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富于民 助贫食物补贴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2011-02-23
信报 还富于民 助贫食物补贴

香港《信报》22日发表社评,题为《还富于民 助贫食物补贴》,摘编如下:

今年的财政预算案谘询本来平平无奇,由于库房充裕,预料去年财政盈余会达五百至八百亿元之数,只要财政司司长手头一松,推出连串惠民措施(曾俊华司长说他不愿用派糖一词,但派糖如果人人受惠,甜在心上,又有何不可?)在各项福利开支上微调修整,各政党应该都会收货。香港信报社评指出,香港面对的问题当然多不胜数,但绝非某些批评者所言是民生多艰,昨天公布的最新失业率已下跌至百分之三点八,反映本地经济发展仍可以不断制造就业职位,现在盛传政府还准备在明年再给予综援户额外一个月综援金,以应付日益增加的生活开支;财多好办事,以政府坐拥二万多亿元储备,真是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
在财政司司长本周三公布预算案前夕,舆论终于聚焦在三个问题:

第一,政府是否坐拥太多储备?

第二,如何协助市民应对通胀压力?

第三,如果再次派糖,怎样才能针对一批三无人士,令他们也可以得益?

先说财政储备。雷鼎鸣教授昨天在信报的大作《香港的外汇储备是否足够?》,可说是至今分析香港外储最详尽、最中肯的文章,对于各项数据的解释尤其精到。关于外汇储备,政党和议员的某些批评显然是站不住脚的,例如官富民穷。事实上,外汇基金的总资产为二点三五万亿港元,这是由政府管理的官富,但拥有权仍是所有香港人;至于直接由港人控制的私产,以银行资产计是十二点三万亿元,股票则达二十一万亿元,如果包括私人物业(超过全港物业总数五成),有关金额更加惊人,与外汇基金比较,后者只是九牛一毛香港现在问题不是官富民穷,而是政府管理的储备应在哪一个水平才算是财政稳健?
另有批评,是指财政司司长故意积累过多盈余,谷大外汇基金,在公共理财上过于保守;政府从港英到特区年代,都不以发债融资赤字,到了经济不景而出现财赤时,唯一应付方法就是从财政储备提取储粮应付;在三年前后,香港一度出现高达几百亿元的财政赤字,如果库房空虚,试问政府如何应付?假如储备不足,政府另一对付财赤的方法是削减开支,但以目前的政治气候和过去的经验,特区政府根本没有削减公共开支的空间,唯一方法,只能在储备上预留充裕的弹药,以应付能加不能减的公共支出。

储备过多,最佳方法是退税、调低税率,以及作适当的资产投资例如搞基建、投放更多资源在教育及培训,增强香港的整体竞争力,可惜过去几年未见财政司司长在这方面下过大功夫,对调低税率尤为保守;税收的本意是应付公共开支,当库房水浸,就意味税收过多何不把财富支配权交回给纳税人?

曾俊华司长曾经表示,不希望派糖措施会加剧通胀效应,如果退税刺激消费,可能会令通胀升温,这也许非财爷所愿见!但社评认为,这是曾俊华司长误读当前通胀问题而得出的错误结论!香港纳税人仅得一百三十多万(全港工作人口约三百七十多万),在目前主要以食物和交通开支构成通胀压力的环境下,通胀对这批纳税人的影响并不大,退税给他们之后,这批收入较充裕的群体不会多乘交通工具或多购更多食物,他们如果以退税买车或外出用膳反而有助促进经济,这应是政府所乐见的。

社评认为, 基层市民目前面对的通胀压力,主要来自食物价格和交通开支上升,政府的交通津贴方案已经通过,可以惠及绝大部分低收入劳工;政府还要做的,是为低收入家庭提供食物补贴,这才是帮助他们对抗通胀的最直接方法。

来源:  香港《信报》    编辑:张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