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震导致日本产业大转移,谁来承接?


热焦点评(1172):大地震导致日本产业大转移,谁来承接?

彭澎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

 

题外话:日本地震及核危机爆发不久,产业界就开始讨论日本产业转移问题了。而广东有关部门专门找我谈了日本可能转移的产业有哪些,广东可能承接的产业有哪些,需要做什么准备。总之,对于日本来说灾后重建可能实现灾害经济学中的非线性增长,而中国作为近邻和产业密切相关国家有可能从日本产业转移和灾后重建中获益。

但在考虑这些问题的不只是广东,而各地的优势和竞争将是怎样的呢?

不管怎样,本届广交会之前广泛预测参展商将少于上届,但开幕后发现日本商人多了,这中间带来了什么商业信息呢?

 

地震加速产业大挪移 南北抢滩日本产业链 惊起一滩鸥鹭:广交会の日本人,增长16%为哪般

20110419日南方都市报

  正在进行的第109届广交会日前发布最新数据,开幕前两日报到的采购商人数达到72371,比上届同比增长14.29%。受“3.11”大地震影响严重的日本仍有商机,日本采购商累计报到人数1239,比上届同期增长16.89%。以广交会为窗口观察,不少短期订单受地震影响被迫叫停,但小型制造业和生活类消费用品需求上升。受挫较为严重的汽车、核能、石化和半导体产业被认为将成为日本地震后重点转移的产业。由于日本当地汽车工业及零配领域的供应链出现较为严重的短缺,有业内人士分析,日企可能会将零配件的配置产业移出日本,而不少广东地区政府及企业已经从招商、扩产、减税等方面制定出积极应对计划。
  业内普遍预测日本市场短期内将无可避免受到影响,但由于灾后重建将产生巨大需求,广东制造业因价格和地缘优势很可能面临机遇(详见本报C03331日报道《重要机遇:广东转型或人品大爆发》)。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将部分高技术产业转移至广东,既能有效应和珠三角经济转型的需求,也能有效规避自身风险,实现双方共赢互利。
南都记者陈琳琳
  广交会,日本需求旺盛
  第109届广交会主打电子家电、建材五金等产品的第一期交易今日正式结束。由于基数较少,记者随机联系的不少参展商都表示基本未见到日本采购商。不过从日本大型零售公司TRIAL在广交会的部署来看,高达300万美元的采购计划无疑证明了当地物资的大量急缺。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半年日本大量采购商品还将从中国获取,为此有关方面甚至放宽了短期紧急赈灾物资的采购质量尺度。
  从中国机电商会在广交会期间的调研来看,制造业领域的需求也十分旺盛,不少订单涉及产品包括柴油发电机、水泵、太阳能手电筒、电动自行车、五金产品等工业制造领域。制造业大省广东众多工业产品有望在日本震后扩大销路。部分建材行业的紧急需求期甚至可能长达五年。目前广交会第一期结束,接下来还有以日用消费和家居装饰为主的二期和纺织服装及食品为主的三期。受核辐射影响,日本农产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日本国内的需求无疑将出现巨大缺口。因此后两期相信还会有日本相关企业的交易。广州社科院研究员彭澎分析表示。
  记者致电不少珠三角地区中小型制造企业,发现日本近期将有大量产品需求的预期已成为共识。多数企业特别是房产建材相关行业均表示灾后重建是进入日本市场的大好机会,将进一步观望日本经济形势,适时进入市场。不过有企业对部分行业的技术标准、产品规格、检测壁垒等问题表示了担忧。广东省一通钢管工业有限公司外贸部经理叶存益向南都记者表示:“电子电器产品在日本同样有很大市场,但由于我们集中生产的钢管使用型号和材料均与日本产品不匹配,对他们的产品标准也不甚了解,因此目前大规模进入日本市场尚有困难。
   
发展高技术,广东有机会
  家电、汽车、钢材、电子等产业的转移机遇受到欢迎和重视。作为螺纹钢等建材生产大国,中国高等级螺纹钢生产企业将极大受益。而另一大产业汽车业更被普遍认为将利用日本地震事件提速我国日系车及零部件的国产化进程,进而重构全球汽车产业链。
  据业内人士透露,本田公司地震后就曾出现库存大量消耗,供应链短缺的紧急情况。由于日系汽车整车生产追求零库存”,汽车市场或将出现更为被动的整车供应短缺。据了解,日本当地的汽车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大量厂家已经被迫停止生产。位于东莞的日资企业京滨汽车电喷装置有限公司已经调整生产进入低速状态,并减缩各项支出以应对二季度有可能出现的亏损。日本供应商恢复生产更尚无时间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一时难以估量。
  此外,日本进口的以高端板材为主,部分用于车身制造。业内按照去年出口量估计,如果停产半年日本高端板材出口将减产700万。这也给国内钢企带来机会。
  日本同时还是全球液晶面板产业最重要的布局点,受地震影响,电子配件、芯片等核心原件的生产大量停滞,其电子元器件行业产能亦有可能向我国转移。日本长期以来不愿意转移核心技术,但如今地震导致大范围停产,供应链短缺,零配件配置和全球采购很可能将逐步转移,目前已有企业表示考虑外迁。彭澎说。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一洋也告诉南都记者,珠三角地区经济外向度较高,当前正处在经济增长转型的关口,非常适合承接高技术产业,又具有价格和地缘优势,应该积极做好准备。
   
完备产业链,吸纳人才
  多数分析人士总结认为汽车、核能、石化和半导体将成为日本地震后或将重点转移的产业。广东发展提升产业链的机会当前,各地应如何顺利从日本招商引资,吸引高技术产业和行业人才?
  拥有日资企业超过400家的东莞市已经有了答案。东莞市国税局日前表示,为助日企度过危机,将在赈灾期间加大对日资企业以及与日本经贸往来密切企业的扶持力度。现已通过实地走访、召开企业代表座谈会等形式,深入了解企业受震灾影响情况,积极协助解决受影响企业涉税困难和问题。国税局已经采取宣传辅导、高速退税、快速审批等策略鼓励日企向东莞转移新项目。今年内有关企业申报的出口退税将实行当月申报当月办理,以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保障资金链完善。
  产业链的完备是承接高技术产业的必然要求。正在实施人才和劳动力双转移策略的广东省打造了一批产业园区,不少优秀项目的功能、用地、配置达到面向国际发展的水准,汪一洋表示,可以借此契机吸引日本的高技术产业。
  有评论人士提出连厂带人的引进模式,强调特别要充分重视人才战略。汽车行业熟练工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准是行业内公认的巨大财富,如果能将这批人才有序引进,对产业发展将是极大的促进。对此,彭澎给出建议:“首先是要建立有针对性的产业链。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链基本不够完备,核心技术未能取得控制权。如果这一点不加以补足,给再高的薪水,人才引进来也是无用武之地。地震之后,中国企业可以并且能够参与替代生产的零部件主要集中在一些下游产品,内外饰如玻璃和轮胎、底盘基础、简单的电器片等。

地理纵深
争夺日本产业: 各地在行动
  日本“3·11”9级地震及引发的巨大海啸举世震惊。连日以来,各国都在密切关注这个弹丸岛国接下来的经济举措和发展路径。由于汽车工业、核能、食品等领域受到严重摧残,各国积极道义援助的同时,也热烈讨论着承接日本高科技产业转移的话题。
  大连市就表示将进一步把握产业转移趋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除加大招商力度吸引更多日本企业来大连投资以外,还应帮助本市企业提高自身管理、质量控制能力,承接数量更多、利润更多的高端业务,以此来全面提升本地区的产业竞争能力。由于具备传统的地缘优势,日前已经成为日、韩等东亚国家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此次日本地震后,大连快速启动了高端产业转移的承接工作,充分发挥汽车零部件产业,强调选择以节能和新能源环保汽车为主的整车项目,为一汽、华晨等企业积极提供配套服务。作为承接日本外包业务最多的城市之一,大连预期将加快接收日本转移的信息等服务外包业务。另外食品领域,地震后日本已为大连送上量额达10吨左右的海产品订单,主要包括裙带菜、鲍鱼、鲆鲽类鱼等海产品。
  钢铁名企上海宝钢16日向日系汽车厂商提交了应对措施,表示将积极配合对方紧急启动汽车用钢国产化方案,解决可能出现的日本方面进口短缺。除了企业积极应对,对上海来说另一利好消息是不少高技术人才也因恐慌加入迁徙行列纷纷赶至。来自日本商界的消息称上海地区承接了不少日本高端人才。上海日本商会则表示至今已有数以百计有雄厚经济实力的日本商人带同家人前往上海古北区避难,其中包括不少高级主管及高阶员工。有分析人士认为,不少日本公司中国区总部设在上海可能是日本人选择上海的重要原因。
  河北省商务厅有关人士日前发表评论,认为由于贸易周期因素,针对日本市场的出口企业受到的影响未来还将持续。不少工业制造业企业暂停对日出口。据介绍,为适应日本地震带来的全球产业区域配置调整,河北省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日本产业转移。唐山瞄准装备制造,沧州瞄准化工,廊坊瞄准电子信息,石家庄瞄准生物制药,秦皇岛、张家口、承德瞄准旅游,有针对性地谋划一批符合日企转移的产业项目。充分利用“5·18投洽会等招商平台,集中宣传推介项目。同时,河北省还将加强与日本驻华知名商务机构、知名企业的联系,寻觅商机,推进邯郸中日工业园中日曹妃甸生态工业园建设,重点引进一批转移项目。


109届境外采购商与会统计 截至:417(主要国家/地区)
国家/地区  本届累计报到人数  国家/地区  本届累计报到人数
全世界合计  90621  德国  837
亚洲  52578  英国  946
日本  1575  美洲  13835
印度  5254  美国  3307
马来西亚  4100  加拿大  1297
香港  7690  巴西  3050
台湾  3249  大洋洲  3129
欧洲  13370  澳大利亚  2560
俄罗斯  3422  非洲  7709
意大利  909  埃及  1323
  图表略,详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