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传播学习之二


微博传播学习之二 


    由于微博平台从诞生之日起以开放、共享和自由为理念,众多网站平台都宣称自己不会商业化。但现实情况是,已经有不少网站推出了企业和名人收费进驻的模式,附赠的服务是保证一定时间内粉丝数量增加到多少。
  除了这种赤裸裸的形式之外,一些微博平台还推出了“品牌馆”之类的服务,虽然企业在进驻时不收费,但是从其他方面收费。

   “作为平台,微博怎么来收费呢?”该人士分析称,与博客一样,由于内容属于博主所有,微博平台很难加以利用。除了赚取流量外,微博很难尽快盈利,而一旦走上极端的道路,又很难保证长久,原因是会损害微博的共享性、开放性和自由性。

  很难让广告主买单

  “微博营销的效果主要是点对点营销,而且效果呈成倍数递增的效应。”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一家企业如果在新浪或搜狐有近十万粉丝,那就意味着每发布一条消息,将有近十万人看到,然后按照比较低的1%的转发率,有1000人转发了这一消息,而平均每个人又有50个粉丝,相当于又有5万人看到了。

  不过与平台混乱的局面一样,“微博营销”从一开始就走入混乱。近段时间以来,“帮助微博博主冲粉丝”的帖子在各大论坛出现,成为继“发帖”之后网络营销公司又一项新的常规业务。

  实际上,抛开种种乱象,目前业内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案例。例如好耶操作的招商银行微博在去年7月获得2010艾瑞效果营销奖,短短时间内粉丝数量就冲破了7万。不过,在产业链条尚未形成和盈利框架没有搭建好的背景下,正常的营销正面临很大的尴尬。

   “现在的尴尬其实就在于很难去收费。”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说,目前微博平台和公关公司、广告公司遭遇的尴尬是,虽然它们不得不采取策划等技巧来推广企业微博和吸引粉丝,但广告主并不认为微博营销属于一种全新的营销形式,也不会予以正式的态度。

  “企业往往会要求将微博营销打包到整体服务中,视之为应该做的事,而一些网站平台的短视做法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僵局。”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从短期来讲,各方想要盈利都很难。

  各方博弈加剧

  种种迹象显示,微博平台、内容策划方以及企业之间的博弈正在加剧。“现在公关公司针对微博的报价都很低,大致水平是每月几万元。”据一位公关业内人士介绍,对于需要团队策划维护和相应媒体资源的项目来说,显然很难盈利。平台方虽然强调微博“绝不商业化”,暗地里却采取各种措施增加收入。在这二者之外,更乱的是企业。

  “对企业来说,最大的问题是怎么定位微博。”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各方有充分的手段展示微博的营销效果,包括“粉丝”数量、微博页面的浏览与转帖的代码监控以及“粉丝”互动等手段,企业仍旧抱有很大的疑虑,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企业搞不清楚为什么要做微博。

  “仅仅是作为一个官方消息的发布渠道?还是产品、品牌营销渠道?还是增加日常八卦内容以吸引更多粉丝?这些都很迷茫。”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对于企业来说,如果仅仅是做产品和信息的发布,粉丝的瓶颈是很严重的,往往到了一定数量后就不再增长,除非是“僵死粉”,而如果增加了其他方面内容,往往又会偏离企业的主旨。

   “中粮微博号称有18万粉丝,但从投入效果来看是极为失败的。”一位业内人士笑称,为了推微博营销,中粮打了很多广告,而且与平台方开展了合作,粉丝增长速度很快,但“无用功”居多。

  “其中一个问题是,到底是粉丝越多越好还是互动越热烈越好?或者评价标准干脆在这二者之外?”一位分析人士如是说。