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清热钱:外汇局“真牛”


在经济一体化、资本自由流动的前提下,要想清查国际资本跨境流动数量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但对中国外汇管理局来说,这不仅不是什么难事,而且活生生地拿出了具体数据,这真的太牛了。

 

通常认为,热钱有几大特点:第一,有利即来、无利则走。对中国而言,在外汇管制的前提下,热钱还呈现出“来去有踪迹,清查无觅处”的特点。从总量上看,数据中可以察觉它们的存在,但进来了,在哪里,不知道,外汇局动员全国之力,清查的结果,不过查出来几十亿元明显违规流入的“热钱”。就算是每年200300亿美元的总体流入量,真能查出来的,也不过20%而已。

 

第二,流动速度快。或许有人认为,外汇管制的作用会使“热钱”进退中国的速度不会太快。不错,无论是理论推导还是实际观察,外汇管制确实可以减缓“热钱”的流动速度,但减缓了是不是就不快了?这要看跟谁比。比那些资本项目完全放开的经济体,比如香港等,那“热钱”进出中国内地的速度慢得多,但要是跟中国的过去相比,那“热钱”进出中国内地的速度明显越来越快。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时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那时“热钱”大规模撤离中国,跑起来的速度不是很快?

 

当然,进来是比较难的,因为中国这些年管制的方向就是“易出难进”,流出通道越来越顺畅,流入通道越来越狭窄。

 

第三,偏好多样性。“热钱”的投资偏好十分多样,但大多数都比较专业。比如,偏好房地产投资的“热钱”一定请专业房地产投资经理代为操作,偏好股票投资的“热钱”一定请专业股票投资经理代为操作等等。热钱不一定都是高风险偏好的资金,更多的是低风险偏好的资金。它们大多数的年度平均收益偏好不过是5%10%,因为它们十分清楚收益与风险的对称关系,所以一般不谋取过高的年平均收益要赚取高收益。

 

第四,耐心但绝不会放过机会。不要认为所有“热钱”都是希望赚快钱,其实,它们当中的相当一部分具有我们难以想象的投资耐心和耐力。它们可以在一项投资潜伏许多年,最终赚个盆盈钵满。不过,它们抓机会的本事超强,只要它们闻到了味道,那就会穷追不舍,吃尽为止,毫不留情。

 

第五,不在于绝对数量多少,而在于榜样的作用。“热钱”的可怕不在于平时数量有多大,而在于一旦出现问题,它们可以需速聚集;也不在于外部“热钱”有多少,而在于它们是极好的榜样。毛泽东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对。我们从以往数次金融危机演变的过程中不难发现,起初撼动“危墙”的钱并不多,可一旦大家都看到危墙即倒的趋势,“墙倒众人推”一定发生。

 

当然,“热钱”不一定是坏东西,当一个国家发展一切正常,而且增长较快的时候,尽管它们是为了利润进入,但客观上也增加了这个国家的资本实力。从全球化的角度上讲,能够赢得国际资本的青睐,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体现。

 

但问题是,这些“热钱”不归流入国控制,它们的总阀门在美联储和国际大投行手里,更多地是围着高盛、大摩等金融巨无霸指挥棒赚的资金,这些国际金融巨头,之所以可以称之为巨头,也是因为它们大量控制着国际资本的流动。所以,发展中国家即便希望国际资本支持其增长,也要小心翼翼,千万不能让它们找到突破口,否则一发不可收拾。

 

说这些也是想告诉大家,其实查清“热钱”数量是件十分艰难的事情。此次中国外汇局也只是通过外汇平衡表的失衡状态估计“热钱”的数量,这是个不错的参考数值,但绝不是一个可靠的数据。而且我坚信,“热钱”涌向中国的事态未来会更多。原因是,中国的资本项目的开放度会越来越高,只要中国经济增长可以维持在8%左右,那在中国赚取的机会依然是非常多的。

 

昨天看到报道说:高盛判断国际资本正在流出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并流向发达市场。这个说法已经持续一个阶段了,此间美国股市确实在涨,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股市在调整。但是,我实在不敢相信情况到底如何,不敢轻易地信以为真。因为,它们经常出于自身的目的颠三倒四地说话。

 

华尔街三大“空头”玩家联合唱空中国,现在高盛和大摩也加入了。它们唱空的目的是为了做空还是为了做多?我们谁也说不清楚,因为它们经常是“唱多做空”或“唱空做多”。所以,我们需求对它们的说法有两手准备。

 

最该做好国际资本流动预测的应当是中国的外汇局,你们可不可以告诉我们真实情况,否则中国的经济话语权永远在外国人手中,这是不是一件很令人痛心的事?我希望外汇局首先应当“痛心”起来。把工作精力大量用于为自己辩解毫无意义,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分析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