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民工荒的原因有点复杂了


 

今年民工荒的原因有点复杂了

 

 

今天人民日报就“民工荒”发表了记者的调查:《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用工真的很“荒”吗?》,这篇调查是从三个方面着手的:“缺工,是常态还是短期现象?”;“缺工,人少还是钱少?”;“缺工,哪些企业最‘荒’?

记者的答案也比较直接:“用工紧张主要出现在春节前后的特定时间段”;“工资待遇、劳动环境和发展空间是重要条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服务业”

这个调查的最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222日表示,今年春节后,用工集中的一些地区仍存在招工难问题,但总体与去年情况大体持平,用工缺口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服务型行业。

尹蔚民说:“导致‘招工难’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我国经济回升向好、企业用工需求在增加。第二,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增长较快,吸引了一大批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到东部打工的人数有所减少。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也吸引一部分劳动力回乡务农。第三,一些企业薪酬待遇、劳动环境、用工方式与劳动者的就业愿望、收入预期和职业发展预期不太适应。”

尹蔚民提出,要重视招工难等现象,积极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特别是强调了:“要努力改善就业环境。要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留住人员,稳住岗位。改善公共服务,帮助有条件的农民工逐步融入城市。”

就“民工荒”真是情况而言,这篇报道以及人社部尹蔚民发表的看法是正确的,这种现象也属于正常范围。而透过这种正常现象去看本质,目前经济中的一些问题还是值得关注,特别是当前经济是否过热?十二五开局之年如何全力抗通胀

如果联系到这两个问题,今年民工荒的原因还是有点复杂了。

关于经济是不是过热,国内经济学家有两派观点:

吴敬琏的观点是:中国处在1992年后又一个经济周期的门口,扩大的需求主要是投资,管理部门应当逆周期而行,采取适度从紧的总量政策,避免酿成难以收拾的大起大落硬着陆局面。

厉以宁则认为中国经济怕冷不怕热,稍微热一点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如果经济一冷,什么问题都要出来。他形容经济运行像开汽车:刹车很容易,信贷一紧缩,财政一压缩,马上就下来了。但经济如果冷了,要想启动,就难了。

笔者认为,现在的经济不能说不热,现在正处在适度宽松的信贷政策的后期,从现在的利率来看,还是一个负利率的时代,还不足以说明现在信贷已经收紧到了“适度”,经济过热也处于最容易出现的解段。

而现在一旦出现经济过热,打击最大的是中国的农业产业。气候原因造成中国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增产的困难在继续加大,如果经济过热,更多的农民放弃农业生产,而进城务工的后果是可以想象的。

我曾经说了这个观点,于是有人问我:“把农民拴在农村受穷,这种居心更坏。”

这是一个两难的话题,去年的CPI一路攀高主要是农副产品价格一路攀升所形成,如果农业状况继续不乐观,那么今年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就更大。但是农副产品价格上涨了,农民又不是最大的受益者,这样就很难扶持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今年淮河以北大旱,多少年一遇不说,凡是能够灌上水的问题不大,不能灌上水的,夏收肯定会出问题,夏收是怎样的一个结果很难断定。

这种形势更有可能促使农民出来打工,反过来农业歉收的后果使得CPI更加疯狂,这是常识。

中共中央政治局21日召开会议,提出:“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因此,“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力抗通胀”成了关键词。

“民工荒”与通胀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关系的话,“民工荒”的背景就更复杂了。

这是其一。

其二,经济过热更值得警惕,去年提出“保八”结果出现两位数的增长,有人发现各地的GDP和国家统计局的还对不上号。国家统计局每年对上个年度的GDP要做三次修订,过去几年都是年终有调高。不难预计,年终的时候去年“保八”的结果会更高。

最近有一个“馒头税”的提案,这个提案如果有积极性的话是说中国税收过高,从另一个侧面看,如果是投资收益过高,反过来又加剧投资热度,这就很难避免投资性的经济过热。

“城市化”的大跃进这是这种投资性经济过热的源头。

而中国税收中的问题更大的问题是监管不严,漏税情况严重,代开发票在中国也成为一种产业,假发票满天飞等等都说从更深层次说明经济过热的潜在威胁确实存在。

林林总总,能不说今年民工荒的原因有点复杂了?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三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