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市场也严惩失职渎职监管者吧
杨于泽
有媒体报道,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说,3月15日双汇股票跌停,市值蒸发103亿元。15日起到25日,10天时间即影响销售10多亿元。也就是说,双汇每天损失超1亿元。又有消息说,目前监察部门对53名公职人员进行了调查取证,已移送司法机关12人。
瘦肉精事件爆发以来,双汇损失惨重,这是市场对双汇的惩罚。谁忽悠消费者,市场如果不是立即给他下马威,也终有一天会予以追究,这是一个市场法则。三鹿玩完,中国乳业至今元气未复,已说明这一市场法则的威力。双汇现在游走生死存亡之际,再一次证明,市场法则面前“人人平等”。
有人说,在瘦肉精猪问题上,对企业和政府监管要各打五十大板。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都有责任,但各打五十大板,不是说两者分摊责任,而是都要负起责任。在三聚氰胺事件中,三鹿与政府监管部门都有责任,但市场并不是只追究三鹿一半的责任。如果政府监管部门把好监管的各个关口,老百姓也不致广受三聚氰胺、瘦肉精之害。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两道关口,两道关口要各负全责。
现在双汇处于生死存亡之秋,市场正在严厉问责,虽然有12名公职人员被移送司法机关,但公职人员的“事迹”、责任语焉不详,公众完全不知就里。据此前报道,若干地方公职人员已受到行政处分,俨然这就是“严肃处理”了。这样的“严肃处理”,实际上是一种轻描淡写的态度,本质上是对政府在食品安全上的责任定位不明。
在历次食品安全事件中,我们都听到有关部门对肇事企业的高调谴责,颇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奈。比如指责企业“唯利是图”、“黑心”、“丧尽天良”,这些也是事实。瘦肉精猪被曝光后,河南一位领导声称,这是个别地方、个别企业的问题。似乎是说,坏事是企业干下的,与我无关,责任不在我这里。
但从食品安全的世界经验看,企业的“觉悟”并无高下之分,食品安全全赖政府监管。政府管得严,企业即使有“唯利是图”之心,也找不到得逞之机;政府稍有疏忽,看起来不“唯利是图”的发达国家企业也会钻空子。欧洲的食品安全世界闻名,但那并不是因为欧洲各国的食品企业“觉悟高”、道德操守好,而是因为政府实行了严格的生产回溯制度,把每一个环节都管得严严实实。监管部门一旦被坐实失职,首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辞职,这种事在欧洲各国并不鲜见。
要管好我们的食品市场,首先必须管好政府监管部门本身,让他们履职到位。在其位,谋其政;不谋其政,让公共利益受损,就要受到惩罚。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有若干公职人员确实遭遇“仕途挫折”,但那只是挪挪窝或者“带薪休假”。现在,河南有基层公职人员被移送司法机关了,但对他们的处理真的会“罪刑相当”吗?那些处于更高职务的领导,应不应当出来承担某种责任?如果消费者仅仅追究企业,而对有关领导莫可奈何,则食品安全也不会获得真正的保障。
对于监管者的责任,有关部门应当好好总结,并且向社会公开,使监管部门的工作状态处于公众监督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