目众多,彻底公开不是容易的;第三、成本也是人家开发商的商业秘密,可以不提供……
本来,一个项目的成本大体估算并不难,但是各位想过没有?天天接受地产商报价审批的各地物价局、谁公布过一个房地产项目的成本、谁指出过一个某楼盘暴利?也就是说,发改委自己无力对全国所有城市派驻这样的核算机构,还得依靠各地方现有的部门机构,这些部门机构又端的是地方首脑的饭碗。而独立于政府之外、有公信力、有资质的第三方审计评估的力量和职业操守够吗?
所以,发改委价格监督司的慷慨陈词我赞赏,但一时半会恐怕还是个梦。
 
1角多1斤 常熟梅李莴苣地头价暴跌    F7    方
《现代快报》说:在常熟的梅李镇新丰村,因为说莴苣有核污染,原本八九毛一斤的价格已经跌到1毛多左右。丰产不丰收,让农户们叫苦不迭。随着天气逐渐转热,许多莴苣开始陆续开花,镇上至少上千亩的莴苣将难以上市销售了。
地头的莴苣无人问津,可常熟市场上的零售价却依然居高不下,每斤达到1块到1块5。
 
为破解种菜赔、买菜贵难题,报纸还说,:
让市民吃到直销平价菜    江苏新办法有望下月出台         F7
    最近,江苏也在酝酿农超对接新路子,实现农民直销,推广平价菜。目前广东的做法是,对供销社系统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品不收取任何费用,直接到超市销售,依靠压缩流通链降低成本。近期,江苏省物价局与多个部门,也打算研究农民蔬菜直销的新办法,具体模式不一定会借鉴广东,但同样让两头都尝到甜头。具体方案大约5月中旬公布。
 
七所部属高校在苏招生计划确定(A15 赵)
   《扬子晚报》说,昨天,7所江苏部属高校招生计划确定,部分高校计划比去年有所增加,而选测科目等级没有变化。目前,各校招生章程正在等待教育部审批。
 
首批千余出租车后天起错进交班(A3 赵)
   《扬子晚报》说,昨天,南京正式公布了《南京出租车错时交接班实施方案》。今后,每一辆错时交班车前挡风玻璃的右下角,都粘贴了红色的错时交班车标签。而这些车辆的车牌也会公布到网上,方便乘客辨认与监督。根据方案,到4月30号之前,会有1175辆错失交班车投入运营,到了年底,这个数字会扩大到3000辆。至于这一举措能否缓解晚高峰打车难呢?相关部门负责人说:没法保证,但会有一定效果。
 
9条公交线率先入驻南京南站(A5 赵)
    《扬子晚报》说,6月底,京沪高铁就要通车了。南站启动时配套的公交线路和地铁线路也即将到位,第一批9条优化调整的公交线路也将进入南站,地铁1号线南延线预留的南京南站也要开通使用。而下一步,还要再开辟和优化6条公交线路,南京至淮安的汽车班线也有望并入南站。
 
办一张电子身份证,爱车上纸质标签都不用贴了(A30 赵)
   《南京晨报》说,南京市机动车排污监管中心昨天表示,从即日起,南京市机动车车主可以在市内的16个环保检测站和6个新车上牌窗口免费申请领取机动车环保电子卡,以取代原来的纸质环保标志。而这一张电子卡未来还将附加安检、交强险等功能,成为未来南京汽车的电子身份证。
 
包裹燃气管道,不整改就不通气      A9    方
《扬子晚报》说:南京市燃气管理处昨天表示,以往燃气表后的设施属于住户,均有住户自行负责。5月1号起,包括南京港华燃气公司在内的近60家具备燃气表后设施安装资质的企业,将针对居民开展业务。
7月1号起,试行专业人员上门验收制度,对于燃气新开户装潢后安全隐患的家庭暂时不予通气。不过在哪里试点,验收费用如何收取等具体实施细则,目前还在讨论中。
消除安全隐患是好事,但一定要保证价格公道、服务及时到位。
 
南京市场部分腊肉无商标无QS标识(F9 赵)
   《现代快报》说,昨天,《南方日报》报道广州出现了死猪肉拌剧毒农药腌制腊肉的新闻。而记者调查后发现,南京腊肉市场的情况也不太乐观,个别超市所售腊肉有胀袋、破损、QS标识未能查实的现象,而菜市场中的袋装腊肉就根本没有商标标识,腊肉原料、调料、产地、QS标识更是无从查证。而散装腊肉要么是没有检验检疫章,要么就盖章模糊、无法辨认。
       
鸭血为什么这么嫩?黑作坊放了添加剂!    A18    方
《南京晨报》说:鸭血粉丝是南京的特色小吃,其中的鸭血鲜嫩可口,受到很多市民的喜爱。可就在南京雨花台区的一个村庄里,藏匿着两个加工鸭血的黑作坊,用卡拉胶、杀泡剂、明矾、面精粉等多种视频添加剂,加工出大量美元任何保障的鸭血,销往南京的各大菜市场,最后流进了千家万户的餐桌。
 
见网友、遇传销 如何化解危险?(F15 赵)
   《现代快报》说,今年9月,由江苏省教育厅牵头,省高教保卫学会组织编写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读本》即将在全省高校发行。这部读本以案例分析为主,新增了对猝死、自杀、传销、网络侵害等方面的预防与应对方法。也有专家呼吁,目前大学生安全意识薄弱,高校最好能将安全教育搬上课堂,增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
      
天价医药清单背后的收费黑洞    方
《新华网》说:代莉是四川遂宁市的一名普通市民,就职于当地唯一一家三甲医院的麻醉科。去年年底,她的父亲胃部出现了不适,代莉第一时间把父亲送进了自己工作的这家医院,本想让父亲接受最好的治疗,但没想到的是,不仅住院40天医药费高达33万多元,父亲也再没能走出这家医院。
料理完父亲的后事后,代莉开始梳理长达数十页的医药清单:清单上那十多种轮番上阵的抗生素,一笔笔重复计费、超额处方等,普通百姓根本就不可能看出个中奥妙,而由于代莉是医生,她发现了其中的漏洞百出:比如药物数量差异,护理重复、分解收费等等……
    目前当地卫生部门已介入调查此事,不过对于这种老子调查儿子的方式,公众恐怕不能寄予太高的希望。
 
网选办公室恶习排行榜 肉麻吹捧上司排第一    方   自选
有媒体(重庆华龙网)说:网上最近就办公室十大恶习做了个调查,被大伙票选进入十大的有9项都是个人品行的恶习问题,比方肉麻吹捧上司,习惯性奉承人;尖酸刻薄,喜欢否定人……而行为习惯方面只有随地吐痰这一项。
中国有句俗话: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自古以来,马屁文化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盘根错节,繁衍生息,和灿烂的中华古代文明一样,历史久远。其实造就马屁文化的不是献媚者,而是一直没有受到有效制约的权力。于是不拍不送,原地不动;会拍会送,提拔重用成了潜规则,许多人为了官场生存,不得已也就随波逐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