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俄罗斯历史为何被篡改(上)


    本人注:《俄罗斯历史为何被篡改》一文刊登于《求是》杂志主办的半月刊《红旗文稿》西历2011年第07期,作者是俄罗斯社会大学校长,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茹科夫。他于去年9月访问中国,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做了关于苏联历史的学术报告,《红旗文稿》在刊登时有所删节,标题也改为《对俄罗斯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反思》。

    我认为,这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对于理解当今中国所遭遇的很多问题,有触类旁通的价值。我曾经说过,中国与俄罗斯有一个明显的差距,通过这篇文章也能看出这一差距。俄罗斯的主流学者已经清楚地意识到文化战争的威力,但很多中国人不光没有意识到,还有意无意地成为文化战争的帮凶。由于《红旗文稿》刊登的这篇文章较长,本人分两次贴出,适当加点本人的注解。

 

 

俄罗斯历史为何被篡改(上)

 

俄罗斯科学院资深院士谈对苏联“改革”及赫鲁晓夫等人的政治评价

 

 

    一、对苏联大清洗人数事件的评价

    人口学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学科,有关人口方面时常出现造假数据。例如,有关苏联大清洗的历史就存在人数造假的情况。最新研究表明,在大清洗历史上有很多不可信的数据。如赫鲁晓夫认为斯大林时期全国被镇压的人数超过700万人,苏共政治局委员雅科夫列夫认为被镇压人数达到1300万人。其他一些人由于算法不同,有2000万、3000万甚至7000万人的说法。在这个问题上人们似乎在比赛谁算得多。(本人注:这一现象在中国同样出现,例如,关于三年自然灾害的死亡人数,各种数据相差极大;关于太平天国造成的死亡人数,关于成吉思汗造成的死亡人数,缺乏依据、不负责任的数字层层加码,达到天文数字的水平。这一做法的目的无非是想通过篡改、伪造历史的做法,证明中国人有多坏,证明中国政府历来都对中国自己的人民很残酷。这种历史发明家的手法,同时也证明西方有多好、多文明。与之相配套的是,大量掩盖西方的罪恶,达到奴化非西方国家民众的目的。)但是有关镇压的规模、幅度和人数还是应该有客观真相的。

    斯大林领导苏联总共33年,在整个斯大林时期被判处死刑的总共是78.6万人,即年平均判处大约2.6万人死刑。从政治镇压角度看这一数据相当巨大,但这不是一些历史造假者论著上提到的数据。与现在相比,今天的俄罗斯每年死于车祸的人数达到4万人,每年死于各种犯罪的人数是5万人,每年自杀的人数大概是6万人,俄罗斯每年非自然死亡的人数达到34万人。因此说,斯大林时期的镇压一方面的确是残酷的,同时它是可以解释的。

    首先,外国的军事干涉以及内战。内战虽然以苏联的建立而告终,但是苏联政权面临很多的敌人。其次,列宁逝世后有两人在竞争领袖地位,即托洛茨基和斯大林,他们两人的分歧十分严重。托洛茨基是世界革命的狂热支持者,他为了点燃世界革命之火甚至愿意牺牲俄罗斯。而斯大林并不拒绝世界革命的设想,但是他赞同列宁著作中所言:社会主义可以在俄罗斯一国建成并为世界其他国家树立榜样。所以斯大林认为,苏联应该进行文化革命,要搞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要搞大型项目,从而建立强大的国家,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树立一个典范。

    斯大林既是一个理论家也是一个实践家,他十分清楚苏联和德国的战争不可避免,对他而言,苏联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国防能力。托洛茨基的支持者,包括罗塔克、里科夫、布哈林等人与斯大林的观点不同,他们认为苏联应该首先发展轻工业、食品工业等,国家的工业化可以延后一段时期进行。如果苏联按照他们(托洛茨基)设想的道路发展的话,不可能赢得与德国的战争。政治斗争的性质是十分残酷的。内战时期,托洛茨基是国防人民委员,他在国内的威望很高,身边聚集了一大批支持者。

    在理解苏联大清洗时,我们应该从20年代、30年代以及40年代苏联所面临的历史环境以及国家所面临的任务背景去思考。如果我们从21世纪的所谓道德高度来分析、评判上世纪20年代、30年代和40年代的政治迫害事件的话,这种对历史数据的造假就不可避免。我们在分析政治迫害的时候,实际上很简单的做法是看当时的统计数据。比如,1926—1936年苏联每年的自然增长人数是110万人,而1936—1940年政治迫害高潮时期苏联每年自然增长人数是150万人。战争期间每年关押在集中营中的人数大约是90—100万人之间,而今天的俄罗斯监狱中被关押人数有100多万人(本人注:如果说前苏联时期监狱关押的人中,有很多是所谓“思想罪”,那么,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法制社会中,监狱关押人数同样巨大,例如,美国监狱关押人数近300万,相当于成年人的1%),与前一数据大致相当。所以,如果用真实的数据来分析历史的时候,很多事情完全可以理解。

    因此,关于苏联时期的这一事件可以简单地总结为:我们在给任何一个统治者做政治结论的时候,哪怕在他统治期间死了一个人,我们对他的评价也不可能是完全正面的。任何一个统治者在他执政期间发生的不公正的事情越多,他的罪责就越大。但是,我们在评价任何一个统治者的功劳和罪责的时候,都应该按照历史的真实来进行。历史是任何一个民族的主要财富,而真实性是历史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人注:“历史是任何一个民族的主要财富”,这是一个非常到位的真知灼见,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上如何一个国家都比不过中国。如果我们跟着西方的丑化而否定自己的历史,就等于抛弃属于自己的巨大财富。不说别的,光说中国的古董、文物,就能对此有真切的理解)。当然,恢复历史真实的工作有时很复杂、很费力甚至很危险,很多历史学家为了历史的真实要付出代价。公布历史的真相不能获得什么,但是获得真相的代价却很高昂。

 

    二、苏联在二战中的重要历史作用

    俄罗斯的历史教科书已经有成千上万种,很多教科书获得索罗斯基金会、卡耐基基金会、福特基金会的赞助,拿这些外国基金写教科书的人们已经在莫斯科郊外盖起了别墅,但是他们躲在那里不敢见人。正如大家所知,在俄罗斯历史问题上的造假行为已经十分普遍,规模巨大,俄罗斯总统被迫成立一个委员会来应对这一情况。遗憾的是,这个委员会有的成员就是参与造假的人。这个委员会还有几个工作组为委员会的工作提供支持,我本人负责其中一个工作组。12月份我们将组织一个研讨会谈论历史教育问题,我将在会上做一个主旨报告,我们将面临一场尖锐的斗争。对中国的访问使我坚定了参与这场斗争的立场和信心,即研究本国历史的时候要坚持历史的真实。(本人注:俄罗斯出现的状况在当今中国同样出现,可能在形式上有所不同。这些行为的根本目的就是强化非西方国家的自卑感,同时以编造的西方光荣历史,造成非西方国家的崇拜之情。)

    2010年是卫国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纪念年,这两件事已经成为热议话题。5月9日俄罗斯纪念了胜利日,9月2日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纪念日。二战的主要战胜国是苏联和中国。苏军在远东打败了日本关东军。作为对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承认,中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

    为了贬低苏联战胜德国法西斯以及在二战胜利中的作用,有人出版了不计其数的书籍来贬低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等战役的作用,同时极力宣扬英美等国在战争中的作用。在有的书籍中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用两三行就写完了,而对于北非战场却用了很多章节,描写得非常详细。事实上,英国军队在北非面对的主要是那些受过伤的准备康复的德国士兵,而且德国在北非投入的坦克数量少,火炮等也是老旧装备。英军在数量上占优势,隆美尔虽然被打败,但是英军的胜利对二战结果没有多大意义;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则要残酷得多,它也是二战的转折点。(本人注:这种现象在中国表现为:否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成绩,夸大国民党的抗日功劳,此外还包括否定或淡化志愿军抗美援朝的英勇事迹。)

    另外,苏联在二战中的损失十分惊人。这里仅提供一个数据,苏联在战争期间直接战斗减员为868.4万人,另外在苏联广袤的被占领土上还有8500万苏联人民,德国人在这些占领区屠杀了850万苏联老百姓。苏军被俘人员为450万人,其中250万名俘虏被德军屠杀。苏军俘虏的德国军人是390万人,其中的350万人最终回到了德国。即德国人屠杀战俘,苏联对待战俘却是非常人道主义的。德国战俘因为疾病等原因死亡了40多万人,其余的350万人都回到了德国、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欧洲其他国家,他们战后正常地生活了下去。苏联在战争期间的全部人员损失加起来有2660万人,这是巨大的损失。二战前,苏联人口有1.9亿人,二战期间损失了2660万人。(待续)

 

 

相关文章:

俄罗斯历史为何被篡改(上)
俄罗斯历史为何被篡改(下)
中国与俄罗斯的一个差距

俄罗斯强硬姿态的背后

索尔仁尼琴为何对中国不友好?

索尔仁尼琴:左右开弓

不负责任的《投名状》

一个谣言诞生的经典案例

枪炮硬武器与道德软武器

落后就要挨骂?

李银河应多读点历史

热脸贴了冷屁股

美韩黄海军演:坏事变好事

谁是朝鲜统一的最大障碍?

天安舰事件:看美韩如何收场

朝鲜半岛会打起来吗?

卢武铉的羞耻感

面对核武器,民主怎么玩?

谁让朝鲜搞核武?

朝鲜核武是美国自食其果

那些曾经与中国为敌的,如今怎样

《大国游戏》看懂洋人“窝里斗”

战国时代的基本特征

世界倒退至中国的“战国时代”
500年四个强国的相似历史

个人、国家与世界公民

大江大海的妇人之见

志愿者的话语权陷阱

药家鑫案为何让人看不懂?

陈光标应尽快找回自己
瘦肉精之害是观念之害
《潜规则》与丑化中国

《潜规则》的背后心态

柏杨是否也丑陋?

中国模式不同解读的背后

中国需要国家文化战略

历史上的一次东西方文化交流

本土的与外来的

中国模式还需深入探索

中国模式与欧美模式

国际标准与中国利益

社会变革与历史断裂

长征为中国寻找方向

崇洋媚外的惨痛教训

国民党为何会失败?
申遗申奥都是疯
春节何必要申遗

七〇后的困惑和机遇
拿来主义、送来主义、买来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