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本质与力的形成


                     运动的本质与力的形成

 

 

作者天津滨海新区李新民
 
 
 一什么是运动
       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普遍认为,运动是永恒的,是物质固有的,那么将某物质粒子静止,这个粒子是静止,还是回归原来的运动。如果它静止,它就不是他们定义的物质了,如果它继续运动,动力从哪来,不能因为运动固有就不需要力让它运动,从这点来看物质固有运动的认识观是错误的。
 1物质的运动
      静止的物体运动就要对它施加外力,运动的物体静止也要对它施加外力,即运动的改变需要消耗外部能量的。由于真空不空,真空是基态电磁波的海洋,以及宇宙空间充满CMB(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它们都是运动客体,都是客观存在,因它们对物质运动及其它客体运动都有阻尼作用,因此,物质运动绝对性(包括物质以外的客体运动)都消耗能量来保持运动的绝对性。再者,由于物质运动包括轨道运动,自旋运动,零点振动,对流,转动及热膨胀运动,不存在惯性运动——动者恒动;静者恒静的运动。因此,物质运动(包括物质以外的客体运动)都是加速运动。加速运动需要力的支持,就要消耗力,也就要消耗能量。即永恒的物质运动需要永恒的外部力作用或外部能量的供给,由于物质的深层次结构都在高速运动之中,外部供给的力或能量只有真空,只有真空才能渗透到物质各个层次结构中。即,真空是一切物质运动的动力源或能量源。
2非物质运动
     我在《物质不是客观的唯一存在》一文指出:运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物质运动,另一种是各种形式电磁波的膨胀运动和基态电磁波形成的宇宙空间的收缩运动。通过这两种形式的运动,我们将运动划分为物质和非物质。
       电磁波是由能量子组成的,能量子是自由膨胀的,能量子膨胀力的传递形成电磁波的运动。以光为例,从光源发出的光,先发出的光子先膨胀,后发出的光子后膨胀;先发出的光子消耗的膨胀力和消耗的能量大于后发出的光子。由于光子的能量是一定的,后面光子的膨胀力大于前面的光子,后面的光子依靠膨胀力不断地推动前面的光子前进,形成光的运动。
3物质运动和非物质运动的区别
      物质运动和非物质运动(电磁波和基态电磁波)的区别:1物质运动是要靠真空提供的能量才能进行;2电磁波依靠能量子自身存储的能量,能量子以膨胀力作用传递运动的;3基态电磁波是以物质为中心的流动,形成负压强的空间,由此形成万有引力。物质运动携带的能量是以动能(或动量)的 形式储存的;各种电磁波携带的能量是以能量子膨胀力的形式储存能量的;基态电磁波是以万有引力的形式储存能量的。能量子是自由膨胀的,能量不断衰减的,最后衰减为CMB直至变成基态电磁波。
二运动的本质
    物质吸收基态电磁波(或基态电磁波作用于物质)产生运动,物质运动释放某种形式的电磁波,从物质释放的电磁波最后会转化为基态电磁波。物质和电磁波就是在CMB与基态电磁波叠加的空间中运动着,物质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形成各种星系运动,电磁波在宇宙空间的膨胀运动逐渐衰减为CMB;CMB又不断地转化为基态电磁波。电磁波转化为CMB的量=CMB转化为基态电磁波的量=宇宙物质总量发出的电磁波的量,使得CMB永远保持在一个不变的总量,永远保持在2.73K值。从这个一点可以得出推论:宇宙中物质的总量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常量,并且物质的总量和能量绝对不可以互换的或是能相互转化的。
三运动的形式
宇宙的运动分为
1物质运动:质量不变的质点轨迹运动
2电磁波的膨胀运动
3基态电磁波形成的空间收缩运动
       宇宙真空是由CMB和基态电磁波混合而成的空间,并且这个空间是运动的。基态空间收缩产生万有引力,基态空间为物质运动提供第一推动力。真空犹如大海,物质犹如凝聚成团的阳光。在阳光的照射下,真空海洋被蒸发出的汽体就是电磁波;电磁波自由膨胀完毕后又汇入(凝结)真空(基态电磁波)空间中。
      空间是由CMB和基态电磁波形成的,有空间就充满一定密度的CMB和基态电磁波,不存在没有CMB和基态电磁波的空间。空间是CMB和基态电磁波存在的形式,CMB和基态电磁波是产生空间的必然。运动是物质赖以生存的基础,宇宙是由物质和能量及其运动组成的,客观世界无不处在永恒的物质,电磁波和基态电磁波的运动之中。运动不但是相对的,而且是绝对的。相对运动是形式,绝对运动是本质。如果认为运动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那么两个平权的参照系就不存在运动了,这就是说:运动的相对性可以消灭运动。运动的绝对性是与空间的绝对性密不可分的,空间是绝对的空间,是非物质形成的空间。

  如果没有绝对运动存在,相对运动不仅能将运动停止外,还可将加速,力和能量从零变到无穷大,甚至可以将空间任意变换方向,只要有了绝对运动做标准,以上问题不复存在。例如,相对运动可以将有限的速度变换到无限大:在参考系内,第2个物体的速度比第一个物体大1个单位的速度,第n个物体比第n-1个物体大1个单位的速度。当n趋于无穷大时,则 第n个物体相对于第1个物体的速度是无穷大。运动的相对性破坏物质运动的存在,如果承认运动是相对的,则,物质运动可有,可无,甚至可以无穷大,这严重违背客观的真实性。由此得出推论:所以运动都是绝对运动。物体有绝对运动就要有绝对参考系,那么绝对参考系在哪里?其实CMB就是任何运动体的绝对参考系,宇宙中的物体,电磁波和基态电磁波相对于CMB的速度就是绝对速度。另一方面,宇宙中的运动不存在匀速直线的惯性运动,所有运动都是加速运动,由此运动的相对性也不存在。即运动是绝对的,不是相对的。如果运动不是绝对的,那么物质的固有运动将不复存在,宇宙空间将无法辨别方向,各种物理量和运动规律不是相对的就是不存在。绝对运动也不需要绝对静止的空间存在;空间不但是绝对的,而且是基态电磁波运动的空间。

牛顿为了摆脱运动没有客观的标准,提出绝对空间的标准,用以判别各物体都是处在绝对运动之中。他提出了两个判据:

1用绳子将两个球拴在一起,让它们保持在一定的距离上,绕共同质心旋转,从绳子张力可得知绝对运动角速度的大小。

2水桶试验是牛顿提出的最著名的实验,也是催生广义相对论诞生的实验。

     这两个试验充分证明了绝对运动的存在,同时也证明牛顿的伟大,更证明了牛顿还站在我们科学时代的最高处。1牛顿绳子的张力与运动的相对性无关,它是由绝对运动产生的,不管什么样的相对运动不可能产生绳子的张力。2牛顿水桶凹面不是水桶相对与相对运动的结果,而是水的离心力形成的,不管什么样的相对运动不可能产生水的离心力,离心力就是绝对运动的结果。

  静止的参考系。绝对空间具有空间方向性,只要运动有了方向就证明绝对空间和绝对运动存在。空间的绝对性要求各种方向的运动处在,如果某一方向的运动不存在,这个空间不是真实的空间;弯曲的空间使某一方向的运动消失,它不是真实的空间,运动的本质就是物质和空间的相互作用。空间不但是绝对的,而且是运动的,是充满非物质的运动空间。空间是由非物质运动形成的,空间是非物质的存在形式,非物质是产生空间的必然,不存在没有非物质的空间。  

四力的形成 

1物体的运动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传递运动,则,它就会对另一个物体产生作用力;同时,另一个物体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作用于它;并且只有这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才能将运动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只有这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才能产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即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F=am=m△v/△t=m△v/△t    则

F△t=m△v

 ①冲量是力对时间的积累效应。力对物体的冲量,使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而且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量。

 

  ②在碰撞过程中,物体相互作用才有动量的变化;才有冲量;也就有了力F。即两个运动体接触才能发生动量的传递和变化,才能产生冲量,才能产生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③力不是运动体携带的,而是通过两物体碰撞动量的变化产生的。

④物体的运动是携带动量(动能)的运动。

2电磁波的运动

电磁波的运动是能量子膨胀力的传递运动,能量子运动是携带力(膨胀力)的运动。能量子通过和物体或其它能量子接触传递力,使物体或其它能量子产生动量,自己的动量发生变化。

3基态电磁波的运动

基态电磁波携带动量。物质吸收基态电磁波产生运动,形成以物质为中心球对称的基态电磁波空间收缩,基态电磁波的收缩将动量传递给其它物体,产生万有引力。

五运动的合成

1速度合成是有条件的

运动的合成就是速度的合成,速度的合成在一定的条件下遵循矢量的速度合成法则。例如,以原点0向北和东的两个等速度可以合成其夹为45度的速度,但这绝不是因为北和东两个物体运动速度的结果,它们只是数值相等罢了。速度是矢量,可以照搬数学矢量合成法制。这里出现一个问题:两个物体运动的合成速度只能是数值等于第三个物体的速度,不能认为它就是第三个物体的速度。速度的矢量合成是照搬力的矢量合成,两个力可以合成第三个力,速度则不然它根本就不是第三个物体的速度。速度×时间=位移,位移与位移也不能合成为一个物体的位移。

两个速度绝不可能合成第三个速度,也就是两辆汽车的速度不会合成为一辆汽车的速度。只有在一个物体的速度对另一个物体的速度有影响的情况下才能进行速度合成。例如,一只横渡小河的船,河水会对小船的速度有影响,这时可以进行河水流速和小船速度的速度合成。再例如,从远方恒星到地球的一束光线,由于地球有运动速度,会对接受光线的速度有影响,这时可以运用速度合成法则,即光的速度合成就是Lorentz变换。Lorentz变换是观测变换和效应是客观的真实反映。Lorentz变换就是一个速度或坐标变换,Lorentz变换因子是光的绝对折射率并等于1/cosθ(见本文作者系列文章),不管这条光线的运动是否与光源有关,这也说明落伦兹变换描述的是朗伯(J.H.Lambert)发光体(余弦发光体)的朗伯余弦定律。“在任一背景辐射完全是各向同性的空间区域里,只有一个惯性参考系,在其它参考系中,观察者的运动将表现为辐射在温度上的变化,这个变化既与观察者的速度成正比,也与它的运动方向和观测方向夹角的余弦成正比”(见《新物理》115页,齐绩著,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 Lorentz变换——狭义相对论的实质

速度合成法则是初中物理最基本的法则。狭义相对论及拥护者和反对者都是没有学好这个基本的法则。狭义相对论讨论的惯性系根本就不存在,因为,大自然就不存在惯性运动。不论光速变还是不变,光速在太阳系范围内可以认为是一个不变的常量。狭义相对论的核心就是Lorentz变换,而Lorentz变换就是普通的速度合成法则。在狭义相对论中,批判最多的是Lorentz变换。说白了,它就是中学物理的速度合成法制,只不过速度换成了光速。速度合成即简单,又无人知晓。力的合成要求:两个力必须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离开这个要求力不可能合成,教科书对这点没有明确说明。同样,两个速度也不是随便就能合成第三个速度,谁看过两辆汽车的速度合成为一辆汽车的速度?速度合成是要有条件的:一个运动体的速度对另一个运动体速度有影响才能合成,例如,一条横渡小河的船,速度是v,小河流水速度是V。河水的速度影响小船的速度,这时可以应用速度合成法则。经过速度合成法制得到小船的实际速度U,这个U就是Lorentz变换,不信你可推导一下。也就是说,Lorentz变换不是速度的变换,而是一个运动体的速度被另一个运动体速度的影响。车速和车速无法影响,形不成Lorentz变换;河水速度能影响船速,能形成Lorentz变换。再例如:月球速度v,光速是c,月球的速度能影响地球接受到的光速是C,能形成Lorentz变换,这个合成后的速度正是光速的Lorentz变换。由于公式编辑比较麻烦,我就不给出推导过程了,感兴趣的人可以私下推导一下。狭义相对论错误不是光速不变,也不是惯性系和相对性原理,因为这些局域近似成立;狭义相对论错误就是Einstein和所有的科学家都没有学好初中的速度合成法则。Lorentz变换的实质是光速被另一个运动体影响的变化率,跟质量没有关系。没有学好速度合成法则的Einstein和科学家们,拿一个船夫都明白的道理愚弄科学近百年。

落伦兹变换不具有动力学性质,狭义相对论中的动力学现象根本不存在,也无法发生,两个惯性系(根本就不存在惯性系)不会彼此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狭义相对论并没有给出真实的空间,它的空间是将不变的光速作用于(坐标)空间,使空间在光线在运动方向上产生空间(数学空间)的收缩。总之,狭义相对论是将正确的光速变换当成物理基本原理推导出来的错误理论。狭义相对论可检验部分只有落伦兹变换效应,其他部分无法验证,这就使得狭义相对论能被所有的实验所验证。

 能量的本质与表现

http://188189189.blog.163.com/blog/static/134391435201121905135587/

物质不是客观的唯一存在http://188189189.blog.163.com/blog/static/134391435201111014237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