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关于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上致总理,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为此忧心忡忡。“有关部门”也在立法、执法上动作频频。
的确,食品安全是一个社会的底线——无论是生理、心理还是道德底线。食品安全一旦溃败,这个社会也就成了沙地大厦。我相信没有人会否认,目前,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国人最大的痛苦指数之一,也是中国人移民海外的动力之一。这在当今世界是一个独特的现象。
作为一个中国食文化的关注者,作为中国第一部食文化批判专著作者(从2003年《中国食文化反思》到今年初《中国食文化批判》已出第四版),尽管已经离开中国几年,但对中国食文化和食品安全依然关注如初,并不断完善资料,修正观点。
细心的朋友都会留意到,几乎所有的媒体报道或专家言说,都停留在对奸商、不作为或欠作为相关部门的责难上,对消费者完全是同情心态,认为消费者完全是受害者。
事实上,这样的判断是不准确的。
先说买卖关系,没有需求就没有供应。有什么样的需求,就有什么样的供应。奸商固然可恶,消费者也有责任。我在书中有大量陈述和论证。在这个星球上,中国人毫无疑问是最为贪图口腹之欲的口腔民族,“民以食为天”堪称中国的国教,中国的社会形态(社会食物链)和中国人的国民性(感官性、现世性)就建立在这个隐秘的深层结构之上,书中对其心理发育机制剥茧抽丝追根溯源。
中国食文化强调色、香、味、器、礼仪俱全,尤其体现在对感官——味觉至上的片面追逐上(在书中有详细考证和探究)。这就使得中国烹调中,大量使用味精、味素和形形色色的食物添加剂。尤其是当代技术条件下和原始积累时期的野蛮物质主义追逐中,无所不用其极。
即使权威的烹调考评机构,也把表面上的因素作为最重要的标准。
最普通的消费者,在买菜时,除了要价钱低,还挑三拣四,要个大、色鲜、饱满……所谓有卖相。即使大家都痛恨瘦肉精,但买肉时,还是本能地挑选瘦肉多的。这就逼得生产者作假,因为在同等成本下,作假是惟一出路。其实判断一种食品真伪,并不是很难,仅从价格常识上就可以判断。比如,如果一斤号称纯芝麻油价格低于纯芝麻价格3倍以上,绝对是假货。因为即使最为优质的芝麻,一斤也最多榨出三两油。加上各种成本,终端销售价5倍以上也正常。但消费者很少这样去想,既想少花钱,还想买真货。又如,我早就断言,市场上的毛血旺、鸭血绝大部分都是假的,原因很简单,按照中国火锅行业的庞大需求和一只鸭子的微量含血量,就是把中国所有的水域都辟为鸭场也不够同志们大快朵颐的。类似情况还有价格低廉的鱼翅、燕窝、奶粉、龙井、红酒等等。
在当今美国,不吃味精是常识,对餐馆而言是行业规则——即使是中餐馆,也越来越多在广告中声明不用味精鸡精。而对中国烹调而言,没有味精和鸡精是不可思议的。西方消费者的确比中国消费者更为理性。
所以,中国食品危机的第一大板,我觉得其实首先应该打在消费者身上。试想,如果每一个消费者都改变自己的饮食观和消费观,将健康置于味觉之上,将质量置于价格之上考虑(一分钱一分货是商业交易的元规则),这个供求关系的天平就会发生倾斜,毕竟买家更有话语权。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堡垒,在你,在我,在他。
其次,对于作假者。一方面,为了竞争或者生存,他们作假,并不断突破道德底线。因为他们存在侥幸心理——自己生产的食品自己绝不食用。殊不知,为他们提供食品的人也志同道合。所以生产者也和普通消费者一样,难以逃脱危险食品的戕害。
然后,有关部门。先从部门官员个人来讲,除非你位高权重到可以享受特供食品或完全食用进口食品——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即使你天天流连于五星级酒店,也无法摆脱无孔不入的伪劣食品。再说你的职责——当然这个归根到底还是体制问题。在中国,食品监管相关部门多达近10个——在食品药品检验局成立前就有个著名的说法叫“八个部门管不了一头猪”(美国只有一个机构FDA管理食品药品安全)。就如国家的整个法律体系一样,法规不可谓不齐全,执法者不可谓多,但这种政令多出,责任不清的管理体制危机重重,造成执法环节上事实上的“利益之争”和“责任之躲”。就连相关部门自己都承认,因为经费原因(多一个部门就多养一大群人),他们不得不“以罚代养”——以罚款养活自己!简直是石破天惊!往轻里说,这是渎职;往重里说,这就是同谋;和谐点说,造假者居然成了执法者的衣食父母,共享天伦!世界上还有比这更黑色幽默的吗?
最后,众多的食品科研机构。一方面,他们在政府的要求下对食品安全做出行业标准(当然低于国际标准);另一方面,在利益驱动下,又成为形形色色危险食品的技术掮客。据悉,国内非法食品添加剂高达151种!众所周知,没有这些科技精英的参与,工艺复杂的添加剂根本无法应用于大规模生产。比如,三聚氰胺和人工鸡蛋技术的始作俑者,正是那个如雷贯耳的最权威科研机构。
这样一来,我们的社会就不可避免地宿命般地形成了一个既害人又自害的互害性社会,只不过,每个人都如同鸵鸟一样,彼此心知肚明,却自欺欺人,无所作为。
由此可见,就食品安全的问责而言,如果有100大板,这四方面各应挨20板子。剩下的那20大板,应该打在媒体和美食家的肥硕臀部上。对中国人沉溺于味觉的堕落,这些吹鼓手和老餮们起着皮条客的作用。
总之,要想获得灵魂的自由,必先摆脱味觉的囚禁;一天不颠覆“民以食为天”的天条和以此发育起来的文化基因,就一天没有超越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