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愚法师开示:亲证真如三进法——持咒、观想、发愿
1
修行路上要找到跟自己相应的法门很不容易,并且修行就是要修得与法相应,修得有效果,这最要紧。个人过去几次闭般舟三昧关,觉得很相应,但也很辛苦。般舟三昧的修法真的是一个大苦行,等到闭过般舟三昧关之后,再来修准提法那就轻松了,而且修得色身有相当的转化。
唯有广参多学后再来修准提法的人,才真懂得珍惜准提法。整个修学佛法的一个关键在我们色身的四大五蕴,要怎么样来转化,乃至进一步这心能解脱自在,不受四大五蕴境界的干扰;准提法的金刚念诵持咒法是朝向这目标很好的起步。在做金刚念诵时,这音声当然不能急躁,也不能尖锐;急躁尖锐就是风大不调的现象,风大不调当然就会搞乱了其它三大:地大绷紧,山大狂扬,水大干枯。因此金刚念诵的音声,要先慢慢、慢慢念到沈稳柔和,顺畅无阻,这样持咒者本身的四大就逐渐进入四大相生的一个良性的转化中了。念诵咒语既是在调气,也等于在调心,使心清和专一,意志豁朗平易,然后再来才有进阶到无念境界的份。然而所谓无念,无念不是胡涂,无念是自心清净的表征,无碍于日常生活事务的处理。而最终这无念还要会得无相才行,也就是悟得即相离相,空无所住。修行要先做到无念,才能够与无相相应,与无相相应了才能够空。
所以以调心来讲,不管依什么宗,修那一个法,都是要不断地从自己念头来转化自己念头;念头转得来,化得掉,功夫深了,无念境界自能现前。关于无念,六祖告诉我们「无者无妄念,念者念真如」,意思是说:那些贪瞋痴慢疑的妄念都消融掉了,那你就是念念都在真如境界的实相中了。这个是实际理地,也是实际功夫。一方面靠行愿,在做人处事上舍己为人以断除自己的三毒烦恼;一方面要在色身上转四大,破五蕴;再一方面还要有智慧,由转化妄念而达的无念境界悟得无相,与真如实相相应。
准提法包含整个这样一套的佛法修行体系。金刚念诵持咒是入门,后面的几重观想,包括心月轮观、字轮观等是登堂。至于入室,那就要等你先入门再来说了。
2
谈到观想,想的最初等效用是帮助我们在持咒念诵时,念念能深深打入八识田中。如果你念诵只是舌根在念,跟耳根、跟意根不大相应,那妄想心占有你的成份还是比较大。以妄想心来持诵,当然只要你的咒语不断,这在修持上还没有完全离谱。若能坚持下去,念久了,你还是有机会念进转化身心的循环中。不过为了更大的效益,为了你能由念诵深入第六意识,乃至穿透第七末那识,到达第八阿赖耶识,使得法的力量发挥得淋漓尽致,那么观想是有需要的。
唯识学告诉我们:要转化因地,一定要跟第六识、第七识相应;要转化果地,一定要跟第八阿赖耶识相应。如能这样因缘果三个汇合在一起来修,那要成就就快了。所谓因缘果:六、七识念念分明是因,使六、七识依之而念念分明的咒语是缘,第八阿赖耶识能够打入,那则是果。等你念念能打得入第八阿赖耶识中,那前五识的眼、耳、鼻、舌、身也才转得了。
所以你修准提法,念咒加上观想,念念由心起,念念回归到心地中,念念分明,念念都在转化我们的色身,这多美好,多殊胜啊!你一句准提神咒能够把它持诵、观想得很纯熟,这纯熟的纯,当然使你身心不杂,心无杂念,身无不调。心无杂念,身无不调,那你的身心就有纯净感;纯净就能够得清净。若是杂染,那你再怎样都清净不了。你身心不清净,无相之真如又如何亲见亲证呢?
3
我们一般凡夫智力微薄,往往抵制不了来势汹汹的多生累劫的习气。虽然如此,人人却拥有一股力量,能够克服转化这习气业力,那就是愿力,就看我们发不发它而已!
愿力是一个人愿意让自己大改变的原动力,发愿自己不再为种种人事物烦恼,发愿自己愿为种种人事物奉献,这不得了的,在整个佛法上叫做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是成佛的根基,道道地地转化业障的本因力。持咒人在自己的下意识中要有一股愿力,你所发的愿是什么,那就要把这股愿力不断地展现出来。
当我们自己在修行上感觉到很疲累,自己提不起精神的时候,依这股愿力就要让精神振作起来,继续行持下去。不管是为自己身体健康也好,为家庭也好,为事业也好,尤其是为自己道业,你要念念祈求佛母加持,念念不忘自己所愿,踏实去行,这样便能够让自己多生累劫的罪业,逐渐地消除。
愿力可以庄严我们的身心,让我们的身心、让我们的身口意愈来愈庄严。一个人有了善愿、菩提愿,那他的精神内涵马上就不一样了。所谓诚于中,形于外,一发正愿,日常修行与待人接物的气象便不同,成格了、出格了。愿大家共勉,善思念之。
大化功尽在
——谈准提法破解身障心结的殊胜\首愚法师开示
佛法将众生的烦恼又叫做结使,结使就是一种系缚,困住你,也拉扯你。众生的烦恼像用绳子把自己绑住了,还打了结,使得整个身心,不论生理心理,以及人际关系、工作等等,处处不顺畅。我们修行就是要解开这些结,让自己和众生一起解脱。
佛在《楞严经》中,曾特别以夜摩天人赠他的带巾,一结一结打了六个结,开示阿难和会上大众,众生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就是生命原本开阔所妄认的六个结。佛同时还就此在佛法的正知正见上说明了破解的道理。结打得开,便能由人空而得法空,也就是修行人的生理和心理障碍一切都化开了,最后找不到一个我,也没有法的执着,这样名为「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真正入正定,悟到不生不灭的生命体性。
我们众生的烦恼结使,小乘佛法归纳为九十八个,大乘则认有一百二十八。这九十八或一百二十八都是从众生见思两种惑业的几种项目,如思惑的贪嗔痴慢疑和见惑的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依三界众生毛病的差别而立。见惑是思想观念上的错误,只要心念拨乱反正,马上便可以转得过来,但是思惑则是欲望情绪上的习性,并非一下可以纠正,必须渐次转化。
《楞严经》里,佛讲解了结使和解结的道理后,还特别让优波尼沙陀、香严童子,乃至虚空藏菩萨、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等二十五位实际解结成就,而证圆通境界的善知识为后来者报告他们使用的方法和修学的心得。整个来讲,佛等于指点我们正确的见地,以破解众生的见惑,又传给我们殊胜的功夫法门,以转化难改的思惑,凡是有志向道者,于此切不可当面错过。
事实上,我们修持准提法,以金刚念诵的持咒而言,念咒的声音是生灭法;持诵人不要念得好像落在后面追赶什么似的,而是要持到无比流畅而内心无喘。无喘是气定神闲,流畅是念念本空,这样很容易达得初步的念住,并且在流畅无碍的念诵进入空灵时,自然气机发动,一一一打开六根之结,转化色身,然后再配合LA字观或心月轮观,使光明境界和心莲上月轮相的洁净与美感净化心理的垢染烦恼,最后在一片光明中见一切相、空一切相,当然这时众生的结使、自我执着便也化得彻彻底底、干干净净,而达到毕竟空、毕竟寂灭了。所以,此准提法实是佛为去除众生见思二惑种种结使,所传通于禅密的殊胜法教,事功速效实用,次第有阶,理地究竟,没有剩余。
行者在准提法的锤炼下,身心气质转化特别迅速,这时于鼓声、钟声种种法器声,乃至平常一般的声响,都要能善以利用,借力使力,使身心的空灵自然增上,而非因外缘的刺激而乱了章法。
个人三十年前在俗时,有一回思维《坛经》理趣,忽然身心和房间、山河大地都没有了,这下吓了一大跳,又把自己吓回来。后来依仁公上人出家,仁公那时正在教数息观,我在寮房实验看看,人又空掉了,这下太高兴了,又回到六根、五蕴觉受里。
有一次闭般舟三昧关四十九天,很辛苦的修法,每天一支香接一支香地行香,像爬山一样,走啊走、爬啊爬,一共连续二十二小时,休息时只能拉绳子,结果一拉就睡了。睡两个钟头醒来又继续走二十小时。结果第七天命门之处硬硬的如虫咬,范围愈来愈大,气机便凶猛地大发动了,在胃内翻动,又到脐轮、心轮、喉轮,都来一阵,可惜自己当时仍不明见思惑与身心结使的气脉道理,吃了不少苦头。
所有佛法的教法,不论禅净密和诸宗派,宗旨都在指导众生打开「我」结,那不只是嘴上讲讲,脑里想想便能了的,必须有实用之法踏实去修才行。依个人三十多年走过的学法路程,《楞严经》二十五圆通之法对持任何一种法门者,都有莫大的帮助,若就身心转化的化功妙用与转化中身心现象在对治上的次第应用,而能普遍有效利益修学者,这包括金刚念诵、LA字观、字轮观和心月轮观,且分为生起与圆满二次第的准提法,是我情所独锺。
在网上搜到一些首愚法师的准提法开示文章,细加校对,辑成一集供养大众,祈请诸位师兄予以补充,唯一的要求是校对要仔细。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大准提王菩萨
顶礼南公上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