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80后的小友跟我诉苦:80后,属于“十三不靠型”——上靠不上自己逐渐老去的爹娘,下比不过90后有给力的父母,购房困难,中产无望——郁闷得很哪!
80后,20世纪80年代生人也。小友诉说:现在80后要在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混出个人样来,实属不易,而最大的压力就是买房。若非买彩票中个几百万,那就是想都不敢想。
80后的父母,就是50—60后,也就是当年高唱“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的“八十年代的新一辈”。一般来说,是“老三届”下面那一代人。但“老三届”中,生儿育女晚的,他们的子女也能赶上80后。
50—60后这一代人,是在文革中成长起来的,读书似乎不比“老三届”更多。“再过三十年,我们再相会”,对于占大多数的升斗小民而言,差距也拉开了:改革开放后,能够抓住机会考上大学并接着再深造的,现在还能有个说过得去的“总体小康”。但现在都在讲究“年轻化”,因而50—60后不免有些“过气”,已然比拚不过如今正在当打之年的70后。更多的这一代人,没能读大学,现在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没有进入下岗、失业大军,就算万幸。因此,他们的80后子女通常难以借着他们的光。而90后,因为他们70后的父母如今正当年,机会也比50—60后更多,所以相当一部分可谓“大树底下好乘凉”。80后为买不起房而发愁,可小弟弟、小妹妹们都不含糊,有车有房,可不羡杀人也。
其实,如今的国人,几乎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不分“×后”,一般升斗小民差不多个个都面临沉重的社会压力,这就要讲到社会学的阶层分化。现在社会学讲“社会阶层”,比起计划时期恐怖流行的“阶级”,有个很大的差别,就是前者是动态的,而后者是静态的。
在阶级斗争“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的年代,人为划分出来“阶级成分”变成了一种渗入到DNA中去的与生俱来的遗传因素。阶级成分“高”了,祖祖辈辈都别想抬起头来。有“继续革命派”宣称:地主的儿子就得是地主,富农的儿子就得是富农,要不然,阶级斗争不就斗不下去了?!
社会阶层理论也看到人类因经济社会地位的不同会被划分出不同的阶层,但是,作为个人是可以在社会阶层之间“流动”的,这叫做“社会流动”。我们平时讲的“人口流动”是人在地域空间中的流动,而“社会流动”指的是人在“阶层级序”中的流动。一个人不管其出生时的环境如何,只要自己勤奋努力,就可以从较低的阶层向上流动到较高的阶层,这叫“出息”。当然,一个人家境再好,一旦自己不勤奋努力,也有可能从较高的阶层向下跌落到较低的阶层,这叫“破落”。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中,“阶层级序”里向上流动的渠道应该是畅通的。对所有的人来说,是机会均等的。这样,一个十分“自然”的阶层分布应该是“橄榄型”的。也就是说,这个社会是“两头小,中间大”,是以中产阶级为主的。
80后如今遭遇的困境实际上是向上流动受阻,那些本该畅通的社会流动渠道被堵塞了。一个人靠自己的努力,已经没有可能朝着“中产”的目标拾级而上;而是被围困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完全施展不开手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寒窗22年或更多,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好不容易找到工作,谈了对象,想结婚生子,发现又买不起房子。对于未来,总是云遮雾障看不清,没有预期、没有掌控,只能随波逐流。
造成向上流动渠道堵塞的原因,自然是不公平、不公正。为什么会把爹妈扯上呢?其实也好理解,就是希望多一层社会关系,多一份社会资源而已。想当年,50—60后也曾经有过同样的抱怨,找工作得有好爹娘。想不到,一个轮回下来,又轮到他们的子女80后。这种不幸的“遗传”和“轮回”对一个社会来说,是很危险的。
当一个社会的阶层结构是橄榄型时,也就是说,当中产阶层占多数时,这个社会是稳定的、积极向上的。就宏观而言,中产阶层在富人和穷人之间铺设了一段宽宽的缓冲地带,使从富到穷不那么突兀,而成为一个渐次递减的连续数列,让经济社会地位较低的社会群体看到拾级而上的希望。就微观而言,中产阶层有家有业,图的是稳稳当当地过小日子。对于社会上任何不公平、不公正以及其他不利于稳定的妄动乱举,理性的中产阶层自然会出面反对,维护社会秩序成为他们自觉的社会责任。
80后,如今已经到了“而立”之年,如果他们立不起来,中国社会正在缓慢成长的中产阶层就会出现断层。中产阶层也是需要培养的,改革开放以来有句国人已经说的很顺溜的口号,叫作“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其实,参透这句话的本质,“让”与“不让”是关键。这年头,凡被“让”的都富裕了,凡不得“让”的,都富裕不起来。现在我们是否改一改这句口号:让大多数人中产起来。中产是什么?中产其实就是我们天天唠叨的“小康”。翻翻汉语词典,小康就是“中等生活水平”,这不是中产又是什么?
也许有“砖家”又在忽悠,似乎要长期保持国人的“无产”状态,认为这有利于经济增长。错也,错也,一旦动乱,“有产”才会倾家荡产,而无产只会失去……伟人怎么说来着?
一个社会不能靠无产长久维持。当年工农红军打土豪,接着就是给穷人分田地,这是要将无产变成有产;解放战争是靠翻身农民推着小车送大军过长江,因为要保卫土改的胜利果实,这也是将无产变为有产;改革开放包产到户,是让农民享有土地的承包权,虽不彻底但不也是要将无产变为有产。
让,还是不让,这是一个问题,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轮也该轮到80后了,房子会有的,老婆(老公)也会有的,面包和牛奶则未免太小儿科。“十二五”期间,让大多数80后中产起来!让大多数中国人中产起来!“全面小康”便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当然,反过来说也成立。
80后:中产有望无望?
评论
编辑推荐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