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车行业的规模效应仅是核心竞争力的前提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已经确立,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早已经奠定,中国的乘用车市场规模的世界第一也已经有一段时间,但这并不代表核心竞争力的强大。

我感觉企业的规模效益是发展的基础,核心竞争力的建立是企业的必然过程,但规模效益并不代表必然形成核心竞争力。

一、规模效应的要素

1、市场空间大

规模效应首先需要的是市场的规模达到很大。这在中国私车普及过程中体现的很充分,中国有13亿人口,而且城市人口数量和消费能力巨大,这样的巨大的市场空间才能决定规模效应。

中国是以世界这个大市场成为自己的发展空间,成为世界工厂,而乘用车行业同样是以巨大的国内市场成为自己的发展空间。

2、产品分布空间广

实现规模效益的核心也在于更有效的占领市场,中国的产品有效的占领世界的部分产品的制造过程。而中国的乘用车企业实现规模效益也是在乘用车市场的最广泛空间获得发展。

我们现在分析的狭义乘用车的概念就是打破轿车suv\mpv的传统界限,实现基础平台产品在最广泛空间的最大发展。

 

3、产品具有独特优势

实现规模效益需要强大的市场份额优势,这样才能在大市场中取得最大的销量规模。而产品必须有独特的竞争优势才能获取最大的市场份额。自主品牌在微型车市场,德系车在豪华车市场都有这样的独特优势。

 

二、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在竞争环境中能够长时间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核心竞争力不等同于市场竞争优势。从长期来看,竞争优势将取决于企业能否以比对手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构建核心竞争力。管理层有能力把整个公司的技术和生产技能整合成核心竞争力,使各项业务能够及时把握不断变化的机遇,这才是优势的真正所在。从国内市场看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不可模仿的能力

中国产品具有低成本的竞争力,这也是核心竞争力,虽然很多人认为这是低层次的竞争,但这也是世界范围内难以有效模仿的。

 

2、具有领先对手的创新能力

中国市场是复杂的,政策法规和消费习惯都与国外不同,谁能领先于对手实现针对性的创新,这种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

在中国市场的德系车为何表现突出?我总感觉其创新能力还是很强的。尤其是奥迪的率先加长,这是体系能力的充分体现。行业里人都知道,改变产品的设计风格,实现针对中国的产品调整,这是技术严谨的德国人不容易实现的,但他们很早就推出了针对性地产品,到现在的日系中高级车仍没有类似的中国对应产品,这样的体系能力应该是核心竞争力。随后的产品调整也体现出竞争力的市场效果。

 

3、强大的自控能力

环境在变化,但企业必须考虑如何跟进变化。这在很多企业体现的很充分,我在天津这样的孤岛型外资加工性城市,感觉外资企业的风格差异巨大,有些外资企业的本土化速度超快,而基础的自我约束意识丧失严重。经常有人给我讲故事,加工企业的生产线管理如何混乱,产品质量如何严重失控,这些韩系企业比锦湖轮胎要严重很多。以至部分企业最终在中国失去了自己的定位和市场。

而乘用车行业的特点截然不同,部分企业的脑袋始终是方的,产品质量成为不可讨论的基础性保障要素,这也是企业的文化和管理的核心竞争力。为何捷达、桑塔纳、夏利始终表现突出,基础性的企业管理和文化是关键。

 

三、规模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1、规模优势的形成过程不稳健

我们乘用车行业一般不是高科技型企业,不是类似微软一样通过盖茨这样的核心人员的正确道路上的创新性突破实现规模的暴增。

我们很多企业都是抓住市场机会,实现快速性的突破,逐步形成规模,而后遇到瓶颈,最终通过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来进一步突破。而现实的情况也是很多企业在跳跃性发展并形成规模后,反而相对停顿,其他的后进入企业又在抓机会实现规模化的突破,最终形成大而不强,核心企业不突出的结果。

 

2、只有规模优势才能培育核心竞争力

我们擅长模仿,模仿也能使企业迅速缩短同竞争对手的差距。如日本在战后通过大量购买国外技术专利,模仿欧美的先进技术,在很短时间内使企业技术获得长足进步。

规模优势形成后,企业和行业的占有和整合资源的能力才能具备。但企业在模仿阶段还不具有核心能力,因为简单的模仿不能产生企业的独有专长,必须在模仿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吸收、消化、综合、创新,才能使企业能力质跃到核心能力。

目前的自主品牌领先的企业都在实现核心竞争力的积累和突破,而技术的突破,技术管理能力的提升,技术与产品的结合都需要规模效益支撑下的较长时间积累。

 

3、自主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未来乘用车行业将是以资本实力说话的行业。只有自主创新才有核心竞争力。没有创新的同质化就意味着低价竞争,就意味着恶性竞争,这样也就难以实现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提升。

自主创新不仅在产品技术方面,企业运营的诸多方面都需要有效的组合,根据环境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产品、渠道体系,而且快速的改善提升,这样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把规模优势变为产业优势,最终让产品和服务为客户带来的可感知的增值价值,形成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