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车陷营运困局 车主怕罚躲猫猫


《电白农用车遭重罚》后续报道

南方农村报记者 樊文泽

本报2月24日报道了电白车主何亚春用农用车拉货被罚的故事。这并非特例。

有时在路上,你会看到一种浑身蓝乎乎的货车,这种车四四方方,皮实而简陋。它长得与轻型卡车并无两样,但车辆合格证上却写着大型拖拉机,或者方向盘式拖拉机。在蓝乎乎的车漆下,这车简直就是个“怪兽”:车辆说明书上核定载重不到1吨,虽然马力不足50匹,但却能轻松地拉着7.8吨的货上路,甚至超过了轻型卡车的核定载重量。

它不用到车管所上牌,也不用交年票,凭借着低廉的使用费、超强的载货量受到广大农民的追捧。车主们用它给自个儿运农资的同时,也可以帮邻居拉几车盖新房时所需要的石头,然后收取点费用。然而,由于厂家超标生产,导致其一出生便违规,车主不得不游走在法规之外的灰色地带,承担着随时被罚款、扣车的风险。

超标农用车禁牌已5年

“2005年7月新的《道路交通管理法》出台后,这种‘变形’的拖拉机被归类为低速载货汽车,省内已经禁止这类超标车辆入户了!”广东省农业厅农业机械化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刘亚平说,农业厅当时还为此发了文。

据了解,新的《道路交通管理法》实施后,广东省农业厅和公安厅进行了部分车型的入户管理交接工作,拖拉机归农业部门管理,由农业部门负责上牌与驾驶员的培训,其他车型都归公安部门管理。

“这种车型应该属于低速载货汽车,并不是拖拉机。”在看了何亚春那台农用车的照片后,刘亚平指出,拖拉机不属于低速货车,拖拉机一般跑得慢,并且属于牵引类的,用途比较广泛,例如发电、收割、耕地、运输和喷灌等。

公安部《机动车登记工作规范》中规定,低速载货汽车(原四轮农用运输车)是指以柴油机为动力,最高设计车速小于等于70km/h,最大设计总质量小于等于4500kg,长小于等于6m,宽小于等于2m,高小于等于2.5m,具有四个轮的货车。何亚春的那台农用车,就明显达到了低速载货汽车的标准。

企业频打政策擦边球

把低速载货汽车当成拖拉机来卖,是农用车企业在钻拖拉机空子以降低生产门槛、减少税费,更是企业迎合市场需求的一种取巧之道。2005年后,随着农业部门和公安部门对低速农用车、拖拉机等相关机动车的管理日益明确,低速载货汽车的生产门槛被抬高了一个级别,划入轻卡的范畴。

与此同时,低速载货汽车的使用成本也在急剧上升。

农民购买一辆8000元左右的农用车,如果到公安部门入户,则需要交纳购置税、年票、保险等费用;但如果到农业部门入户,则可以免去以上费用,甚至还可以获得不菲的农机补贴。两者一对比,费用相差甚至超过了10000元。

这时,政策的擦边球“及时”地出现了。2005年以后,一些农用车企业为了迎合市场,纷纷通过“早产”、“大车套用小型号产品目录”等方式,将大批超标的农用车推下了生产线。

低价的超标农用车虽然被顺利地推下了生产线,但其在安全上依然令人担忧。有专家认为,超标农用车跟运输汽车有明显的区别,农用车刹车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无法与汽车相提并论。在超载的情况下,如果遇到长下坡,笨重的农用车极有可能刹不住车!

据统计,2004年广东省拖拉机发生的交通事故共达497宗,死亡102人。2003年,发生在连州市的特大农用车交通事故中,造成33人死亡,该次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产品质量问题、刹车失灵,肇事者缺乏应急处理经验。

营运难困扰农用车主

“别小看这车,才4万块,可拉的东西比那些10万块的小货车还要多。”在电白,很多农用车主之所以没有选择轻卡,而选择这种超标的农用车,除了其价格低廉外,拉得多也是主要的原因。在乡村道路上,车主对车速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能拉货,慢慢走更安全。

随着各地年票制的兴起,农用车费税少的优点也更是得到体现。广东省早就叫停了超标农用车的入户,但却难以切断新车入户的路子。很多农民购车后,都可以通过商家或是中介拿到外省农用车的牌照。

一边是广大农户对农用车的需求,一边则是农用车的广泛使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超标农用车出现的营运问题,便深深困扰着很多车主。

买台农用车,为了发挥其效用的最大化,在农闲时期帮邻居运砖头盖房子,顺便赚点运输费,在电白的何亚春看来,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但这却被当地交通部门划为非法营运。按照规定,对非法营运,运管部门将对当事司机处以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帮邻居拉砖头被交通部门定性为营运,但超标农用车因为其办理的是农业部门的行驶证,而失去了办理营运证的资格,在广东省交通厅的答复中,“对于拟投入经营性道路货物运输的车辆,取得‘机动车行驶证、车辆检测合格证明’是必要条件。公安部门的机动车行驶证是办理营运证的必要条件。”

无法办证营运,但小规模的营运又难以避免,因此,罚款成了众多农用车主的噩梦。农用车主怕撞见执法部门,执法部门同样不乐意看到路上看到这些慢吞吞的家伙。在他们看来,农用车主年审的意识不强,甚至连牌照都没有去申请,违法载人、超载现象也是一时难以杜绝,出现交通事故,会损失更惨重。

 

执法部门对超标农用车的围剿,引来了车主的骂声一片。很多农民对交警,甚至农机部门都“咬牙切齿”,在他们看来,执法部门这么做“就是为了罚款”。因此,在看见执法部门查车时,掉头就走,甚至强行冲栏的事件时有发生。在电白,一位农用车车主甚至兴致勃勃地与记者分享,他上次如何逃脱执法部门的围追堵截!

农用车困局犹如一局双败的博弈,车主、管理者各据一方,互不相让。使用超标车,错不全在农民,更在于厂家,在于监管厂家的管理部门。“要解决这个问题,唯有将超标农用车扼杀于源头!”刘亚平一语道破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