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汽车进入“廉价时代”


东风日产的新阳光真是光彩夺目,上市头一个月销量就过万,第二个月又进入了中级车销量前10。成绩来得如拾草芥,实在令英雄气短,多少长得比它帅、名号比它响、来头比它大、品质比它强的车子蹉跎了多少岁月都没等来这样的风光。

 

新阳光是日产新小车平台platform-V上出生的第二款车,第一款车是比它小一号的玛驰。如今的汽车平台,弹性越来越大,新阳光的轴距比玛驰拉长了足足150毫米,车身尺寸也同步加大,玛驰是一部小型车中的小车,而新阳光则成长为一部理直气壮的中级车。

 

出身同一平台,除了长相,核心技术别无二致,但二者的命运却是两重天。玛驰刚上市时,亮相动作还算漂亮,月销曾到5000多台(难免有厂商导演的成份),之后一路向下,一直滑到上个月的1400多台。一般而言,除非有跳楼价之类的大动作,玛驰的销量水平也就这样了,想维持住2000多台还得努努力。

 

日产搞出个V平台,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了降低成本,所以V平台贯彻实行的是“成本极简主义”。出自V平台的玛驰和新阳光,都给出了一个同级中比较低的售价,但为什么一个一炮而红,一个一炮就哑火了呢?

 

中国车主对于中级以下车型的价格极为敏感,价格往往是征战车市的第一利器。在合资“精品小车”中,玛驰的定价比铃木雨燕高,比大众POLO、本田飞度、丰田雅力士、福特嘉年华低,与它的身份倒也相配。但玛驰的个头在同级车中基本是最小的,观感小气,确实也卖不出更高的价钱。合资小车个个都是强手,新来的必须是“强中自有强中手才行”,而玛驰在价格上并无杀伤力,受“成本控制”拖累,整车品质上亦无过人之处,局面打不开也不奇怪。

 

新阳光的出招就比较犀利了。头顶“Nissan”牌帽子,身穿天籁款外套,艺名是响当当的“十代阳光”,天生是大牌身价却平易近人,比同级的韩国车都便宜。新阳光卖相挺好,块头够大、够体面,还有最新款CVT变速器、一键启动等招牌菜一并奉上,让谁一看都觉得物有所值。

 

相比玛驰,新阳光更能代表V平台“成本极简主义”的精髓。根据日产的说法,V平台专为降低成本而生,它的省钱秘籍如下:一、零件集成度更高,数量更少,成本更低,比如,前排座椅的零部件就由原来的85个缩减到50个;二、通过重新设计零部件,使车辆重量更轻,比如通过减少车身的厚度,使重量降低10kg;三、大量使用本地化的零部件,比如日产要求V平台在中国的的本地化比例超过90%,玛驰的国产化率据称超过了95%。

 

中国有句老话:便宜没好货。虽然也有物美价廉的东东,但这句话基本还算是真理,毕竟钱多好办事,钱少难免有些地方会缩水。就玛驰品牌而言,它1982年问世,很快就征战欧洲(在欧洲名曰Micra),第二代车型在1993年拿到了欧洲年度车大奖。现在生产的是玛驰的第四代,看上去很有背景,理应有着不错的DNA,但事实上,从产品层面看,四代玛驰是全新平台的全新产品,名子也叫玛驰,外观与老玛驰也有关联,其实它本质上还是个新人。由于新玛驰是东家节约闹革命的产物,在整车品质上也向成本做了妥协。比如,它的用料和装备都有浓重的廉价味道,甚至连赖以征战欧洲市场的底盘功力都有缩水,驾驶乐趣损失了不少。

 

新阳光上世时间尚短,没有听到多少车主和专业人士对于它整车品质的评价,但既然同出自V平台,想必也会有不少控制成本的手笔,应付日常驾驶应当没什么问题,但想要所谓“质感”和“驾驶乐趣”,恐怕也是个奢求。

 

这就在提醒我们,不是所有的合资车都是“精品”,更不是所有的买家都会刻意去买“精品”。中国小型车市上,一直有个“精品小车”的概念,合资厂商一直标榜自己的产品是“精品”,但原来的“精品小车”却纷纷吃到了“精品”的苦头,要么减配缩水,要么困守一隅——高价位的“精品小车”在对价格格外敏感的中国车市上,已经吃不开了。

 

正所谓“饱暖思淫欲”,当不缺钱花的时候,人们才会追求所谓“品质”。比如同样是买醉,农民工喝几块钱一瓶的二锅头,而官员和富人爱喝上千块钱的“茅五”,现在更是把几万块的“拉菲”喝得快绝了种。汽车也是这样,即使是辆小车,欧洲人也特别在乎“操控性”,而印度人只要车能走就行,连倒车镜都可以省下一支。

 

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人们买车比较注重外观体面,但口袋里又没有太多钱,于是“简单的大车”就比较流行。顺应这种潮流,合资厂商纷纷针对中国买家,专门开发看上去很美、售价却比较低廉的新车型。

 

上海通用雪佛兰的新赛欧是一款比新阳光还要生猛的车型,上市刚刚一年的时间,现在已经进入轿车销量前十,在小型车这一细分市场上,上个月更是抢到了榜首位置。

 

说起来,新赛欧的本土化比新阳光更彻底,它完全由通用设在中国的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操刀,从外观到内饰再到底盘,无一不是“懂车更懂你”,直指国人心思。这还罢了,新赛欧的起步价只有5万多——合资车、金领结标、同级中超大的外壳和空间,你没有看错,它的价格仅仅只有5万多,朋友们,还等什么,抢到就是赚到,快拿起电话定购吧!

 

欧洲人喜欢“精品小车”、美国人喜欢皮卡和SUV、日本人喜欢各种“面包”,而中国人喜欢“简单的大车”。近三两年来,合资厂商纷纷醒悟过来,开始针对中国市场开发外观体面而价格低廉的新品种,在这方面,他们不拘一格、百花齐放,创造了世界汽车史上许多造车新流派。

 

东风日产很早就尝到了甜头,比如疑似日本版note的骊威,就是在原版基础上针对中国重新设计,大大降低了成本和售价,一无名气二无来历,居然成为小型车中的销量王。这一流派可谓改良派。而像新阳光这种从小平台上开发大车型的流派,或许可以叫做“以小见大派”——除了新阳光,还有本田锋范、标致408亦可归入此派门下。

 

通用的新赛欧由本土团队针对本土开发设计,虽然顶着洋商标,却完全在中国大地上播种并开花结果,可谓“入乡随俗派”。

 

说到入乡随俗,不能不提到大众。大众在中国的20年没白混,深谙国人心思,创造性地开辟了“旧平台造新车”的新思路,美丽又大方的朗逸和新宝来花开两朵,在老宝来平台上绽放出老宝来和高尔夫从未有过的辉煌。借用鲁迅先生的话,我们把这一流派称之为“朝花夕拾派”。

 

而各合资品牌近来又纷纷搞“自主品牌”,可能又会产生更多的流派,不再一一赘述。而这许多流派,说来说去举的是同一面旗帜“简单的大车”。“简单的大车”很对国人心思,有些人却不愿意提,以为比较没面子——其实,“简单的大车”没什么不好,比“精品小车”实用,比皮卡和SUV经济,比“面包”体面,此所谓中国特色矣。

 

(此文授权新浪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