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茨是个好同志,以后我要学习他!
据美国最新研究报告,接种疫苗可显著减少轮状病毒感染,发展中国家需更加普及。
轮状病毒是引起严重腹泻的病毒,主要发病于2个月~5岁以下婴幼儿。美国今年1月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开展轮状病毒疫苗接种后,近两年轮状病毒感染或住院的案例均有了显著的减少,显示疫苗能有效预防病毒感染和减轻感染症状。
然而,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每年约近50万个孩子死于轮状病毒感染性疾病,85%以上发生在非洲和亚洲的发展中国家。一个能有效预防的疾病,却在夺走千万孩子的生命,其中价格是疫苗使用的最大障碍。比尔·盖茨的2011中国行,发现了中国疫苗工业的潜力,认为中国能够在制造低成本的轮状病毒疫苗上有所贡献。比尔·盖茨基金会有望与中国疫苗生产厂家合作,研究如何降低成本,让疫苗惠及边远落后地区的儿童。
防御效果:很显著
在美国,自2006年7月引进轮状病毒疫苗以后,轮状病毒相关的住院患者数目减少了86%;2008年,约有5.5万例严重腹泻得到预防,得益于该疫苗的接种。在澳大利亚昆士兰,自2007年引进该疫苗后,与轮状病毒有关的5岁以下住院患者数目减少了94%。在非发达国家或地区,这种减少的趋势同样明显。例如,萨尔瓦多(中美洲北部国家),引进疫苗后2年半,该疾病住院患者数目减少81%。这些数据均明确显示,疫苗的预防能力是显著的。
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婴幼儿发生严重、致死性腹泻的最佳方法之一。目前的疫苗主要是预防轮状病毒A感染,也能降低其他轮状病毒感染的重症腹泻发病率,并缩短病程。国内主要使用口服减毒活疫苗,它进入肠道后,在肠道进行复制,通过介导粘膜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诱导机体产生G1~G4型的血清中和抗体,阳转率为40%~60%,对轮状病毒肠炎的保护效果为78%。也有认为,疫苗的抗原成分可刺激肠壁相关淋巴样组织而诱导产生病毒特异性sIgA,这种物质对预防腹泻有重要作用。
接种时间:有讲究
感染引起的腹泻在我国多发生在10~12月,约占发病总数的80%,其次在3~5月份也有一个小的发病高峰期。国内有临床研究指出,接种疫苗的时间明显影响其预防效果。研究观察到6、7、8月份接种轮状病毒疫苗的效果最好,3、4、5月份接种的效果次之,2月份接种的效果最差。原因可能是肠粘膜产生的轮状病毒特异性sIgA寿命较短,无法达到长期预防的目的,接种时间距离轮状病毒流行季节时间越长,接种效果越差。9月份接种的效果也很差,原因可能是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后需要2~4周后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而某些地区每年的9月份已开始流行轮状病毒肠炎,部分接种者在没有产生足够抗体之前就感染了轮状病毒。
感染治疗:防脱水
目前,对抗轮状病毒尚无特效药物,正确的治疗方法就是尽快纠正孩子的脱水、酸中毒,因为脱水是该病毒感染的主要死因。对于症状较轻的患儿,可用口服补液的方法纠正。常用的是WHO推荐的口服补液盐,配方为: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葡萄糖20g,加水1000mL。症状严重的患儿,可用静脉输液的方法纠正脱水和酸中毒,同时配以口服双嘧达莫。研究显示,双嘧达莫对轮状病毒RNA复制有选择性抑制作用。也有报道用双嘧达莫、病毒唑、异丙嗪和山莨菪碱联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获得较好疗效。近年来,干扰素也被用来治疗轮状病毒感染,该药可以抑制病毒在人体内的繁殖,从而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链接
轮状病毒总共有五种,分别以英文字母编号为A~E。人类主要是受到轮状病毒A、B与C的感染,而其中轮状病毒A的感染最常见,占人类所有轮状病毒感染的90%,轮状病毒感染好发于秋冬季节,病程一般为7天,发热持续3天,呕吐2~3天,腹泻5天,严重出现脱水症状以及其他并发症,脱水是轮状病毒感染的主要死因。尽管轮状病毒感染属自限性疾病,但发病人群主要是2个月~5岁以下婴幼儿,由于没有针对轮状病毒的特异性治疗药物,一旦出现严重腹泻以及并发症,往往危及生命,适宜提早预防。
----《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