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我国的商品包装以粗糙、简陋、实惠著称于世。那时经常听说外国人把中国制造商品的包装改头换面,大的改小,粗的变精,加上他们自己的商标,我们的商品在人家手里一下子身价倍增。大把大把的钞票白白让人家给赚走了。
这30年来,我们的企业家也学得精明了。他们不仅在产品的品种、质量和附加值上很下功夫,而且也在产品的外包装上极力提高档次。然而,近年来人们看到,在一些产品的包装上,-些企业似乎是做得过头了。这不,在市场上普遍流行的充气包装就是-例。比如说儿童食品吧,一包净含量仅50克的虾条或薯片的包装,经厂家充气后看上去似乎有500克那么多。从超市抱着-大包东西回家,拆开后没两口就吃光了,大呼上当但为时已晚。不光是儿童食品,还有药品、日常用品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关于商品的充气包装的科学意义,因为咱是外行,也许搞不懂,但是,有两点似乎应当引起有关标准计量和行政执法部门重视,这就是:一、商品的包装和充气是否应当有个标准(如果有,就应该严格依法办事,如果没有,则是否有必要加紧制订),无限制地用充气的方法来“夸大”商品的大少或多少应当禁止。二、对于哪些用充气的方法来“夸大”商品的净含量,而又与实际标注不符的,则必须给予坚决打击,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