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手机 掌控电视 | |
台长,手机将是我们的主战场
|
|
来源:中广互联 作者:汪海天 发布时间:2011-02-18 13:56 |
|
|
|
有人说:电视是二十世纪上半叶诞生的奇迹,手机是二十世纪下半叶诞生的奇迹,手机电视将是二十一世纪的奇迹。
我赞同这句话,但是对其中的“手机电视”的定义有一些不同于目前业界流行的注解。我认为手机与电视目前的关系应是情人,而不能是夫妻,更不能是它俩结合生下的孩子。
【电视的困境】
回想十多年前,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电视业辉煌的年代,电视是老百姓最重要的文化娱乐来源,而看电视这一需求则创造了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中国电视报》。那个年代,电视节目单及电视节目的导视、点评内容也是各地《晚报》在吸引百姓购买的一个重要卖点。那时,电视节目内容是朋友聊天的最重要谈资。
前些日子在微博上与朋友们探讨Social TV(社交电视),我说:“问:看电视的目的是什么?答:为了聊天时有共同话题。问:在哪聊?答:在手机和网络上。”时代在发展,形式在变化,但是人们的本质需求并没有变。人们看电视的时间少了,实质上是使用电视机看电视的时间少了,网上下载数据量最大的内容就是电影、电视节目。不在电视机上看电视不等于不看电视!
致力于为长虹和TCL两家国内最大的彩电厂商提供互联网电视机技术服务的欢网科技公司CEO吴胜刚先生近日撰文:以互联网化的思路来改造电视。他说,电视机的屏幕优势和广电机构既有的内容优势是勿庸置疑的,然而当今年轻用户群的消费习惯已经变得非常主动和个性化,他们“只看我爱看的”,PC能够给他们提供的就是这种个性消费和即点即播的满足,致使他们宁可放弃了沙发和大屏幕的舒适。所以说,对年轻用户的流失,广电机构其实是输在了用户体验上,换句话说,如果电视能够提供PC类似的用户体验,他们还将重新回到电视面前。
电视业目前的最大困境并不是节目内容,而是服务模式。人们需要在自己合适的时间看自己喜欢的电视,线性播出的频道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快节奏都市人的需求,电视业界的品牌已纷纷从“频道品牌”向“栏目品牌”转移,人们不关心他们看得是哪个频道,不就是遥控器上的换个台嘛,人们关心的是:我要看的节目在哪里。那么我们如何去知道我们要看的节目在哪呢?现在的答案就是:在手机和网络上,在社交网络中(据悉:全球社交网络鼻祖——Facebook于去年第三季度超越雅虎,成为全球第二大向媒体网站提供视频内容的流量源)。
【电视的误区】
互联网电视是近年的热门,网络电视台建设这两年也如火如荼(上个月南方传媒继央视、文广、华数后正式成为全国第四家互联网电视业务运营商),然而,电视节目的播放上网了,问题就解决了吗?当然,问题没解决目前还可以怪一怪政策不好。但这真的就是完全就只剩下政策的问题了吗?
上个月,新浪网络盛典活动在线直播(如上图),豆腐块的视频窗口两边配着是节目信息和微博互动。当天的微博互动十分给力,一晚上有数万条相关的此话题的发言。我也是在线关注了全程并参与了互动,不过换了一个方式(如下图)。我把视频框全屏并拉远距离,效仿看电视的模式(不太清晰的视频站远些看反倒感觉清楚了),再用手机登录微博参与到互动当中。把一个屏幕上的内容分在两个屏幕上显示,不知道这是不是也算三屏融合的一种应用呢?
随着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的普及,用户上网的操作习惯也在被改变。在智能手机上,打开浏览器输入网址这个电脑让最标准的上网模式已经被边缘化,人们更多是从App Store里下载一个常用网站的服务软件来安装,之后需要上这个网站获取信息就直接去点开它的Widget。就像电话号码,似乎你手机里的联系人越来越多,但是你能记得号码的却越来越少,因为,有了通讯录你已经用不着记了。
忘掉网站吧,互联网就是一种服务,一种不拘拟于形式的便捷服务。方便、快捷、舒适是它的追求。
回想五年前我们在IPTVClub的沙龙上畅聊电视的三重境界:
电视就是电视,互联网就是互联网。 -- 是传统
电视也是互联网,互联网也是电视。 -- 是融合
电视还是电视,互联网还是互联网。 -- 是回归
现在电视机的互联网化、智能化已经成为家电产业发展的方向,彩电行业正在步入智能时代,也许可以考虑让电视回归电视了。让你的手机成为电视的伴侣,帮你完成在电视上并不方便操作的信息互动问题吧。
【电视和手机】
在手机上看电视节目目前的体验并不好,移动数据网的门槛不算太低,长视频的观看价格不菲,而且手机的电池容量也不够大,即使是广播式的CMMB目前的室内覆盖也还不太稳定。所以,以前定义的手机电视在目前的环境下并不合适。手机和电视还是别着急着结婚、生孩子完全合到一块儿,而是作为一对热恋的情侣各自担当自己擅长的一面,并深入的合作协同更适合当前的生态环境。
让手机成为电视的EPG。最近有什么好节目?我的朋友们在看什么节目?你可以去搜索,也可以听推荐,手机是最便捷的信息沟通平台。
让手机成为电视的遥控器。从手机上选择电视节目,手机上一点电视就播(目前iPhone上的Remote已经可以如此控制Apple TV了)
让手机成为电视的小钱包。不论是对电视内容本身收费还是对电视的衍生服务或产品收费,通过手机上的在线银行通道都是较为便捷的途径(与中移动的手机钱包业务无关)。
这里要重点提及一下是,对于目前有线电视网上的开展的互动电视,甚至还没有双向化的电视服务,以上的手机应用也都是适用的。只要里的信息库放到互联网上,手机通过互联网与信息库相连,进行EPG的定制,甚至全媒体节目搜索。而内容源依然可以在有线网内,包括直播、点播、已播(通过时移来看)、以及本地(如果可录制或推送下载)。
【电视与微博】
2010年是微博年。在海量的被微博人群中,我关注到一个特殊的群体——传统媒体从业者。在新浪微博广场的名人堂里有一个独立分类:媒体汇(如下图)
中广互联也在今年的元宵节前推出了“广电行业微博导航(http://t.sarft.net/index.php?m=pub.nav)”。目前该“导航”已收录了全国广播、电影、电视行业内相关机构、频道、栏目组、影视公司、院线、有线网、新媒体、网络台等的上千家官方微博,之后还将收录行业内的数万名主播、记者、编导、制片、以及行业相关研究者。
如此繁荣的场面说明了一个问题:传统媒体正在被社会化传播。而且,在这次微博的运动中,一线的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人们都纷纷被拉进了网络中,并开始了网络生活。电台、电视台的台里建设了那么多年的网站,也没让这些一线的媒体工作者真正融合到网里,而微博办到了。很多的名主持、主播都是在微博上完成了与他们粉丝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电视的机会】
互联网时代,电视的机会在哪?让电视节目上网,让电视机上网,让电视人上网……
上网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上网之后能干什么?不重要,因为网络无所不能。上网之后要干什么?很重要!因为那才是成功的方向。
上周约了几位业界高人开了一个新年茶话会,杨景老师的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他说:电视在互联网上的机会足够诞生另一个阿里巴巴。电视上网之后,有很多配套的服务需要去做,而这些貌似边角的事务,却都是互联网上不小的生意。
举一个例子,中国的电影经历涅磐之后,现在已完美新生,不仅国产片票房上去了,院线也都完全变了样。电影的拍摄、发行目前还都是受管控的,盗版问题也同样还在困扰着电影,但是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突破了100亿。
展望电视的明天,今天的电影已经给电视做了一个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