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除夕主菜



自制的酸奶水果沙拉和原料

我平日饮食比较清淡,以米面等谷物和绿叶蔬菜为主,很少吃肉,长年养成习惯,也就不觉得“清苦”了。虎年除夕的年夜饭该怎么吃,思量再三,还是以素食为主。腊月三十下午,我特地跑到超市浏览一番,半个小时之后,我拎着一袋子水果和酸奶逃离了拥挤的卖场。回家的路上,年夜饭的主菜也就敲定了:酸奶水果沙拉!好吃又省事,两全其美。

菠萝(1/4个)、芒果(2个)、木瓜(1/2个)、香蕉(2根),去皮切块,加入300毫升酸奶,搅拌几下即上桌,不仅色泽温润,口感更是润滑,味道当然是清新。这4种果肉都不属于多汁型,芒果、木瓜、香蕉口感软糯,配上菠萝的紧实,口感还算丰富。原味酸奶原本甜度恰好,但按我的口味还是稍嫌偏甜,于是加入酸奶前又切了半个柠檬,把汁水全部淋在水果上,之后再加入酸奶,口感立刻改观。尽管酸奶的味道依然浓郁,但柠檬汁的味道仍然清晰可辨,配上菠萝的脆甜和芒果的浓香,堪称完美。

这道菜的实际加工过程不到20分钟,其中一半的时间耗费在处理芒果皮。我先是用刀在芒果上开一个切口,然后顺着切口把芒果皮揭下来,但揭一个芒果皮就耗费了5分钟,第2个芒果就直接用刀一剖两半,用勺挖出芒果核,再用刀把芒果肉从皮上整块铲下来,速度和效果都有改观;木瓜同样一剖两半,先去籽后去皮,再把籽和肉连接处的筋膜去掉,之后切成滚刀块;菠萝是那种菲律宾的金菠萝,直接把外皮切下来,再切块;香蕉的成熟度不够,质地偏硬,甜度也明显不够,只好仰赖酸奶补足甜度;原计划用海南产的青柠蒙,但超市中没有,只好用那种黄色的柠蒙替代,味道尚可,但还是不及青柠,我个人更喜欢青柠的那种类似“肥皂水”的味道。

老北京的年夜饭有很多讲究,鸡鸭鱼肉、各色食品寓意不同,而且年夜饭必须是在家里吃。按长辈们的说法,除夕夜团圆饭桌上的鸡鸭鱼肉本是供奉各路神仙享用的,人类只是沾了神仙的光,趁过年的机会饱口福。但现在的年夜饭已经没有那么多说法,没有人再追求几凉、几热、几压桌,只有一道“鱼”成为南北各地年夜饭的共同追求,寓意“年年有余”。年夜饭的地点也有了变化,很多家庭主妇不堪筹备年夜饭的辛劳,举家到餐馆酒店吃年夜饭,倒也其乐融融,从年夜饭的传统来看,这是典型的形似而神离,但却符合妇女解放和现在小家庭为主的社会现实。至于初一至初五不动刀、不蒸(争)不炒(吵)也全然不顾了。这说明社会确实发展了,人们对把握自己命运的信心增加了,精神寄托也丰富多了。那些形式上的“讲究”基本上“去”了,只留下一些实质和精神上具有现实意义的风俗。这样看来,年夜饭吃水果虽不是祖制,但也与祖制没有冲突。从现实意义来看,过年的时候静下心来反省一下过去一年的得失,展望一下未来一年的前景,再借机会与亲朋邻里、同事同学沟通一下感情,化解矛盾、共图发展也符合百姓对“和谐社会”的期望。如果抛弃大吃大喝、鸡鸭鱼肉,让肠胃也借过年的机会减负,不仅对身体好,对于心平气和地思考问题也很有帮助。如果百姓常说的“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是符合养生的道理,那么年夜饭吃凉拌水果就更是大大地得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