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成贫富差距分水岭租房是权宜之计


买房成贫富差距分水岭租房是权宜之计

在房地产泡沫背景下,有一种思想很危险,他会误导房价调控方向。“有房住不是有住房,租房也是有房住,不是保证人人都有自己产权的住房。”这句话似乎很正确,但是要是把这句话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一旦这句话成为居民安居长期施政纲领,就会很危险。有没有自己的住房或者公民能否买的起房,已经成为今天社会中贫富差距的分水岭。高房价不断地扩大着买的起房和买不起房阶层社会差别。由此,社会将日益分化成少数有房产的阶层和多数没有房产的阶层,社会矛盾分化产生。

高房价根源是前一个时期经济政策导向失误造成的,整个全世界都把房地产泡沫经济模式作为拉动GDP增长的主要手段。在此导致了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危机。而国内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地方政府依靠“土地财政”拉动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增加。少数富人、开发商和银行与地方政府一道联合抄盘不断推高房价,出现了少数富人多套住房,多数民众买不起房。当然历史原因,一些城市居民有自己的祖房、房改房等。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遏制房地产泡沫、解决多数民众的买房和住房问题,高房价将上演中国式的华尔街金融危机。

2007年开始的房地产调控,由于遭遇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半途而废。但是这次调控仍然没有放弃房地产支柱产业的认识;2009年底开始的房价调控,避谈房地产支柱产业位置,但仅仅是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还希望房价继续涨。调控是半推半就不彻底;2010年下半年调控措施逐渐趋紧,但是地方政府对多次调控不彻底抱有幻想,因而出现调控中敷衍应付;

这就造成多次调控房价越调越高,就其根源是调控主导思想不清楚,对房地产土地财政始终抱有难以割舍之情。2011年开始的房地产调控,指导思想基本抛弃了房地产支柱产业的认识,但是一些地方调控手段看似够严够狠,但很多调控措施不是法律化,也不是经过充分论证的,出现了很多漏洞和不足,导致开发商捂盘惜售和投机钻营等问题,还引发了普遍性的户籍排外做法。根源还在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

笔者认为只有通过严格的法律手段统一房地产调控,增加房地产投机买房的税收成本,打击捂盘惜售,征收房地产买卖、转售暴利税,消除房地产暴利根源、增加炒房者房屋持有成本,才能消除房地产投机,降低房价消除房地产泡沫。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定的贫富差距不可避免。初级阶段不是摇摇无期的阶段,应当逐步向中级阶段迈进。现在应当是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过渡的时候了。初级阶段经过了60多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如果继续坚持老的发展思维,贫富差距继续扩大,中级阶段无法到来,就会失信于民。现阶段贫富差距集中体现的城市居民能不能买得起住房,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生活收入差距多大问题上。让多数人租房的思想认识就是把贫富差距长期化、固定化,这就是人为地制造社会贫富差距、不平等。

我们说,客观上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出现少数人短内买不起房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决不能放任多数人租房成为施政纲领!这个很危险,这不是共同富裕的法治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应有的现象。政府管理部门有义务不断缩小贫富差距,让所有人都有公平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这是尊严问题。而租房住和买房住两个阶层就是不平等的经济社会问题!

经济发展目标应当向着共同富裕,人人买得起房这个方向去努力,而不是向着一半人租房、一半人买房去发展。否则就是背离社会主义发展大方向。因此,房地产调控不仅仅是遏制房地产过快上涨的问题,而是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社会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不能让租房住和买房住成为永久性贫富差距分水岭。让绝大多数民众买得起房应当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www.faz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