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意义重大
——从江苏只有一个社会学教授的故事说起
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我以为这不是一个新提法,而是长期以来社会学是被忽视的一个领域。
这让我想到一个真实的故事:1989年的时候,江苏省编辑过一本《江苏省高等学校教授录》,收录了解放之后江苏省教授名录。这份名录中江苏省只有一位社会学教授张少微,他毕业于美国密苏里大学硕士,回国后在上海、南京、成都等大学任教,撰写过《社会学概论》、《法国社会学思想家》,《儿童社会问题》。不过他从六十年代起就在徐州师范学院教外语。因为那时候中国高等院校里没有社会学的专业。
现在社会学是一个二级学科隶属法学,我查了一下目前我国大概也只有20来所大学开设社会学专业。社会管理科学又是跨社会学和管理学的综合学科,恕我直言,我还没有看到有哪一所大学专门开设社会管理学这个专业。有的只是社会学专业开设相应的管理学专业。这是一个短腿,可以这么说正是这么一个短腿问题形成许多社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邓小平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实施中看,这是一个社会管理学的课题,中国社会转型中有许多问题变得非常难办,例如民生问题:教育、医疗、住房都是民生问题,但是现在越是花力气解决,问题越多。当然中国人口多,这几个问题本来就比较难解决,但是如果不去研究中国社会问题,没有一个社会管理学的学科支持,解决些问题是不能够靠拍脑袋拍出来的。
不久之前,有人问我中国宪法中公民有迁徙的自由吗?现行的宪法没有公民迁徙自由的条款,但公民迁徙也有没有被禁止,依照民法原理,在迁徙自由不应成问题。而二元户籍实际上又限制了公民的这个自由。这次严厉的住房调控又出现了买房子要凭户口,也就是说农民进城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众多的批评说这是在“限外”。这种政策的出台基本没有从社会学管理学的角度去考虑,只是在想只要把房价控制住了问题就算解决了。实际上远远不是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政府提供的公租房不能满足中低收入的需求,当然还有许多其他的途径去解决中低收入的住房需求,总之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对房价的调控永远无解。
现在的退休双轨制度受到的批评是很多的,问题发生在制定这个双轨制的时候就缺少社会学的研究,不是化解了社会分配的差距,而是在扩大矛盾。过去是工人阶级是老大哥,现在公务员是公仆,老大哥不如公仆,这样下去社会矛盾会越演越烈。
现在有一个说法是既得利益,制定政策的人先画一个圈子,把自己圈在圈子里,其他的人在圈外,圈子里的人就成了利益者。譬如教师绩效工资原本是一个激励机制的政策,受之诟病就是这个道理,校长把自己和几位重要领导先圈在圈子里,然后教师都在外面,你说这种绩效工资能激励什么?
当今的中国问题中类似的问题很多,就不再赘述。
胡锦涛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这个意义很不一般,笔者所担心的能够理解这个讲话的干部有少?能够深入研究社会管理学的干部就更少了,干部学习研究社会管理科学这是非常可贵的,而且也是中国社会转型取得决定胜利的关键。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一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