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国八条”公布,引起了中国房地产市场上的巨大反响。北京市的十五条加剧了这场政策调控的风暴。但是毕竟整个中国经历了长达两周的春节休假,直到正月十五过后,全国市场总算进入到正常的运营周期。
从各地的情况反应,看来有如下特点:
1、成交量锐减。这里次要的因素是春节的因素,主要的因素是政策的因素。各地的情况基本一致。同比环比下跌五成、八成的都有。
2、恐慌性交易凸现。重庆、上海两地的房产税因素,北京的五年社保、税凭门槛因素,还有各地的套数、面积限购因素,都在成交量锐减的大背景下,出现了不断爆发的、短时期的、政策制造的恐慌性商品住宅抢购风,抢“网签”出现了,忙坏了各地的房地产交易中心。
3、交易价格依然平稳。在政策冲击下,真正的交易价格下跌依然在个别楼盘、个别城市、个别区域,而非普遍性现象。这种价格下跌也是微幅的、不明显的、营销技巧操作的。一些城市商品住宅价格上涨依然明显,一些楼盘逆市上涨依然存在。全国总体来讲,商品住宅价格还是稳定的。
4、住宅租赁价格看涨。春节过后,城市在民工回潮、白领跳槽和学校开学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历年这一时期都是住宅租赁的高峰期。但房产税、限购、加息、油价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国住房租赁价格还没有看到下跌的前景和预测。
5、推盘大幅减少。一些地方出现一周接一周的零推盘,因为市道不好,开发企业都不去申请预售,这种状况正是过去几年当中尽管交易量大跌、而房价不跌的真实经济原因。因为供应量随着交易量也一道大幅下跌,从而支撑了房价。
6、开发企业买地势头不减。以上海为例,1、2月份的土地招拍挂基本都能顺利完成,溢价率依然不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在政策频发期拿地,竞争对手相对少,价格相对便宜,有时底价也能拿到。逆市拿地已成为开发商获取开发利润的最佳时机和基本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