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两会期间考察需要教育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闭幕会前一天的3月12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利用休会期间的委员机动时间,兴致勃勃来到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需要教育专项基金、需要教育驻地考察,并与从体制外积极参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事业,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为使命的需要教育项目办公室负责人、《中国政协》杂志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经济时报》等多家中央媒体两会记者齐聚一堂,座谈了教育如何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这一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全国政协委员两会期间考察需要教育(组图)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心理学系主任乐国安教授就推进素质教育,首先要认清什么是人的素质的内涵做了发言。

  乐国安委员认为,一个人的素质,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或社会主义国家,至少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内涵:第一是政治素质,第二是道德素质,第三是知识素质,第四是身体素质;第五是心理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

  乐国安委员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人一生有五个层次需要的理论中,强调最高层次的需要就是能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人的潜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我认为一个人光有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是不够的,还应该实现社会价值。并高度评价了需要教育的教育理念,特别强调在培养人的价值观值得赞赏。而‘道德’就是最朴实的价值观,全世界都通用的。所以我认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对人的发展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乐国安委员还指出,其实家长也知道孩子很苦,很可怜。比如说在天津开发区,一些条件比较好的家长,就让孩子从小就上加拿大人办的学校。因为他压根儿就不准备让自己的孩子去和中国普通学校的孩子竞争,孩子毕业拿到文凭之后就可以到加拿大求学了,这样的孩子就不需要背很沉重的书包,但有这个条件的人很少。“需要教育”主张要让孩子把学习当做乐趣,推行“做中学、玩中学、错中学”的教学方式,颠覆了传统的“头悬梁,锥刺骨”才能学好的传统观念。值得赞赏。

  

全国政协委员两会期间考察需要教育(组图)


  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盛连喜教授发言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如幼儿时期的素质教育应该是要让孩子的天真得以保存,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这种教育才是素质教育,而不是当前有人主张的学前教育向小学靠拢的教育”。

  盛连喜委员认为,当前中国的教育,中学的问题出在追求升学率上。应试教育以分数为评价导向和评价标准,这种导向使以分数、以课程、以学科成绩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或者最重要的标准的体系得到了蔓延。所以中学生书包越来越重,孩子承受了太沉重的学业负担,使身心、人格等各方面受到了极大的伤害。目前,小学、中学虽然提出了“减负”的问题,但是阻力很大。这是因为有个问题没有搞清楚,学习没有负担是胡扯的事情,是不现实的事情,到底减什么负担,这个需要研究。大学里头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学生自主的学习和创造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我们大学教育的现状还是老师在那儿讲,学生跟着听,这是因为我们评价标准、考试标准有问题。国外大学除了老师讲之外,很大一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找答案,自己来做课题,而我们不是这样。需要教育推行的“做中学、玩中学、错中学”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盛连喜委员还指出,目前,中国的教育问题概括起来存在两个严重的问题,一是系统紊乱,二是缺少灵魂。

  盛连喜委员解释说,什么叫系统紊乱呢?就是教育是个系统,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三个教育系统不协调,就会出问题。我们自己的成长史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素质既有学校培养的,又有家庭熏陶的,更是自己走向社会修养的。

  盛连喜委员还认为,我国的教育改革这几年缺少一个正确的灵魂,什么是正确的灵魂呢?就是中国这些年来所有的高校当中虽然喊教育为本、德育为先,但是落实不下去,只是喊喊而已。我们缺少方法和手段,大学里头弘扬民族精神的东西不多,所以我们的大学生感到迷茫,经不起任何的压力,别说大压力,小压力都不行。需要教育引进的素质教育按4:2:4黄金比例,将人的综合素质分为40%综合素质,20%价值观,40%文化知识实施素质教育,将给我们找到了思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培养人的终极目标,为我们教育改革的灵魂开拓了思路。

  

全国政协委员两会期间考察需要教育(组图)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福建省副主委,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李未明教授发言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创新型人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但不是到了大学才强调培养创新素质和能力。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必须从幼儿开始,幼儿、小学、中学,这几个阶段都是人的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孩子在哪个阶段,就应该按照他的成长规律,给他一个自然发展的空间去培养他,而不是人为地去扭曲他。有政协委员就曾尖锐地批评过,我们有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措施、管理方法是在摧残下一代。让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得不到全面发展的培养,这是在犯罪。

  李未明教授认为,看一个学校办得好不好,过去看它是不是重点学校,前几年我们政协就提出要取消重点学校、取消优质学校、取消重点班,因为这是教育的不公平,现在取消了。但是还有一个衡量的标准没改变,那就是你这个学校出了多少学生上知名学校,有多少个获奖的学生就是办学办得好,这是不对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提高全民素质,教育要面对大众,要把眼光盯着全民教育,要让所有青少年享受到最好的、最优质的教育,让他们健康成长。

  李未明教授说,刚才有委员讲到,现在的孩子课业负担很重,孩子们已无法承受。这个问题我们也反映了多少年了。在孩子还不懂事的时候,在他用探寻的眼光看待周围的时候就常常受到制约和干扰,家长们、老师们都根据成人的要求来要求孩子,这样的孩子他能快乐吗?能独立思考吗?他不能独立思考就无法创新,所以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必须从小就培养。这是能做到的,因为创造性的欲望人皆有之。

  李未明教授还认为,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如何把他好奇的潜力给挖掘出来,鼓励他,引导他,让他去发展,就能逐渐地形成创新能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就有根据。需要教育提倡的让孩子在愉快中学,玩乐中学习这个理念很好。如学钢琴,它本来就是玩儿,只有让孩子愿意接触音乐,去感受音乐,美好的音乐就会陪伴他一生。而当一个人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受到音乐美的熏陶,他的生活就变得丰富了,他的内心世界会更加美好,他也会把美好的感受带给周围人。

  李未明教授还表示,今天有幸了解“需要教育”这样的机构很高兴,不管是公立的还是私立的,只要能够关注教育,愿意投入精力、财力、人力、物力去发展教育,就是好事。“需要教育”整合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为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职业的受教育者提供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是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值得推崇。

  

全国政协委员两会期间考察需要教育(组图)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广东省副主委,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顾也力教授发言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核心是什么?我认为是创新。因为只有创新的东西才能引领社会、引领世界。以日本为例,日本经济虽发达,但是创新能力没有美国强,所以日本就永远当了不了世界第一”。

  顾也力委员强调说,创新需要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顾也力委员认为,教育是一个育人工程,把人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是教育的功能。

  顾也力委员诠释说,人首先要有健康的体魄,第二是要有基本健全的知识结构,第三是要有基本完善的或者是健全的人格,第四应该具有一种包容、与人为善、感恩的心态。

  顾也力委员指出,当前,由于教育资源不足,造成了家长望子成龙,希望孩子进好学校,希望有好老师,同时希望我们的小孩应该是学习成绩第一的,应该不输给别人,将来才可能飞黄腾达。这种观念太可怕了,我们现在的教育把我们学生的思维已经固定在一门心思要进好学校,拿到好成绩,将来出人头地,其它的一概不管。我们的评价机制也是这样。这样培养出来的小孩,很多是人格不健全的,他不会去关心别人,不会去为别人思考。而对自己也是很苛求,自己做得不好,就郁闷、自爆、绝望,甚至跳楼。我们的教育失败在哪里?就失败在把孩子思维固化了,这种固化抹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创新思维。

  顾也力委员对需要教育提出的:“人类是为健康、快乐、幸福、成功而生的”这一观点和需要教育整合的教育项目,致力于从幼儿儿童阶段开始,就要培养人的多种人格特质等理念大加赞赏。

  

全国政协委员两会期间考察需要教育(组图)


 


  座谈结束后,孙天群主任陪同四位全国政协委员考察参观了需要教育九大教育平台整合引进的优质教育项目。四位全国政协委员对需要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和发展事业,打造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平台,创新素质教育模式,捐赠善款设立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需要教育专项基金开展公益活动等行为表示赞赏。(记者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