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辽宁管理咨询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管理咨询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辽宁省的管理咨询业也逐步发展起来,特别是2004年前后,随着一些著名的跨国管理咨询公司先后在大连、沈阳落户后,带动了辽宁管理咨询业迅速发展。截止到2008年8月,辽宁省内经过工商注册的管理咨询企总数达到832家,注册资金2亿多人民币,从业人员近万人。具体情况如表1。
表1 辽宁省管理咨询企业状况表
咨询类型
注册时间
|
管理咨询
|
营销咨询
|
财务咨询
|
人力资源及其他咨询
|
投资咨询
|
合计
|
01年及之前
|
9
|
2
|
5
|
4
|
24
|
44
|
2002—2004
|
108
|
17
|
84
|
9
|
60
|
278
|
2004—2006
|
59
|
19
|
57
|
14
|
61
|
210
|
2006—2007
|
43
|
24
|
13
|
21
|
97
|
198
|
2007—2008
|
21
|
6
|
11
|
17
|
47
|
102
|
合 计
|
240
|
68
|
170
|
65
|
289
|
832
|
资料来源:根据2008年全国管理咨询企业名录整理
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2001年及之前的时期,辽宁省的管理咨询企业仅为44家,而真正的管理咨询的企业仅有9家。辽宁管理咨询企业发展较快的时期是2002~2007年期间,该期间注册的管理咨询企业达到686家,占据全省注册管理咨询企业总数的82.45%,这与我国当时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是相对应的。而到了08年,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步入了低速发展期,同期全省注册的管理咨询企业仅有102家。因此可以得出管理咨询企业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结论。
虽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辽宁省的管理咨询业有了较大发展,但与北京、上海、广东等管理咨询业相对发达的地区相比较,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几个地区经过工商注册的管理咨询企业对比情况如表2。
表2 北京、上海、广东和辽宁管理咨询企业情况表
注册时间
地 区
|
01年及之前
|
2002-2004
|
2004-2006
|
2006-2007
|
2007-2008
|
合计
|
北京
|
556
|
944
|
607
|
1200
|
148
|
3455
|
上海
|
300
|
897
|
1275
|
1737
|
396
|
4605
|
广东
|
293
|
1256
|
693
|
410
|
359
|
3011
|
辽宁
|
44
|
278
|
210
|
198
|
102
|
832
|
合计
|
1192
|
3375
|
2793
|
3545
|
1005
|
11902
|
资料来源:根据2008年全国管理咨询企业名录整理
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北京、上海、广东三个地区的管理咨询咨询企业注册高峰期与辽宁省的注册高峰期是一致的,这也与之前关于管理咨询企业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结论是相吻合的。此表数据还反映出,目前在我国管理咨询业最发达的地区是上海,管理咨询企业总数达到4605家,是辽宁省同类企业的近6倍。
二、辽宁管理咨询业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咨询意识不强,对管理咨询的作用认识不足
不管是民众还是企业,对管理咨询的作用都缺乏足够的认识,管理咨询的意识不强。很多民众对什么是管理咨询都一无所知,所以就更谈不上管理咨询意识了。而对于一些企业来说,虽然知道什么是管理咨询,但对于管理咨询能够给企业带来什么价值,能够为企业解决什么问题却是信心不足[1]。对于他们来说,当企业遇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时,总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社会里,宁可以花钱“请客、送礼”的方式来解决表面问题[2],也不愿意通过“外脑”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当再次遇到同样问题时,又重新步入“请客、送礼”的恶性循环,企业的真正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解决。结果是企业的生存空间越走越窄,甚至最终给破产倒闭。
(二)询企业规模小、品牌知名度低,缺乏复合型专业人才
在现有经过工商管理注册的832家管理咨询企业中,除了国际知名管理咨询企业在辽宁的分支机构外,没有一家在国内享有如正略钧策(原新华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和北大纵横那样的声誉和知名度。在所注册的管理咨询企业中,年营业额上千万元,从业人数超过100人的几乎没有。极少部分企业年营业额能够达到一两百万元,从业人员超过50人。绝大部分企业年营业额都在几十万元,从业人员在十几个人左右,有的甚至只有十几万元,几个从业人员。与正略钧策和北大纵横这些年营业额在几千万元,从业人员几百人的国内知名管理咨询企业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更无法与那些年营业额上亿美元,从业人员上万的国际知名管理咨询机构同台竞争了。
此外,在这些企业的从业人员当中,虽然绝大部分达到本科以上的学历水平,然而大多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了管理咨询行业,虽然拥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的磨练,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大多只能是“纸上谈兵”,实施的实际效果往往差强人意。而国际知名管理咨询公司的从业人员大多是具有某行业多年从业经历甚至是行业知名企业高管经历,他们对咨询买家所在行业有深入细致的了解,知道问题的症结所在,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对症下药”,所以方案实施效果往往很好。
(三)提供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专业咨询服务的企业数量少
从全省管理咨询企业的类型来看,投资咨询企业数量最多,达到289家,主要是由于许多企业自身缺乏专业投资人才和投资信息,不得不借助投资咨询机构对项目投资的可行性和盈利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而且这类咨询主要发生在项目实际投资之前,而不是项目投资后的管理过程中,针对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提供咨询建议。而真正提供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管理等综合咨询的企业,全省仅有240家。其他如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专业咨询分别为68、170、65家,所占比例不大,尤其是提供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专业咨询服务的企业比例更小。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各类咨询企业所占比例图 |
财务咨询
|
20%
|
人力资源及其
|
他咨询
|
8%
|
营销咨询
|
8%
|
管理咨询
|
29%
|
投资咨询
|
35%
|
从图1中可以看出,提供营销、人力资源等专业咨询的比例均仅占所有咨询企业的8%,而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营销、人力资源等专业咨询最能够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最能够在短期内体现咨询效果,因此往往是企业最需要的咨询服务。
(四)管理咨询企业在地区分布上不平衡
从辽宁省管理咨询企业分布的地区来看,分布极不均衡,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全省的管理咨询企业主要分布在沈阳和大连地区,这两个地区的管理咨询企业总数占据了全省管理咨询企业总数的752家,其他所有地区合计才79家。基本上是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主要是由于购买管理咨询服务的企业大部分是大中型企业,而这些大中型企业绝大部分都分布在沈阳和大连两大经济发达的城市。其他地区由于大中型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对管理咨询认识不足、通过借助外部管理咨询来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的观念不强等因素,使得这些地区对管理咨询服务的需求不足,从而导致这些地区管理咨询企业较少。
图2 辽宁各地区管理咨询企业数量 |
锦州 2
|
营口 9
|
铁岭 3
|
本溪 4
|
朝阳 7
|
鞍山 18
|
抚顺 3
|
阜新 2
|
凌源 2
|
盘锦 3
|
丹东 14
|
葫芦岛 11
|
辽阳 1
|
大连 345
|
沈阳 407
|
三、发展辽宁管理咨询业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企业和民众对管理咨询的认识
有研究表明,当社会管理者和企业管理者对主要问题的咨询率在50%以上时,就标志着社会咨询意识水平达到了一半标准,这时咨询业就能够健康发展,社会经济也能得以全面、持续的发展[3]。要提高企业和民众对管理咨询巨大价值的认识,就必须加强对管理咨询的作用和价值的宣传,营造管理咨询对企业经营管理起着重要推动作用的舆论氛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
一个行业发展的好坏或者快慢,政府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政府可以通过制定行业发展规划、企业税收政策、业务支持政策、企业员工执业资格认定等多个方面限制或推动某个行业的发展。辽宁省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制定管理咨询行业相关发展规划。
可以根据辽宁省的实际状况和特点,制定出符合辽宁省的管理咨询行业地区发展规划,明确全省管理咨询行业的发展战略、首要任务、具体措施等,并对其行业发展进行宏观指导和调控。应将管理咨询行业作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加以推动[4],为辽宁管理咨询行业的发展提供法规保障。
(2)加大对管理咨询企业的业务支持
政府应高度重视管理咨询行业的发展,加大对管理咨询企业的业务支持,将管理咨询作为决策过程中的法定程序,项目的论证、投资、运作和完成等各个阶段都必须要有不同的咨询报告。同时,政府应提倡用外脑,要习惯找咨询企业为其服务,将更多的智力服务工作外包给咨询机构,通过社会化专业分工,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5]。此外,可以通过成立管理咨询研发基金,对这些企业在管理咨询产品、管理咨询工具和模型的研发、企业信息数据库的建设等方面予以直接资金支持。
(3)加大对企业采购管理咨询服务的资金补贴
为了推动管理咨询行业的发展,政府除了采购管理咨询服务,对管理咨询企业进行直接支持外,还可通过为开展大型咨询项目的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资金补贴,一方面可以起到鼓励企业采购管理咨询服务,提高企业借用外脑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为管理咨询企业营造良好的市场需求环境,对管理咨询企业起到间接支持的作用。
2.管理咨询企业自身应加大宣传,塑造企业良好形象
管理咨询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更应该加大对自身的宣传力度,可以通过广告、公关活动等多种方式开展咨询营销,以丰富的咨询产品,良好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技巧赢得客户的信任。在实施咨询的过程中,管理咨询企业应着眼于委托企业的实际状况,站在委托企业利益的角度,为其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做好方案实施过程中的跟踪服务。全过程做到科学、规范、专业,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在行业内树立具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品牌[6]。
3.加强媒体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在管理咨询行业发展过程中,应当重视媒体宣传的巨大推动作用。随着现代媒体的发展,其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迅速。管理咨询企业应当借助媒体,通过广告、公共关系活动、科普教育等方式,加大对自身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实施集约化经营,实现规模效益
针对辽宁省现有的管理咨询企业规模小、营业额低、企业业务量少等现状,各管理咨询企业之间应加强横向联合,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形成行业合力[7],丰富咨询产品,完善咨询服务。同时,鼓励有实力的管理咨询企业开展兼并、重组,整合各自的优势资源,走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的道路[8]。既能增强企业实力,又能扩大企业规模,实现规模效益。此外,还应加强与国际知名管理咨询机构的合作,借鉴和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咨询方法和咨询工具。
(三)创建自有品牌,吸引和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
品牌是一个企业最具价值的无形资产,一般来说知名品牌公司在客户心目中往往具有较高的信誉度和美誉度[9],并且客户在认可品牌公司的咨询服务后,往往会与其建立持续的、较为牢固的咨询业务往来,因而品牌公司往往具有较大的市场覆盖面。如果有辽宁了自己的品牌管理咨询公司,就可以在省内市场甚至是国内市场争取到更多的市场份额;另外,无论哪一个行业的发展肯定少不了领头羊,领头羊不仅可以吸收到业界优秀的人才,避免人才全部流失到外企,也可以给全行业树立示范效应。
此外,管理咨询行业是一个知识高度密集的智力产业,管理咨询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任何咨询项目都必须依靠管理咨询人才的聪明才智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有效的解决方案,才能获得客户的认可。管理咨询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广阔的发展空间、智力入股等方式,吸引国际知名管理咨询机构的专家和具有行业从业经历,特别是具有高管经历的复合型人才加盟。同时对企业内部具有不同背景和技能的管理咨询人员应建立学习型组织,进行团体学习,使其在团队合作中互相学习,既激发个人能力,又提高团队合作和整体效益 [6]。
(四)大力发展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专业咨询企业
从前文中的分析中了解到,在现有的省内管理咨询企业中,提供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等专业咨询服务的企业均只占到总数的8%,这与当前绝大多数企业对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方面的咨询服务有大量需求不相适应。企业的营销活动是实现企业价值和经营目标的过程,许多企业由于对市场认识不足,掌握的市场信息不够等原因,需要通过专业的市场研究机构等外脑提供市场咨询服务,以解决相关问题。企业的人力资源是最具有能动性的资源,也是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自身没有相关的专业管理人才或人才不足,因此通常将该业务外包给专业的人力资源咨询企业。所以应当在省内大力发展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专业咨询企业。
(五)平衡管理咨询企业的地区分布
从前文分析中知道,辽宁省管理咨询企业在地区分布上严重不均。沈阳、大连两大城市的管理咨询企业占据了总数的90%,其他地区合计才占据总数的10%。虽然这主要是由于购买管理咨询服务的大部分是大型企业,这些大型企业大都分布在沈阳和大连两大城市。然而除沈阳、大连两大城市之外的其它地区存在大量中小企业,其管理与大型企业相比较而言更不规范、更不科学,拥有的各种专业人才更为稀少,更需要借助“外脑”来弥补企业的缺陷,对管理咨询服务存在巨大需求。省政府和各地区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信贷、直接资金支持等各种方式鼓励沈阳、大连地区有实力的管理咨询企业到其它地区开设分支机构,以平衡管理咨询企业在各地区的分布。
参考文献:
[1] 王旗林.也谈我国的管理咨询业.中外企业家.1999(9):40-41
[2] 陈柳钦.论我国现代咨询业的发展.当代经济管理.2008(1):46-50
[3] 孙彩.张剑英.中国管理咨询业发展对策研究.工业技术经济.2003(4):4-5
[4] 张秀兰,杨溢,蒋玲.辽宁咨询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新世纪图书馆.2007(3)40-43
[5] 郑峥嵘.政府在上海管理咨询业发展中的作用.上海企业.2008(7):10-11
[6] 汪安佑,余际从.中国管理咨询产业发展问题研究.工业技术经济.2003(5):9-12
[7] 曾德国.试论我国企业管理咨询行业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改革与战略.2007(4):49-51
[8] 马丰,张应利,杨玉凤.中国管理咨询业的需求现状与发展.商业研究,2003(10):28-30
[9] 王娜,焦玉英.发展我国管理咨询业的对策.情报科学.2004(3):372-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