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对“打工子弟入读北京上海中职”应给点掌声


    对“打工子弟入读北京上海中职”应给点掌声
“打工子弟入读北京上海中职”不是一无是处
    王军荣(教师)
教育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司相关负责人昨日透露,北京、上海等城市今后将接收打工子弟入读当地中等职业技术类学校。这意味着,打工子弟可以以“借考”的方式在京参加中考,以“借读”的身份升入北京中职学校。(3月1日《  新京报 》)

打工子弟可以在北京、上海参加中考,以“借读”的身份升入北京、上海的中职学校,应该说是一种进步,尽管这种进步是建立在“私利”的基础之上。说实话,北京、上海的中职学校之所以向打工子弟开放,皆因生源不足。如北京的中职学校,想要保住生源,他们只能一方面通过合作办学等项目从西部省份、周边省市招生,另一方面就是招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打工子弟入读中职,其出发点自然不是回报外来打工者,也不是想留住子女的方式来留住农民工,但这么做所带来的附加意义还是很积极的,给打工子弟提供了一个在城市里学习的机会。

给打工者子弟提供学习机会,这是明智的选择。一所学校没有生源,是办不下去的。而数据显示,近年来,北京初三应届生源出现下降趋势,今年中考应届生源为8.5万人,比去年减少了3000多人。允许打工子弟升入中职,当然是为北京市中职校补充生源。读书,当然是自愿的,打工子弟也可以完全不选择在北京、上海就读中职学校。但我们不难发现,想要在北京、上海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还是不少。

打工者子弟在城市就读中职学校,是可以学到一技之长的,毕竟这些学校的办学经验是丰富的。现在农民工想要在城市里有立足之地,靠的还是技术,即便是回到家长去创业,同样需要技术。一技在身,比什么都强。既然城市里能够提供这样的机会,打工者子弟没有理由拒绝。诚然,其出发点,似乎并不是真正实施教育公平。而且仅限于就读中职,普通高中并没有开放,这是令人遗憾的。

据了解,北京已招1万人,上海已招6000名进城农民工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与其等到成年了去读中职,还不如趁着年轻,有机会在城市里就读,学到技术,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打工者子弟有需要,愿意读,我们就别斤斤计较了。

新闻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11-03-01/04152202997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